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导向辊对彼此沿着纵边待接合的条带进行引导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064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彼此沿着纵边(7、8)待接合的条带(5、6)进行引导的装置和方法,其中,大体上平行间隔延伸的条带(5、6)经导向辊(1、2、3、4)引导至接合位置。为了即使在对高强度的相对厚的条带进行接合时也实现楔形接合角(开口角),而不会发生条带的塑性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提供了,靠近接合位置的导向辊(3、4)实施为锥体辊(3、4),该锥体辊在条带的待接合纵边(7、8)的方向上变窄,其中,在条带运动方向上相对于该锥体辊(3、4)设置在前的导向辊(1、2)同样实施为锥体辊或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而且其中,后者述及的锥体辊(1、2)在条带(5、6)的另一纵边(10、11)方向上变窄,或者,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的转轴在条带的与待接合纵边(7、8)对立的边侧上、在空间上靠近在条带运动方向上设置在后的锥体辊(3、4)的转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彼此沿着纵边待接合的条带进行引导的装置,其具有用于至少一个条带的至少两个彼此错置的导向辊。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对彼此沿着纵边待接合的条带进行引导的方法,其中,大体上平行间隔设置的条带经导向辊引导至接合位置。
技术介绍
对于接合设备,特别是用于制造有端或无端条带的焊接设备的条带引导通常存在这样的过程技术必要性,即在彼此沿着纵边待接合的条带(接合对象)之间存在楔形接合角(驶入角),接着在接合点之后保持纵边平行。已知不同的条带引导装置,用该装置可以使不同厚度、宽度和/或材料质量的扁平条带沿着它们的纵边对接焊接成有端或无端的条带。文献DE 40 22 062 Cl涉及一种用于调节引导条带以及沿着纵边进行对焊的装置,该装置为每个条带都具有能够轴可动地控制的导向辊,其中,在条带运行方向上、在焊接位置之前的最后面的导向辊以各自平行的轴这样相对地进行高度调整,即,使经导向辊引导的条带以其纵边位于对于焊接预期的位置上,并且位于同一垂直面内。在侧面,使在焊接位置之前的最后面的导向辊彼此错置,从而在这些导向辊的对立的端面之间保留间隔,其中,激光焊接装置的焊接射线对准位于最后面的导向辊之间的焊接位置。最后面的导向辊之一在其高度位置上可移动设置,而另一个导向辊在轴向上可移动地设置。文献JP 11285874 A公开了一种用于引导钢带并凭借激光焊接沿着钢带纵边进行连续对焊的装置。在此对两条钢带这样进行引导,即,通过形成楔形接合角或驶入角,使两条钢带在同一个传送平面中彼此接近,而且使钢带的待彼此焊接的纵边从接触点开始无缝隙地且无重叠地彼此倚靠。对此,该装置为两个条带的每一个在焊接位置之前都具有多个运输辊,焊接位置限定了共同传送平面。进一步,设置有第一水平引导件,两个条带中的第一条带以它的待焊接纵边倚靠于该引导件,其中,第一条带通过另一(第一)水平引导件(其压向条带外侧的、不进行焊接的纵边)在通过焊接位置延伸的轴上进行引导。在两个条带的接触点稍微之前,另一或第二条带的待焊接纵边通过另一或第二水平引导件(其压向第二条带外侧的、不进行焊接的纵边)压向第一条带的待焊接的纵边。此外,在两个条带接触点之前的至少一个最后面的运输辊相对于条带运行方向倾斜设置,从而使该条带相对于另一条带进行导向。如果将具有高强度或极高强度的相对厚的条带彼此沿着纵边连续对焊成有端或无端的条带,那么楔形接合角(驶入角)通常伴随至少一个条带的塑性变形,并由此不会发生预期的力学特性的变化,这对于由文献JP 11285874 A已知的装置特别成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装置和方法,其实现了,即使在接合相对厚的高强度条带时也可以实现必要的楔形接合角(开口角),而不会产生条带的塑性变形。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具有权利要求I所述特征的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具有两个彼此错置的导向辊,这些导向辊用于至少一个条带,其中,靠近接合位置的导向辊实施为锥体辊,该锥体辊在条带的待接合纵边的方向上变窄,其中,相对于该锥体辊在条带运行方向上设置在前的导向辊同样实施为锥体辊,或实施为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而且其中,后者述及的锥体辊在条带的另一纵边方向上变窄,或者,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的转轴在条带的与待接合纵边对立的边侧上、在空间上靠近在条带运行方向上设置在后的锥体辊的转轴。通过使用至少一个锥体辊的辊体设置,即使在接合相对厚的高强度条带时也可以实现必要的楔形接合角(开口角),而不会产生条带的塑性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为,至少一个导向辊实施为轴向上可控制运动的导向辊或锥体辊,从而使它能够大体上径向地,特别是水平地移动。通过导向辊(实施为锥体辊或具有圆柱侧面)的相应的移动或空间位置变更,使条带在导向辊上的回转角发 生变更或调整。由此可以同时对在彼此待连接的条带之间的楔形接合角进行调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为,邻近接合位置的锥体辊实施为高度上可运动的锥体辊。对于不同厚度条带的接合,该设计方案实现了对厚度跳跃部位置的自由选择。优选将两个沿着纵边待接合的条带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引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由此优选包括至少另外两个彼此错置的导向辊,用于彼此待接合条带的第二条带,其中,邻近接合位置的导向辊再次实施为锥体辊,其在第二条带的待接合纵边方向变窄,其中,对于锥体辊在第二条带运行方向上设置在前的导向辊同样实施为锥体辊或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而且其中,后者述及的锥体辊在第二条带的另一纵边的方向上变窄,或者,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的转轴在第二条带的与待接合纵边对立的边侧上、在空间上接近在第二条带运行方向上设置在后的锥体辊的转轴。