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睡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25349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0 23:53
过滤睡帐由导气纵管上部、换气盒、电机、吸附颈、过滤腔、球面过滤网、吸气叶轮、导气纵管腔、导气纵管壁、导气管孔、睡帐面、气垫、过滤装置、导气横管、拉链、导气纵管、导气横管壁、气垫充气支柱、导气纵管连接口、导气横管连接口、排气孔、睡帐面布、排气孔腔、排气孔过滤网、三通管组成,其特征是睡帐面为具有韧性且不透气的材料做成;过滤装置由换气盒、电机、吸附颈、过滤腔、球面过滤网、吸气叶轮组成,球面过滤网的网目大小为1-2微米;过滤腔内有活性炭棒;吸附颈是球面过滤网和过滤腔组成的过滤头与换气盒连接的部位;电机安装在换气盒上,电机的吸气叶轮在换气盒内。过滤睡帐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睡帐,属于帐篷及其附件

技术介绍
晚上睡觉后,由于睡眠时间一般在7-8个小时,在长时间睡觉呼吸过程中,人要吸入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中含有的灰尘就会被吸入呼吸道内,给鼻粘膜、气管内膜、肺腔内表面都会带来较大影响。如何让人在睡眠中呼吸到洁净的空气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所以专利技术一种过滤睡帐,通过对空气的过滤处理,把空气中含有的灰尘用过滤装置过滤掉,以避免人呼吸到含灰尘较多的空气的过滤睡帐 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人在睡眠中呼吸到洁净的空气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睡帐,该过滤睡帐利用不透气的薄膜材料制成密闭的空间,使用过滤装置将空气中含有的灰尘过滤掉,从而营造一个干净的小环境,从而达到在睡眠中能呼吸到洁净的空气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过滤睡帐为中空长方体结构,下底面的4个底角为过滤装置13,上顶面的4个顶角为三通管25,对应的过滤装置13与三通管25之间通过导气纵管16连接,同侧的三通管25之间通过导气横管14连接,过滤睡帐下部为气垫12,四个侧面和上顶面、下底面为睡帐面11,所述的睡帐面11为不透气材料,过滤睡帐侧面设置有拉链15和排气孔21。所述的睡帐面11由内面涂有聚乙烯材料的棉纤维白布制成。过滤装置13由换气盒2、电机3、吸附颈4、过滤腔5、球面过滤网6、吸气叶轮7组成,球面过滤网6的网目大小为1-2微米,包覆在过滤腔5的开口处;过滤腔5通过吸附颈4与换气盒2连通,电机3安装在换气盒2上,电机3由电机电源线26和插头27连接,电机3的吸气叶轮7在换气盒2内。为提高过滤效果,可在过滤腔5内设置活性炭棒,使其同时具有通气和可吸附异味的功能。球面过滤网6和过滤腔5共同组成了过滤装置13的过滤头,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过滤头卸下,清洗后再用,以提高过滤头的过滤能力。气垫12厚度为2-3厘米;气垫12内部设置多个气垫充气支柱18,气垫充气支柱18为充气立体支柱,呈两端大中间小结构,相邻气垫充气支柱18之间的距离为5-10厘米。气垫充气支柱18的数量依照过滤睡帐的大小来定。导气纵管16为中空的不锈钢立管,管内腔直径为1-2厘米,长度为1-2. 5米;导气纵管16上段占总管长1/4部分为导气纵管上部1,导气纵管上部I侧壁设有导气管孔10 ;导气纵管16下端插入换气盒2内。排气孔21为圆形,直径为5-10厘米,设置在侧壁的睡帐面11的下部;排气孔21由排气孔腔23和排气孔过滤网24组成,排气孔过滤网24为网状圆片,网孔孔径大小为1-2微米;排气孔过滤网24位于排气孔腔23中,睡帐面布22为睡帐面11与排气孔21连接的边缘部分,排气孔腔23连接在睡帐面布22上。导气横管14为中空的不锈钢横管,管内腔直径为1-2厘米,导气横管14上面具有导气管孔10。三通管25设置有一个导气纵管连接口 19和两个导气横管连接口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过滤睡帐利用不透气的薄膜材料制成的睡帐面布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使用由换气盒、电机、吸附颈、过滤腔、球面过滤网、吸气叶轮组成的过滤装置将空气中含有的灰尘过滤掉,从而营造一个干净的小环境,从而达到在睡眠中能呼吸到洁净的空气的目的。过滤睡帐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睡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睡帐的气垫的气垫充气支柱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睡帐的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睡帐的导气横管和导气纵管上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睡帐的连接导气管用的三通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睡帐的排气孔结构示意图。图中I.导气纵管上部,2.