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竹片电脑分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118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竹片电脑分色装置。包括由主驱动轮和可调节压紧轮组成的输送装置安装在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的一端,输送槽下面设有竹片传送带,输送槽的出口端相接有由步进电机驱动转动的有倾角的转动槽,输送槽的出口端连接多个分类槽,电脑的一端与步进电机连接,另一端分别接有由3个呈直线分布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光源均装在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被检测竹片的上方。由光电传感器采集竹片的颜色输入电脑,通过软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剔除竹节颜色处理后的数据即为竹片的真实颜色,然后根据颜色不同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给步进电机,驱动转动槽对准相应颜色的分类收集器内的分类槽,进行分色。该设备可以连续、自动化分色。(*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分色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竹片电脑分色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有500余个竹种和约500万hm2竹林,竹类种质资源、竹林面积、蓄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而我国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的竹类资源几乎占了全国总量的80%。然后竹子原材料往往是中低档的居多,高档的较少,而且不同竹子、同一个根竹子的不同部位色差都有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竹材的利用率,提高产品档次,目前多采用高档贴面板提高产品档次,竹子的分色是解决高档贴面板(也有称刨贴板)色泽均匀的关键,而目前分色依靠人工肉眼分色,不但人为因素影响质量较大,熟练工人很难找到,而长期疲劳操作对人眼有一定伤害。目前国内还没有电脑竹片分色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电脑进行全自动分色、分拣的分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竹片能利用电脑进行全自动分色、分拣的一种自动竹片电脑分色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主驱动轮和可调节压紧轮组成的的输送装置安装在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的一端,形成竹片进料通道,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下面设有由主驱动轮驱动的竹片传送带,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的出口端相接有由步进电机驱动转动的有倾角的转动槽,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的出口端连接多个分类槽,电脑的一端与步进电机连接,电脑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由3个呈直线分布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光源均装在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被检测竹片的上方。所述的3个呈直线分布的光电传感器,其中间一个光电传感器与前、后端光电传感器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mm~100mm。所述的多个分类槽根据分类精度要求设定,一般为2~10个分类槽。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电脑自动分色、分拣竹片,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2)解决目前竹片分色完全依靠人工分色的现状,人工分色不但效率低,而且误差也较大,不同人的辨色标准也不一致,完全依赖经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流程图。图中1-主驱动轮,2-可调压紧轮,3-竹片传送带,4-有盖输送槽,5-光电传感器,6-数据线,7-电脑,8-无盖输送槽,9-转动槽,10-分类收集器,11-步进电机,12-光源,13-支架,14-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15-分类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以两条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为例包括由主驱动轮1和可调节压紧轮2组成的的输送装置安装在两条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14的一端,形成两个竹片进料通道,靠近主驱动轮1和可调节压紧轮2一侧的两条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14为两条有盖输送槽4,另一段的两条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14为两条无盖输送槽8,两条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14下面设有由主驱动轮1驱动的一组竹片传送带3,13为支架,两条无盖输送槽8的出口端相接有由各自步进电机11驱动转动的两条有倾角的转动槽9,两条转动槽9出口端分别连接各自的分类槽15,分类槽15的条数根据精度需要设置。电脑7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步进电机11连接,电脑7的另一端经数据线6分别接有两组、而每组由3个程直线分布的光电传感器5,光电传感器5和光源12均装在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14的两条无盖输送槽8的被检测竹片的上方。所述的3个呈直线分布的光电传感器,其中间一个光电传感器与前、后端光电传感器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mm~100mm。如图1、图2所示,竹片为刨去竹青、竹白后的中间纤维层,分色主要针对刨去竹青的那一面进行。待处理的原料竹片通过由主驱动轮1和可调节压紧轮2组成一个竹片进料通道进入竹片输送槽,由竹片传送带3经过有盖输送槽4进入无盖输送槽8;无盖输送槽8处,竹片在光源的照射下,由3个直线分布的光电传感器5采集竹片的颜色,将采集的数据输入电脑,通过专门设计的软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剔除竹节颜色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即为竹片的真实颜色,然后根据颜色不同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给步进电机11,由步进电机11驱动连接在上面的转动槽9,使转动槽9对准相应颜色的分类收集器10内的分类槽15,进而使竹片达到分色的目的。转动槽9的一端连接在步进电机11上,转动槽8随步进电机11转动而转动,转动槽9的另一端置于分类收集器10上面,转动槽8的长度要确保其在任意转动角度下能接入分类槽15内;转动槽9有一定的倾角,使竹片能依靠惯性及重力自动往前滑动;为扩大生产能力,本设计设有两条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14,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的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14;本设计中两个转动槽为避免碰撞,将其在高度方向作了调整,使两者不会相碰。待处理的原料竹片通过由主驱动轮和可调节压紧轮组成一个竹片进料通道进入竹片输送槽,由传送带经过有盖输送槽进入无盖输送槽,竹片输送速度在0.5-2m/s之间,以保证竹片既有一定的惯性,又不致太快;槽的尺寸根据原料竹片的不同可以调节尺寸,一般以竹片左右有2mm上下的间歇为宜,上面有5mm左右为宜,确保竹片在输送过程中不会翻转。在无盖槽处,竹片在光源的照射下,由3个直线分布的光电传感器采集竹片的颜色,将采集的数据输入电脑,电脑为带普通彩色显示器的计算机。计算机将采集的颜色通过数值比较进行对应的颜色分类;通过专门设计的软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剔除竹节颜色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即为竹片的真实颜色;三个光电传感器的分布根据竹片竹节的情况,一般间距在10mm以上即可。然后根据颜色不同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给步进电机,由步进电机驱动连接在上面的转动槽,使转动槽对准相应颜色的分类收集器内的分类槽,进而使竹片达到分色的目的。转动槽的一端连接在步进电机上,转动槽随步进电机转动而转动,转动槽的另一端置于分类收集器上面,转动槽的长度要确保其在任意转动角度下能接入分类槽内;转动槽有一定的倾角,使竹片能依靠惯性及重力自动往前滑动;为扩大生产能力,本设计设有两条分色槽,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的分色槽;本技术中两个转动槽为避免碰撞,将其在高度方向作了调整,使两者不会相碰。整个工艺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由光电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经过电脑排除竹节颜色后,对竹材颜色进行分类,根据要求的分类精度,可以分成多达上百个颜色段,一般要求十个左右。将竹材颜色相近的分入某一个颜色段,一旦确定颜色段,电脑既给步进电机一个角度信号,将转动槽转道相应角度位置,使竹材进入相应的收集器,从而完成一个竹片的分类,其他执行相同的操作即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技术,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竹片电脑分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主驱动轮和可调节压紧轮组成的输送装置安装在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的一端,形成竹片进料通道,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下面设有由主驱动轮驱动的竹片传送带,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的出口端相接有由步进电机驱动转动的有倾角的转动槽,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的出口端连接多个分类槽,电脑的一端与步进电机连接,电脑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由3个呈直线分布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光源均装在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被检测竹片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竹片电脑分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个呈直线分布的光电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竹片电脑分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主驱动轮和可调节压紧轮组成的输送装置安装在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的一端,形成竹片进料通道,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下面设有由主驱动轮驱动的竹片传送带,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的出口端相接有由步进电机驱动转动的有倾角的转动槽,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的出口端连接多个分类槽,电脑的一端与步进电机连接,电脑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由3个呈直线分布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光源均装在分色分拣竹片输送槽被检测竹片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传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