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形绕纤法的防松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3245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锥形绕纤法的防松散方法,采用锥形绕纤法在收线盘具上形成的锥面,在锥面下方设置感应器,在光纤缠绕于收线盘具出现松线而产生垂落时,垂落部分被感应器感应,产生停机信号,使光纤停止缠绕。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及时发现松线情况,自动避免打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涉及一种及时发现张力锥形绕纤法对光纤缠绕时产生的松线,从而避免松线打散的方法。
技术介绍
张力制程为整个光纤生产过程的第二步,作用为对光纤的品质筛选和长度的切害I](生产长度一般为固定长度)。目前张力的绕纤方法分为锥形绕纤法和平绕法,由于平绕法只能观察到光纤表面几层的情况,且对盘具的尺寸变形有严格的限制。因此,为了保证光纤的品质,大部分厂家选用锥形绕纤法。采用锥形绕纤法时,由于设备故障、环境因素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等原因容易造成收线盘具上的光纤松动(尤其是左右两端的锥面上),导致光纤松线打散。虽然可以 通过一些方法从宏观方针上预防松线,但是实际的即时情况却不能反应出来,而松线打散往往就是由于即时不可预测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提出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即时发现松线,从而避免打散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采用锥形绕纤法在收线盘具上形成的锥面,在锥面下方设置感应器,在光纤缠绕于收线盘具出现松线而产生垂落时,垂落部分被感应器感应,产生停机信号,使光纤停止缠绕。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上述感应器为两个,分别设于左右两端锥面的下方;每个感应器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激光接收器和激光发射器分别垂直设于锥面下方的前后两侧;激光接收器接收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并发送信号给信号处理器;当激光接收器和激光发射器之间出现松线时,激光接收器接收的激光发生改变,信号处理器反馈停机信号。每个感应器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均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且垂直高度相同,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15 20cm。沿轴线纵剖缠绕在收线盘具上面的光纤卷时,光纤卷的截面为上下两个梯形,下端梯形的斜边即为锥面的下沿线。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的上端边沿与锥面的下沿线平行,且锥面的下沿线位于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中间。进行锥形绕纤时,控制光纤缠绕的速度为l-1200m/min,控制h (感应器中激光发射器或激光接收器的上端边沿与锥面的下沿线之间的垂直高度差)为0. l-2cm。锥面的下沿线与过激光发射器上端边沿线的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h。进一步优选当光纤缠绕的速度为l_600m/min时,控制h为l_2cm ;当光纤缠绕的速度为600-1000m/min时,控制h为0. 5_lcm ;当光纤缠绕的速度为1000-1200m/min时,控制 h 为 0. 1-0. 5cm。收线盘具下方设有固定架;感应器可移动地设于固定架上,并通过固定架设于收线盘具的下方。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感应器直接对松散光纤进行即时感应,当出现松线时,能自动停机,防止光纤打散,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根据不同的缠绕速度,设置感应器的不同感应位置,能更好的发现未打散的松线。本专利技术感应器通过固定架设置在收线盘具下方,且可在固定架上自由地上下移动,方便调节感应器的感应位置。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锥形绕纤法的防松散方法的控制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感应器与光纤卷的位置关系示意 图3为图2中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光纤卷,11-第一层光纤,12-最上一层光纤,13-锥面,14-锥面的下沿线, 2-感应器,21-激光发射器的上端边沿,22-激光发射器,23-激光接收器,24-信号处理器,3-固定架,h-激光发射器的上端边沿与锥面的下沿线之间的垂直高度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锥形绕纤法的防松散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于缠绕的光纤卷I下方的感应器2感应到松散的光纤,从而发送停机信号,停止光纤绕卷。若无发现光纤松散,一直缠绕,直至达到设定长度。结合图2,由于采用锥形绕纤法,每层光纤均沿收线盘具的圆柱表面进行缠绕,且每层光纤缠绕圈数比下层光纤缠绕圈数少,从而在两侧形成了锥面13。如第一层光纤11覆盖整个收线盘具,继续缠绕时,每层光纤的缠绕圈数依次减少,直至最上一层光纤12缠绕时在收线盘具上形成中间的圆柱表面。由此可以从锥面13看到各层光纤的情况。沿光纤卷I的轴线纵向剖开,截面为呈上下两个梯形,梯形的上底边为最上一层光纤12,梯形的下底边为第一层光纤11。下端梯形的斜边定义为锥面的下沿线14。感应器2为两个,通过固定架3分别设于左右两侧锥面13的下方。每个感应器2包括激光发射器22、激光接收器23和信号处理器24。激光发射器22和激光接收器23分别垂直设于锥面13下方的前后两侧,且激光发射器(或激光接收器)的上端边沿21与锥面的下沿线14平行。每个感应器的激光发射器22和激光接收器23均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且垂直高度相同,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5-20cm。定义锥面的下沿线14与过激光发射器(或激光接收器)的上端边沿21的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由于光纤缠绕的圈数依次递减,故梯形的斜边角度在光纤缠绕的任何时候均保持一致,光纤的缠绕即为梯形斜边的延伸过程。由此保证当感应器2与锥面下沿线14保持平行时,在缠绕到任何一层光纤时,锥面发生松线时都能由感应器2感应到。感应器2的感应原理为激光发射器22发出激光,激光接收器23接收并给出信号给信号处理器24。当激光射射器22和激光接收器23之间没有物体时,信号处理器24给出“I”的信号反馈给设备,如果有物体出现在中间,激光接收器23接收到的激光将会发生变化,信号处理器24给出“0”的信号(即停机信号)反馈给设备,要求设备停机。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I :调整收线张力小于标准值,生产速度控制在600m/min,高度h控制在I. 5cm,生产长度设定为73600m。当生产长度为35604m时,设备报警停机,有松线情况,但未打散,松线高度为 I. Icm0实施例2 调整收线张力小于标准值,生产速度为1000m/min,高度h控制在0. 5cm范围内,生产长度设定为73600m。当生产长度为45052m时,设备报警停机,有松线情况,但未打散,松线高度为0. 7cm。实施例3 停止静电去除器工作,生产速度为1200m/min,高度h控制在0. Icm范围内,生产长度设定为73600m。当生产长度为25780m时,设备报警停机,有松线情况,但未打散,松线高度为0.3cm0 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及时发现松线情况,自动避免打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形绕纤法的防松散方法,采用锥形绕纤法在收线盘具上形成的锥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锥面下方设置感应器,在光纤缠绕于收线盘具出现松线而产生垂落时,垂落部分被所述感应器感应,产生停机信号,使光纤停止缠绕。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锥形绕纤法的防松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为两个,分别设于左右两端锥面的下方;每个感应器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分别设于锥面下方的前后两侧;所述激光接收器接收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并发送信号给信号处理器;当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之间出现松线时,激光接收器接收的激光发生改变,所述信号处理器反馈停机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锥形绕纤法的防松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垂直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5 20cm ;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的上端边沿与所述锥面的下沿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