以过程技术的视角来看,通过具有权利要求7所述特征的方法实现了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应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在该方法中,大体上平行间隔延伸的条带经导向辊引导至接合位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条带通过锥体辊或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这样进行导向,即,使该条带朝向另一条带延伸,并与后者限定出楔形接合角,其中,受到导向的条带然后通过锥体辊(其在条带的待接合纵边方向上变窄)这样进行导向,即,使待接合条带沿着各自的纵边发生接触,然后平行延伸。必要时,可以进行条带的预定位,以便特别对条带精确度进行补偿。优选使该两个条带分别通过锥体辊或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这样进行导向,gp,使一个条带朝向另一条带延伸,并共同限定出楔形接合角,其中,经导向的条带然后分别通过锥体辊(其在条带的待接合纵边方向上变窄)这样进行导向,即,使待接合条带沿着各自的纵边发生接触,然后平行延伸。如果使用激光进行焊接,必须确保调整出技术上的零焊缝。作为替代,也可以进行高频焊接。然而,对此,必须在待焊接纵边的接触点上施加限制力,从而实现待连接边的无缺陷的材料配合连接。待施加的限制力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并且特别与待焊接材料相匹配。该限制力最大对应于待焊接材料在室温下的屈服极限,其中,应当注意,在热影响区域,屈服极限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从而确保实际零焊缝。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楔形接合角通过导向辊相对于邻近接合位的锥体辊的径向的、特别是水平移动而进行调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条带引导的特征在于楔形接合。这特别提供了对接合角进行调整的可能。进而,独立于线性接合边,可以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条带引导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和 方法的其它优选和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对条带可以进行无张力引导,或者使其承受拉力。附图说明下面,凭借示出数个实施例的附图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附图中图I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其具有两对锥体辊对,用于对彼此沿着纵边待接合的条带进行引导;图2以前视图示出了图I的装置;图3以立体前视图示出了图I的装置;图4再次用侧视图示出了图I的装置,然而其中,下方的锥体辊相对于上方的锥体辊产生移动,从而使各个回转角相对于图I所示出的设置而增大;图5用前视图示出了根据图4的设置锥体辊的装置;以及图6用前视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其具有两个圆柱形导向辊和两个在条带运行方向上后继的锥体辊,用于对彼此沿着纵边待接合的条带进行引导。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至5中所示出的装置包括彼此错置的、优选高度上错置设置的导向辊1、2、3、4,用于对沿着纵边7、8彼此进行对接接合的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25 DE 102010005758.41.一种对彼此沿着纵边(7、8)待接合的条带(5、6)进行引导的装置,其具有用于至少一个条带的至少两个彼此错置的导向辊(1、3;2、4;1'、3;2'、4),其特征在于,靠近接合位置(P)的导向辊(3、4)实施为锥体辊,所述锥体辊在条带的待接合纵边(7、8)的方向上变窄,其中,在条带运动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锥体辊(3、4)设置在前的导向辊(1、2)同样实施为锥体辊或实施为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P、2'),而且其中,后者述及的锥体辊(1、2)在条带(5、6)的另一纵边(10、11)方向上变窄,或者,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I'、2’ )的转轴在条带(5、6)的与待接合纵边(7、8)对立的边侧(14、15)上靠近于条带运动方向上设置在后的锥体辊(3、4)的转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辊(1、2;1'、2,)的至少一个实施为轴向上可控制运动的导向辊或锥体辊,以使所述导向辊或锥体辊能够实质上径向地、特别是水平地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接合位置(P)的锥体辊(3、4)实施为在高度上可运动的锥体辊。4.根据权利要求I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另外的彼此错置的导向辊(1、3或2、4 ;1'、3或2'、4)为待彼此接合的条带(5、6)的第二条带(5或6)而存在,其中,邻近接合位置(P)的导向辊(3或4)实施为锥体辊,该锥体辊在第二条带的待接合的纵边的方向上变窄,其中,在第二条带运动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锥体辊(3或4)设置在前的导向辊(1、P或2、2,)同样实施为锥体辊(I或2)或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P或2'),而且其中,后者述及的锥体辊(I或2)在第二条带(5 ;6)的另一纵边(10或11)方向上变窄,或者,具有圆柱侧面的导向辊(I'或2,)的转轴在第二条带(5 ;6)的与待接合纵边(7、8)对立的边侧(14、15)上、在空间上靠近在第二条带(5 ;6)运动方向上设置在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雷茨巴赫斯特凡·维施曼延斯·普尔哈沃尔特·米尔豪瑟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