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式脚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3623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23:42
一种可拆式脚架装置,包括:支撑管、套管、挤压套、挤压柱及轴套。套管内壁上形成第一内螺纹段;挤压套内部开设从下到上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孔;挤压柱具有第一柱体,其外表面上形成第一外螺纹段,第一柱体顶部端面朝上形成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部,第一柱体底部端面朝下形成第二柱体;轴套内轴向开设由自身内壁限定的容纳孔;套管套设在支撑管外部;挤压套从第二柱体套设在挤压柱的锥形部上,锥形孔贴在锥形部上,并且挤压套的底部抵靠在套管的顶部端面上;挤压柱的第二柱体穿过套管而固定在支撑管内,而第一柱体上的第一外螺纹段则与第一内螺纹段配合;挤压套收容在轴套的容纳孔内;挤压套外壁与容纳孔内壁压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式脚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式脚架装置。
技术介绍
三脚架是摄影爱好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摄影辅助装备,通过将相机或摄像机固定在三角架上,可以更稳定并且更方便地取景和拍摄。随着技术的发展,三角架的功能越来越多。比如业界常常将三角架设计成可以将构成三角架的主要部件-三个支撑管中的其中一个或两个根据需要从轴套上自由拆下或装上,以便将三角架作为独脚架使用。 现有技术中的三角架无法快速方便地将支撑管从轴套上拆下或装上。因此提供一种可拆式脚架装置,以便能够快速便捷地拆除或装载支撑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式脚架装置,其能够快速便捷地将支撑管从三角架的轴套上拆除或装上,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便捷性。为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式脚架装置,包括支撑管、套管、挤压套、挤压柱及轴套。套管内壁上形成第一内螺纹段;挤压套内部开设从下到上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孔;挤压柱具有第一柱体,其外表面上形成第一外螺纹段,第一柱体顶部端面朝上形成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部,第一柱体底部端面朝下形成第二柱体;轴套内轴向开设由自身内壁限定的容纳孔;套管套设在支撑管外部;挤压套从第二柱体套设在挤压柱的锥形部上,锥形孔贴在锥形部上,并且挤压套的底部抵靠在套管的顶部端面上;挤压柱的第二柱体穿过套管而固定在支撑管内,而第一柱体上的第一外螺纹段则与第一内螺纹段配合;挤压套收容在轴套的容纳孔内;挤压套外壁与容纳孔内壁压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优点由于第一外螺纹段与第一内螺纹段之间具有螺纹配合关系,套管与挤压柱之间的轴向距离变小,因而套管轴向朝着挤压柱推着挤压套移动,通过挤压套的锥形孔与挤压柱的锥形部之间的锥面配合,挤压套径向膨胀,使得挤压套外壁牢牢挤压轴套的内壁,通过挤压套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摩擦作用可以防止挤压套从轴套松脱。附图说明图I展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拆式脚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展示了图I所示的可拆式脚架装置的主视图;图3展示了图1-2所示的可拆式脚架装置的部分组件装配后的结构图;图4展示了图3所示的可拆式脚架装置的部分组件装配后的结构图;图5展示了完全组装后的可拆式脚架装置的结构图6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可拆式脚架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7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可拆式脚架装置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8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可拆式脚架装置的局部立体组装图;图9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可拆式脚架装置的局部立体组装图;及图10A-10D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可拆式脚架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一种可拆式脚架装置100包括支撑管20、套管40、挤压套60、挤压柱70及轴套200。所述套管40的内壁上形成第一内螺纹段42 ;所述挤压套60的内部轴向开设从下到上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孔62 ;所述挤压柱70包括第一柱体72,其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段42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段722,所述第一柱体72的顶部端面朝上形成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部74,而第一柱体72的底部端面则朝下延伸形成第二柱体76 ;所述轴套200内轴向开设由内壁202限定的容纳孔209。