换气盒,3.电机,4.吸附颈,5.过滤腔,6.球面过滤网,7.吸气叶轮,8.导气纵管腔,9.导气纵管壁,10.导气管孔,11.睡帐面,12.气垫,13.过滤装置,14.导气横管,15.拉链,16.导气纵管,17.导气横管壁,18.气垫充气支柱,19.导气纵管连接口,20.导气横管连接口,21.排气孔,22.睡帐面布,23.排气孔腔,24.排气孔过滤网,25.三通管,26.电机电源线,27.插头。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过滤睡帐由导气纵管上部I、换气盒2、电机3、吸附颈4、过滤腔5、球面过滤网6、吸气叶轮7、导气纵管腔8、导气纵管壁9、导气管孔10、睡帐面11、气垫12、过滤装置13、导气横管14、拉链15、导气纵管16、导气横管壁17、气垫充气支柱18、导气纵管连接口 19、导气横管连接口 20、排气孔21、睡帐面布22、排气孔腔23、排气孔过滤网24、三通管25、电机电源线26、插头27组成。导气纵管16是在睡帐4个角的不锈钢立管,中空,管内腔直径为1-2厘米,共4根,每根的长度和结构相同,长度为1-2. 5米。导气纵管16上段占总管长1/4部分为导气纵管上部1,导气纵管上部I侧壁设有导气管孔10。导气纵管16下端插入换气盒2内,上端插入连接导气管用的三通管的导气纵管连接口,在发挥支撑作用的同时,将过滤后的气体输入过滤睡帐内。人在呼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带有排气孔过滤网24的排气孔21排出过滤睡帐外。排气孔21圆形,是气体排出的通道,为过滤睡帐竖立的前后两个对应面上的孔洞,直径为5-10厘米,在每个睡帐面11上各有2个,位于前、后睡帐面11的下部。睡帐面布22为睡帐面11与排气孔21连接的边缘部分,排气孔过滤网24为网状圆片,位于排气孔腔23中,边缘连接在睡帐面布22上,网孔孔径大小为1-2微米,能够阻挡灰尘颗粒进入过滤睡帐。睡帐面11为具有韧性且不透气的材料做成,可透明或者不透明,优选内面涂有聚乙烯材料的棉纤维白布。因过滤睡帐优选长方体形,故睡帐面11有前、后、左、右、上、下6个面。在图I中左、右2个睡帐面11上设置有排气孔21,在前睡帐面11上设置有拉链15,供人进出过滤睡帐。在下面的睡帐面11处设计为双层结构的气垫12,气垫12厚度为2-3厘米,主要作用是增加过滤睡帐的舒适性和增强保温功能,以适应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气垫12里面有多个气垫充气支柱18,气垫充气支柱18为气垫12内的充气立体支柱,两端大,中间小,气垫充气支柱18的数量依照过滤睡帐的大小来定,两相邻气垫充气支柱18的距离为5-10厘米。睡帐面11相邻两面相连处有导气管,前后面和左右面之间的导气管为导气纵管16,上面和前、后、左、右四个面之间的导气管为导气横管14,下面和前、后、左、右四个面之间无导气管。导气横管14为不锈钢横管,中空,管内腔直径为1-2厘米,共4根,两长两短,长的导气横管14长度为I. 5-2. 3米,短的导气横管14长度为I. 2-2. 2米,上面具有导气管孔10。导气纵管16和导气横管14之间由三通管25相连,三通管25包括导气纵管连接口 19和导气横管连接口20,导气纵管连接口 19和导气横管连接口 20的内径直径等于导气纵管16和导气横管14外径直径,故导气纵管16可插入三通管25的导气纵管连接口 19,导气横管14可插入三通 管25的导气横管连接口 20。导气纵管壁9和导气横管壁17厚度相等。过滤装置13由换气盒2、电机3、吸附颈4、过滤腔5、球面过滤网6、吸气叶轮7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睡帐,其特征在于过滤睡帐为中空长方体结构,下底面的4个底角为过滤装置(13),上顶面的4个顶角为三通管(25),对应的过滤装置(13)与三通管(25)之间通过导气纵管(16)连接,同侧的三通管(25)之间通过导气横管(14)连接,过滤睡帐下部为气垫(12),四个侧面和上顶面、下底面为睡帐面(11),所述的睡帐面(11)为不透气材料,过滤睡帐侧面设置有拉链(15)和排气孔(2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滤睡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睡帐面(11)由内面涂有聚乙烯材料的棉纤维白布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滤睡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13)由换气盒(2)、电机(3)、吸附颈(4)、过滤腔(5)、球面过滤网(6)、吸气叶轮(7)组成,球面过滤网(6)的网目大小为1-2微米,包覆在过滤腔(5)的开口处;过滤腔(5)通过吸附颈(4)与换气盒(2)连通,电机(3)安装在换气盒(2)上,电机(3)由电机电源线(26)和插头(27)连接,电机(3)的吸气叶轮(7)在换气盒(2)内。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滤睡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垫(12)厚度为2-3厘米;气垫(12)内部设置多个气垫充气支柱(18),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忠谢桂林李凤兰裴玉娇谢天正谢桐音裴殿兴程波付荣恕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