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系统及其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3347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系统及其工艺,它包括至少三级拦截坝,拦截坝呈自然落差的梯形状分布,对酸性矿山废水进行初级处理、中和处理、还原处理和去杂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自然落差在天然沟渠上建立梯级拦截坝,同时利用梯级坝的阻隔、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反应以及植物根系的过滤、吸附等作用,是一种后续辅助及深度处理方法,增加了处理效果、简化了现有方法的复杂程度和处理难度,并降低成本且提高水质,进一步降低了重金属含量及酸性,减少矿山废水对水源地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系统及其工艺,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在我国西南地区含有大量的金属矿产和煤矿资源,而大部分金属矿山以金属硫化物的形式存在。现开采的以及废弃金属矿山或煤矿中的硫化物在空气中氧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经S2— — .VO;过程后形成硫酸盐化合物而溶解于水中。如此,不仅增加了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提高水体的酸性(即降低水体的PH值)。目前国内外关于矿山酸性废水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吸附法)、化学法(絮凝法、沉淀法、螯合剂法)、膜处理法及人工湿地法等,各种处理技术得到一定的应用,但也因各自的缺点和局限性而难以得到推广,主要体现在吸附法该方法是利用某些具有微孔结构的物质(主要为活性炭等)的吸附性能对重金属离子的吸引而去除重金属离子以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饱和的活性炭不经处理而废弃必然引发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现在使用的吸附剂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活性炭,但活性炭吸附速率较慢,且吸附容量较小,故不适于处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水,另外活性炭再生程序复杂,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中和法该方法是利用酸碱中和沉淀的原理,根据大部分重金属氢氧化物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通过向酸性矿井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性物质使重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以达到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提高废水pH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处理产生的废渣量大、不易处理及可能会引发二次污染等问题。微电解絮凝法该方法以Fe-C填料为主,利用铁屑在废水中产生的电化学腐蚀作用,是电化学氧化还原、电化学对絮体的电富集作用、电化学作用产生的凝聚、新生絮体的吸附和床层过滤等作用的综合效应,其主要缺点体现在①、电解塔底的铁屑易板结,这导致Fe-C电子转移困难,而使铁屑上H+ — H2包裹着铁屑使其难以氧化溶解,而降低处理效果。②、铁-碳微电解反应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PH—般在3-4),这使得对pH的控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排出水则要求中性,两者的矛盾提高了运行成本。③、在微电解过程中,阳极反应Fe-2e_ —Fe2+,需要及时的补充铁屑和更换残渣,增加了操作难度,在水处理反应进行到一段时间后,出现堵塞、结块等不利现象,同时微电解反应进行前和进行后都存在着PH值调节的问题,提高了成本。硫化物沉淀浮选法主要是利用重金属硫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比金属氢氧化物小的原理,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硫化剂使重金属以硫化物形式沉淀而达到降低水中重金属浓度的方法。该方法中使用到了硫化剂,容易造成硫化物的二次污染、硫化物形成过程中PH不易控制、原料的成本较高且处理后的废水中硫含量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硫的二、次污染严重,且硫化剂的成本较高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高分子螯合剂法采用高分子有机螯合剂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反应,生成稳定且不溶于水的金属螯合物来除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用于处理废水高分子螯合剂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生成的金属络合物不溶于水及酸碱溶液中,且半径较大易于沉降。②生成的金属络合物毒性小。③稳定性相对较好,能稳定存在。④反应过程中的螯合剂的添加量应较少,且市场价格便宜。人工湿地法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表生态系统,主要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高度净化。