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针针体码针机构的气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3051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5:28
一种采血针针体码针机构的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码针轮,该码针轮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分针槽,每个分针槽底部均开设有轮气孔,各轮气孔经一气道贯通至码针轮主轴的外周面,以此在主轴外周面上形成向外敞开的轴气孔,轴气孔在主轴轴向上间隔分布,并经其连通的气道与各轮气孔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且各气道之间互不连通;所述主轴外对应于每个轴气孔均套设有导气套,导气套内周面上沿周向开设有一圈导气凹槽,导气套与所述主轴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一环形导气空间,该导气凹槽与其对应的轴气孔连通,同时每个导气凹槽均与导气套外一气路连通,该气道结构解决了转动的码针轮内气管缠绕的问题,使用可靠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采血针,适用于将采血针针体码放在码针模具上。
技术介绍
临床检验时需要使用采血针对人体皮肤末梢微创破口进行微量采血,现在多使用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采血针主要包括外壳、针芯和弹簧,其中,针芯由针体和针柄组成,针体的尾部打弯后注塑在针柄中,针体的针尖外注塑有一保护杆,使用时将保护杆与针尖分离即可露出针尖。在对针体进行注塑前,首先需要码针,即将多根针体整齐码放在码针模具 上,接着对针体尾部做打弯处理。目前码针这一动作均由操作员手工完成,而手工码针效率低下,并且由于手工码针劳动强度大,操作员在码针的同时需要检查针体的码放位置、针尖的朝向等等,长时间的工作难免导致针体没有码放到位、码针模具上漏码或重复码、针尖朝向错误等问题。为了提高码针的效率和质量,申请人研发了一种采血针针体自动码针机构,该码针机构主要包括一码针轮,码针轮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分针槽,分针槽底部开设有轮气孔,在码针轮的正下方设置有码针模具,码针模具上开设有码针槽,分针槽底部气孔连通的气路吸气,将针体吸附在分针槽内,码针轮由一伺服系统驱动其转动,当吸附有针体的分针槽转至最下方且正对码针模具上的空码针槽时,分针槽底部的轮气孔所连通的气路吹气,将该分针槽内的针体吹到对应的码针模具上的码针槽内。但是,由于码针轮始终处于转动状态,且分针槽底部的气孔需同时连通吸气气路与吹气气路,若使用简单的气管连接,码针轮的转动易导致气管缠绕,不能可靠使用。于是,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该码针机构的气道结构成为本专利技术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血针针体码针机构的气道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吸气气路和吹气气路与转动的码针轮上分针槽连通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血针针体码针机构的气道结构,包括一码针轮,该码针轮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分针槽,分针槽在码针轮外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每个分针槽底部均开设有轮气孔,各轮气孔经一气道贯通至码针轮主轴的外周面,以此在主轴外周面上形成向外敞开的轴气孔,轴气孔在主轴轴向上间隔分布,并经其连通的气道与各轮气孔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且各气道之间互不连通; 所述主轴外对应于每个轴气孔均套设有导气套,该导气套的主体为一空心柱体,主轴沿轴向穿设在空心柱体的空心腔中,该空心柱体的内周面上沿周向开设有一圈导气凹槽,该导气凹槽位于空心柱体的两端面之间,以此在导气套与所述主轴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一环形导气空间,该导气凹槽与其对应的轴气孔连通,同时每个导气凹槽均与导气套外一气路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I、上述方案中,所述气路包括至少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该二位四通电磁阀的出口与所述导气凹槽连通; 二位四通电磁阀具有左位和右位两个工位,其中一工位将气源与导气凹槽连通,另一工位将气泵与导气凹槽连通。2、上述方案中,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与气源之间设置有减压阀。3、上述方案中,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与一控制电路电连接。 4、上述方案中,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即左工位和右工位,其中 左工位具有两个输入接口和一个输出接口,当左工位处于工作状态时,一个输入接口与气源相连接,另一个输入接口与气泵相连接,但只有与气源相连接的接口与输出接口连通,故当左工位处于工作状态时,与该二位四通电磁阀输出接口连通的轮气孔处于吹气状态,即将该轮气孔所在的分针槽内的针体吹向码针模具上的码针槽内; 右工位具有两个输入接口和一个输出接口,当右工位处于工作状态时,一个输入接口与气源相连接,另一个输入接口与气泵相连接,但只有与气泵相连接的接口与输出接口连通,故当右工位处于工作状态时,与该二位四通电磁阀输出接口连通的轮气孔处于吸气状态,即将该轮气孔所在的分针槽内的针体吸附在分针槽内。