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型可移动葵花秆沙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35314 阅读:4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束型可移动葵花秆沙障,包括由多根葵花秆捆扎成的集束型葵花秆,集束型葵花秆的横截面的高度为7~10cm,集束型葵花秆的长度为50~100cm;集束型葵花秆的横截面为以下任一种形状:圆形、三形角、矩形、梯形、菱形;多捆集束型葵花秆组成以下任一种沙障:网格状沙障、行式沙障、列式沙障、鱼骨形沙障。制作简单、用材广泛、设置简便、成本低廉,能方便、快捷的设置在风沙危害的地方,用来防风固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沙、固沙的阻碍物,尤其涉及一种集束型可移动葵花杆沙障。
技术介绍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全球约有1/3的陆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在我国西北部地区,荒漠化危害尤为严重和突出。使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还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风沙危害的前沿地带,一般采用各种机械工程措施防治风沙流的危害,通过对风沙的固、阻、输、导,以达到减轻风沙作用,防止风沙危害的目的。设置沙障是干旱区防风固沙的重要工程措施,即使在半干旱区流动沙丘造林时,也必须首先设置沙障固定流沙,以提高流沙造林的成活 率和保存率。沙障是流沙治理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人们一直在致力于新型沙障及其设置方式的专利技术与创造,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沙障。根据风沙流的移动规律和防风固沙工程的需要,沙障形态各异,有栅栏型、板型、板孔型、网眼型等等。现有技术中的麦草方格沙障、粘土沙障、树枝栅栏型沙障、卵石沙障等,这些沙障取材方便、设置简单、效果较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沙障的缺陷也慢慢显露出来。例如麦草沙障以麦杆为材料,下部直接埋在沙面以下10 15cm,上部露出地表,露出的草障经雨淋风化易腐朽,一般3 5年就丧失了功能。粘土沙障固定沙丘的性能很好,但是粘土沙障设置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障间形成一层结皮,不利于植物生长。砾石沙障的设置受到取材的限制并不能大面积推广。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塑料网格、尼龙网格等新材料沙障,防沙固沙效果良好,但这类材料沙障内含多种化学成分,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设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用材广泛、设置简便、成本低廉,能有效防风固沙的集束型可移动葵花杆沙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集束型可移动葵花杆沙障,包括由多根葵花杆捆扎成的集束型葵花杆,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的横截面的高度为7 10cm,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的长度为50 IOOcm ;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的横截面为以下任一种形状圆形、三形角、矩形、梯形、菱形;多捆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组成以下任一种沙障网格状沙障、行式沙障、列式沙障、鱼骨形沙障。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束型可移动葵花杆沙障,由于包括由多根葵花杆捆扎成的集束型葵花杆,集束型葵花杆的横截面的高度为7 IOcm,集束型葵花杆的长度为50 IOOcm ;集束型葵花杆的横截面为以下任一种形状圆形、三形角、矩形、梯形、菱形;多捆集束型葵花杆组成以下任一种沙障网格状沙障、行式沙障、列式沙障、鱼骨形沙障。制作简单、用材广泛、设置简便、成本低廉,能方便、快捷的设置在风沙危害的地方,用来防风固沙。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束型可移动葵花杆沙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横截面为圆形集束型沙障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横截面为矩形集束型沙障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横截面为三角形集束型沙障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横截面为梯形集束型沙障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设置成方格状沙障带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集束型可移动葵花杆沙障,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包括由多根葵花杆捆扎成的集束型葵花杆,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的横截面的高度为7 IOcm,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的长度为50 IOOcm ;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的横截面为以下任一种形状圆形、三形角、矩形、梯形、菱形;多捆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组成以下任一种沙障网格状沙障、行式沙障、列式沙障、鱼骨形沙障。