但该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例如部分植物的生长周期长、生长慢、吸附能力有限且大部分的植物适于生长在中性及低碱性的水体中。膜处理法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水中的离子在渗透压不等的作用下,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将水中离子进行分离和浓缩的一种分离技术。但由于工业废水往往含有酸、碱等物质,处理条件较苛刻。且该方法处理成本较高,膜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 上能有效的处理矿山酸性废水,但是膜的使用寿命以及膜的制备成本及维护费用使得该技术不能广泛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系统及其工艺,能提高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效果,简化处理工艺,降低处理难度,减少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系统,它包括至少三级拦截坝,拦截坝呈自然落差的梯形状分布,其中,第一级拦截坝与酸性矿山废水初级沟渠之间的水坝底部设置有粗石灰石层,第二级拦截坝与第一级拦截坝之间的水坝底部设置有细石灰石层和微生物层,微生物层位于细石灰石层上,第三级拦截坝与第二级拦截坝之间的水坝中设置有水生植物层。所述的拦截坝呈从高至低的自然落差的梯形状分布。所述的第二级拦截坝与第一级拦截坝之间的水坝位于和酸性矿山废水初级沟渠临近的农村生活污水沟渠的交汇处。所述的第二级拦截坝与第一级拦截坝之间的水坝的储蓄深度为I 3米。所述的微生物层为厌氧微生物层。一种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工艺,它包含以下步骤(I)对酸性矿山废水进行初级处理,去除废水中较大、较为明显的杂质和颗粒,然后排入酸性矿山废水初级沟渠中;(2)中和处理对酸性矿山废水初级沟渠中的废水进行中和处理,在第一级拦截坝与酸性矿山废水初级沟渠之间的坝体底部加石灰石,调节废水的pH值,降低废水中的重金属溶解度;(3)还原处理将第二级拦截坝与第一级拦截坝之间的水坝建在农村生活污水和酸性矿山废水初级沟渠交汇处,并在水坝底部铺上细石灰石和微生物层,生活污水为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利用厌氧微生物的还原作用将^042-转变为s2_,s2_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金属硫化物而去除;(4)去杂处理在第三级拦截坝与第二级拦截坝的坝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茂盛的根系过滤水中的颗粒物,而进一步降低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自然落差在天然沟渠上建立梯级拦截坝,同时利用梯级坝的阻隔、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反应以及植物根系的过滤、吸收等作用,是一种后续辅助及深度处理方法,增加了处理效果、简化了现有方法的复杂程度和处理难度,并降低成本且提高水质,进一步降低了重金属含量及酸性,减少矿山废水对水源地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俯视示意图。其中,I-第一级拦截坝,2-第二级拦截坝,3-第三级拦截坝,4-酸性矿山废水初级沟渠,5-细石灰石层,6-微生物层,7-水生植物层,8-粗石灰石层,9-农村生活污水沟渠。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I、图2,一种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系统,它包括至少三级拦截坝,拦截坝呈自然落差的梯形状分布,其中,第一级拦截坝I与酸性矿山废水初级沟渠4之间的水坝底部设置有粗石灰石层8,第二级拦截坝2与第一级拦截坝I之间的水坝底部设置有细石灰石层5和微生物层6,微生物层6位于细石灰石层5上,第三级拦截坝3与第二级拦截坝2之间的水坝中设置有水生植物层7。所述的拦截坝呈从高至低的自然落差的梯形状分布。所述的第二级拦截坝2与第一级拦截坝I之间的水坝位于和酸性矿山废水初级沟渠4临近的农村生活污水沟渠9的交汇处。所述的第二级拦截坝2与第一级拦截坝I之间的水坝的储蓄深度为I 3米。所述的微生物层6为厌氧微生物层。一种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工艺,它包含以下步骤(I)对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三级拦截坝,拦截坝呈自然落差的梯形状分布,其中,第一级拦截坝(I)与酸性矿山废水初级沟渠(4)之间的水坝底部设置有粗石灰石层(8),第二级拦截坝(2)与第一级拦截坝(I)之间的水坝底部设置有细石灰石层(5 )和微生物层(6 ),微生物层(6 )位于细石灰石层(5 )上,第三级拦截坝(3)与第二级拦截坝(2)之间的水坝中设置有水生植物(J)。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拦截坝呈从高至低的自然落差的梯形状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级拦截坝(2)与第一级拦截坝(I)之间的水坝位于和酸性矿山废水初级沟渠(4)临近的农村生活污水沟渠(9)的交汇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梯级拦截坝辅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级拦截坝(2)与第一级拦截坝(I)之间的水坝的储蓄深度为I 3米。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继伟李志斌刘春罗晋黄先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