5、上述方案中,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与一控制电路电连接”中的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工作位置的选择,当吸附有针体的分针槽位于所述码针轮底部时,控制电路选择二位四通电磁阀的左工位为有效工作位置,即将该左工位移动至气源接口与气泵接口处,令该分针槽底部的轮气孔处于吹气状态;当分针槽不位于码针轮底部时,控制电路选择二位四通电磁阀的右工位为有效工作位置,即将该右工位移动至气源接口与气泵接口处,令该分针槽底部的轮气孔处于吸气状态。6、上述方案中,所述分针槽内部还设置有传感器,若该传感器检测到分针槽内未吸附有采血针针体,则在该分针槽在码针轮底部位置不停留,直接将下一个吸附有针体的分针槽转至码针轮底部与码针模具上的码针槽相对。7、上述方案中,所述导气套相对与所述码针机构所在的支架或底座定位设置,由于导气套套设在码针轮的主轴上,并不与主轴固定连接,故码针轮转动时导气套并不跟随主轴转动,且导气套内开设有一圈导气凹槽,故码针轮主轴上的轴气孔转到任意位置均与导气凹槽连通。8、上述方案中,所述导气套的内周面与主轴外周面之间仅留有微小间隙,以便于主轴的转动,但该微小间隙仍能保证所述环形导气空间处于相对密闭的状态,使得导气凹槽中的大部分气体能够通过轴气孔进入气道中。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是码针轮上每个分针槽底部的轮气孔均经一气道贯通至主轴外周面形成一对应的轴气孔,每个轴气孔外均套设有一导气套,导气套内周面上开设有导气凹槽,该导气凹槽同时与一吹气气路和一吸气气路连接,当吸附有针体的分针槽转至码针轮底部时,吹气气路工作,将分针槽内的针体吹向码针模具上的码针槽,当分针槽位于其他位置时,则吸气气路工作,将分针槽内的针体吸附在分针槽内。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I、由于本专利技术在每个轴气孔外均套设有导气套,导气套内周面上开设有一圈的导气凹槽,码针轮主轴上的轴气孔转到任意角度均能与导气凹槽连通,保证了该气道的可靠性。2、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二位四通电磁阀,使得吸气气路与吹气气路的选定更加简便、可靠。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维护。附图说明附图I为码针机构结构示意 附图2为本实用实施例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针槽与轮气孔示意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套剖视 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码针轮剖视 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道结构剖视 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气道结构剖视 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路右工位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示意 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气路左工位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码针轮;2、分针槽;3、轮气孔;4、主轴;5、轴气孔;6、气道;7、导气套;8、导气凹槽;9、气路;10、二位四通电磁阀;11、气泵;12、气源;13、减压阀;14、控制电路;15、伺服系统;16、码针模具;17、码针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采血针针体码针机构的气道结构 参见附图广附图6所示,包括一码针轮1,该码针轮I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六个分针槽2,分针槽2在码针轮I外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每个分针槽2底部均开设有轮气孔3,各轮气孔3经一气道6贯通至码针轮I主轴4的外周面,以此在主轴4外周面上形成向外敞开的轴气孔5,轴气孔5在主轴4轴向上间隔分布,并经其连通的气道6与各轮气孔3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且各气道6之间互不连通。所述主轴4外对应于每个轴气孔5均套设有导气套7,该导气套7的主体为一空心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血针针体码针机构的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码针轮(I),该码针轮(O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分针槽(2),分针槽(2)在码针轮(I)外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每个分针槽(2)底部均开设有轮气孔(3),各轮气孔(3)经一气道(6)贯通至码针轮(I)主轴(4)的外周面,以此在主轴(4)外周面上形成向外敞开的轴气孔(5),轴气孔(5)在主轴(4)轴向上间隔分布,并经其连通的气道(6)与各轮气孔(3)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且各气道(6)之间互不连通; 所述主轴(4)外对应于每个轴气孔(5)均套设有导气套(7),该导气套(7)的主体为一空心柱体,主轴(4)沿轴向穿设在空心柱体的空心腔中,该空心柱体的内周面上沿周向开设有一圈导气凹槽(8),该导气凹槽(8)位于空心柱体的两端面之间,以此在导气套(7)与所述主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