所述套管40套设在支撑管20的外部;所述挤压套60从第二柱体76套设在挤压柱70的锥形部74上,所述锥形孔62贴在所述锥形部74上,并且所述挤压套60的底部抵靠在所述套管40的顶部端面上;所述挤压柱70的第二柱体76穿过所述套管40而固定在所述支撑管20内,而所述第一柱体72上的第一外螺纹段722则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段42配合;挤压套60同时收容在所述轴套200的容纳孔209内。并且挤压套60的外壁(未标号)与容纳孔209的内壁202紧紧压合。当让套管40相对于挤压柱70旋转时,通过第一外螺纹段722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段42之间的螺纹配合,所述套管40与挤压柱70之间的轴向距离变小,从而使得套管40轴向朝着挤压柱70推动挤压套60移动。在挤压套60的轴向移动过程中,通过挤压套60的锥形孔62与挤压柱70的锥形部74之间的锥面配合,所述挤压套60径向膨胀,从而使得挤压套60的外壁牢牢挤压轴套200的内壁202,通过挤压套60的外壁与内壁202之间的摩擦作用可以防止挤压套60从轴套200松脱。同时,由于挤压柱70的锥形部74与挤压套60的锥形孔62互相压紧,并且挤压柱70的第二柱体76固定在支撑管20上,因此实际上就相当于将支撑管20牢牢地与轴套200固定在一起。当需要快速地将支撑管20从轴套200中拆下时,只需要反向旋转套管40即可实现,其过程正好与上述装配过程相反,因此在此将不再赘述其拆卸过程。从上文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仅仅简单地利用了锥形孔与锥形部的锥面配合就实现了快速安装和拆卸支撑管的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装配和拆卸的速度和便捷性。优选地,所述挤压柱70的锥形部74的顶部周缘形成限位环742,用于防止挤压套60轴向向上移动的距离过大而从锥形部74滑出;同时可以避免挤压套60膨胀过度而导致自身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损坏了挤压套60。优选地,所述套管40的顶部外壁形成第一凸缘44,底部外壁则形成第二凸缘46。所述套管40的外壁在第一凸缘44与第二凸缘46之间的部位上套设旋转套50。并且,所述旋转套50的外壁上形成多个凸出条52。由于存在凸出条52,用户很容易让旋转套50开始转动,从而导致套管40相对于挤压柱70转动。优选地,所述支撑管20内固定有内柱体30,所述内柱体30的内部形成第二内螺纹段34 ;所述挤压柱70的第二柱体76的外部形成第二外螺纹段762 ;所述第二外螺纹段762设置在所述内柱体30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段34配合。换句话说,挤压柱70通过这种螺纹配合实现了与内柱体30之间的装配,而内柱体30固定在支撑管20内,因此间接实现了挤压柱70与支持管20之间的装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管20的内壁22上形成定位条222 ;所述内柱体30的外壁开设定位槽32 ;所述定位条222插入所述定位槽32内,从而实现了内柱体30与支撑管20之间的互相固定。参考图1-2、图7-9及图10A-10D,所述轴套200的内壁202上纵向形成至少两个防滑条204及位于两个防滑条204之间的第一纵向滑槽206 ;所述挤压柱70的锥形部74的 顶部端面上形成扣板78。所述扣板78包括至少两个钩挂部782及形成于两个钩挂部782之间的第二纵向滑槽781。在通过上述锥面配合实现支撑管20与轴套200之间的互相紧固之前,可以通过防滑条204、第一纵向滑槽206、钩挂部782及第二纵向滑槽781之间的配合首先将挤压柱70卡扣在轴套200的内部。具体描述如下首先让钩挂部782经由所述第一纵向滑槽206而轴向深入所述轴套200的内部,并且继续深入直到钩挂部782高于防滑条204,然后旋转挤压柱70,使得钩挂部782挂在防滑条204的顶部,从而防止挤压柱70从轴套200中脱离出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挤压套60上纵向开设与所述锥形孔62导通的挤压槽64。这种挤压槽64有助于让挤压套60产生所需要的变形。因此,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并不仅仅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式脚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管、套管、挤压套、挤压柱及轴套;其中 所述套管的内壁上形成第一内螺纹段;所述挤压套的内部轴向开设从下到上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孔;所述挤压柱具有第一柱体,其外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段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段,所述第一柱体的顶部端面朝上形成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部,第一柱体底部端面朝下延伸形成第二柱体;所述轴套内轴向开设由自身内壁限定的容纳孔; 所述套管套设在支撑管的外部;所述挤压套从第二柱体套设在挤压柱的锥形部上,所述锥形孔贴在所述锥形部上,并且所述挤压套的底部抵靠在所述套管的顶部端面上;所述挤压柱的第二柱体穿过所述套管而固定在所述支撑管内,而所述第一柱体上的第一外螺纹段则与所述第一内螺纹段配合;挤压套收容在所述轴套的容纳孔内;挤压套外壁与容纳孔内壁压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式脚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柱的锥形部的顶部周缘形成限位环。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式脚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顶部外壁形成第一凸缘,底部外壁则形成第二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立信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