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由3 4根铁丝圈捆扎而成,所述铁丝圈圈成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的横截面形状。所述网格状沙障为以下任意一种规格50X50cm、lX lm、lX2m、2X2m。本专利技术利用田间地头大量堆砌不用的葵花秸杆捆扎成横截面为圆形、或三角形、或矩形、或梯形等形状不同的半隐蔽式集束型葵花杆沙障,制作简单、用材广泛、设置简便、成本低廉,能方便、快捷的设置在风沙危害的地方,用来防风固沙。中国西北地区的许多地方深受风沙危害,但是这些地方也是我国的葵花籽的主产区,秋季农业生产活动结束后,大量的葵花杆堆弃在田间地头,影响村容,污染环境,弃之又觉得可惜。因此,将葵花杆变废为宝,编制成沙障,用来防风固沙,既具有生态环保效益,又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根据风沙流的运动规律,在近地表0 30cm的高程内,集中了约90%以上的沙粒含量,尤其是以0 IOcm高程内的含沙量和输沙量最为集中和丰富。因此,在风沙流通过的路线上设置一个障碍物,使气流运动受阻,风速减弱,携沙能力降低,从而使部分沙粒在障碍物周边降落,逐渐达到固定流沙的目的。其次集束型葵花杆沙障表面粗糙,这在整体上也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减低了风速,符合以上减弱风沙流运动的规律。一般研究结果认为无论障埂高度和障间距离如何变化,障间蚀积系数即沙障稳定后凹面的深度(从障埂顶部起凹曲面中部最深处)与障间距离的比值始终处于1/10 1/15之间。这就说明可以通过调节沙障高度或是障间距离来控制沙面的蚀积状况。我们假设障间蚀积高度为0,且间距为100cm,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就可得出沙障高度在7 10厘米之间。而在实际应用中当障间距为Im时,沙障高度至少要高于7cm才能起到阻挡风沙的作用。随着高度的增加固沙效果也会逐渐增强,但是考虑到用材量和用工量,本专利技术的横截面高度以7 IOcm为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结构稳固,不变形,不易破损,使用寿命较长,一般10年左右。在障间播撒沙生植物的种子,可以使沙丘永久固定;用材广泛,结构简单,编扎简便,成本低廉,可采用机械编织, 解决了农村葵花杆大量堆积的问题,防风固沙派上用场,可变废为宝;设置沙障省时省力,方便快速,设置方式灵活多样,还可与不同类型沙障相互结合使用;沙障具有可移动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当障间积沙量较多,沙障作用降低时,可将沙障移动,重新设置。具体实施例如图I至图6所示,先将葵花杆收集起来,剔除掉分支,留下主枝。葵花杆与葵花杆对接,编扎成长100cm,横截面直径为8 — IOcm的圆形集束型沙障,编好后将两端的残叉整齐。上述的集束型葵花杆沙障可以按照以下的设置方法布设在沙丘表面来达到防风固沙的效果第一步直接将集束型葵花杆沙障放在沙丘表面,将沙障压实,使其与沙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第二步将葵花杆沙障设置成方格状或其它形状,沙障两两支撑,使其构成稳固的形状,这样不易被风卷起。第三步将沙障大面积铺开,形成连片的沙障带,这样就可将流动沙丘固定住,达到防风固沙减灾的效果。为了验证本专利技术防风固沙的能力,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沙坡头野外风洞试验室,对上述集束型可移动葵花杆沙障进行了风洞试验,试验情况如下(I)将长Im,横截面为圆形,直径8—IOcm的集束型葵花杆沙障设置成ImXlm的方格状结构,在7m/s的饱和风沙流条件下吹蚀20分钟,测定障后Im处0 20cm高度的输沙率为0 ;在lOm/s的饱和风沙流条件下吹蚀15分钟,测定障后Im处0 20cm高度的输沙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型可移动葵花杆沙障,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根葵花杆捆扎成的集束型葵花杆,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的横截面的高度为7 10cm,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的长度为50 IOOcm ; 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的横截面为以下任一种形状圆形、三形角、矩形、梯形、菱形; 多捆所述集束型葵花杆组成以下任一种沙障网格状沙障、行式沙障、列式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保平王多尧赵国平杨越赵岩钟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