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2397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0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包括池塘主体,所述池塘主体的塘底具有一定坡度,在所述塘底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污口,在所述排污口处设置有防逃网,所述池塘主体通过塘底的排污口与排污管道系统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现阶段池塘养殖排水工程进行了科学设计和科学布局,并实施物理、生物净化等综合技术的科学组装,使池塘自动清淤,同时5~10年池塘不用清於,为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养殖户实现持续健康养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科学养鱼致富奔小康打下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池塘发展环保、生态养殖工程装备与物理、生物净化综合技术的集成创新、配套组装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ー种实现“资源节约、环境有好”的池塘底排污水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我国多数精养池塘,养殖沉积物超过了水体自浄能力,造成富营养化,导致养殖水体内源性污染。传统养殖池塘成为鱼粪坑,排溶氧高、温度高、鱼类天然饵料(浮游生物)多的池塘上层水,养殖沉积物在池底分解耗氧,释放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水体,导致鱼病频发,饲料转化率低,养殖成本増加。主要是传统池塘建设缺泛环保工程设施装备,导致严重制约了我国蓝色国土资源持续产出质量安全的水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干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根据实际养殖情况,能够实时方便地将池塘底部养殖沉积物和污水排出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ー种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包括池塘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主体的塘底具有一定坡度,在所述塘底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污ロ,在所述排污ロ处设置有防逃网,所述池塘主体通过塘底的排污ロ与排污管道系统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所述塘底的最低处位于塘底任意ー个端角处,所述排污ロ设置于该端角处,其他端角处的塘底分别向该处倾斜形成一定坡度,所述排污ロ分为上ロ段和下ロ段,所述下ロ段的截面积小于上ロ段的截面积,所述防逃网的上表面与塘底底部持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所述塘底的坡度为O. 5% O. 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所述排污管道系统包括排污水管弯头以及排污插管,所述排污水管弯头一端与排污ロ连通,其另一端开ロ竖直向上与所述排污插管的下端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所述排污水管弯头与排污插管连接端的内径与排污插管的外径相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在所述排污插管的上部设置有溢流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在所述排污插管上套接有至少ー个排污管导向固定器,所述排污管导向固定器通过连接件与池塘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排污插管能够相对于排污管导向固定器上下移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在所述池塘主体一侧设置有污水固液分离池,所述排污水管弯头与排污插管连接的出水ロ端与污水固液分离池底部连通,在所述污水固液分离池底部设置有带截止阀的污水沉淀物排水管,在所述污水固液分离池上部设置有污水上清液排水管,所述污水上清液排水管通过管道与人工湿地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所述人工湿地的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 10% 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所述排污管道系统包括与排污ロ连通的排污水管,在所述排污水管上设置有闸阀。本专利技术对现阶段池塘养殖排水工程进行了科学设计和科学布局,并实施物理、生物浄化等综合技术的科学组装,使池塘自动清淤,同时5 10年池塘不用清於,为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养殖户实现持续健康养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科学养鱼致富奔小康打下基础。排出的底层污水进入沉淀池物理沉淀,底层沉淀物做农作物的有机肥料,上清液排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和养殖滤食性鱼类等通过生物净化池,达到三类地表水标准再循环使用或排入沟渠,从而使整个养殖过程达到生态、环保的要求。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池塘主体,2为塘底,3为排污ロ,3a为排污ロ的上ロ段,3b为排污ロ的下ロ段,4为防逃网,5为排污水管弯头,6为排污插管,7为溢流ロ,8为排污管导向固定器,9为连接件,10为污水固液分离池,11为污水沉淀物排水管,12为污水上清液排水管,13为人工湿地,14为排污水管,15为闸阀。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ー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 :如图I所示,ー种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包括池塘主体I,所述池塘主体I的塘底2具有一定坡度,在所述塘底2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污ロ 3,池塘1-5亩设置ー个排污ロ,5-10亩设置两个,以此类推;所述塘底2的最低处位于塘底2任意ー个端角处,所述排污ロ 3设置于该端角处,其他端角处的塘底2分别向该处倾斜形成一定坡度,所述塘底2的坡度为O. 5% O. 7%,这样以便养殖沉积物随鱼体活动和增氧机搅动自动进入底排污ロ ;在所述排污ロ 3处设置有防逃网4,防逃网为圆钢焊接的网或钢丝网等,防逃网上表面和塘底底部持平;所述池塘主体I通过塘底2的排污ロ 3与排污管道系统连通。 所述排污管道系统包括排污水管弯头5以及排污插管6,所述排污水管弯头5 —端与排污ロ 3连通,其另一端开ロ竖直向上与所述排污插管6的下端连通,在所述排污插管6的上部设置有溢流ロ 7,所述排污插管为PVP材料,形状为圆形柱状管道;所述排污水管弯头5与排污插管6连接端的内径与排污插管6的外径相同。在所述排污插管6上套接有两个排污管导向固定器8,所述排污管导向固定器8通过连接件9与池塘主体I固定连接,所述排污插管6能够相对于排污管导向固定器8上下移动。实施例2 :如图2所示,ー种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包括池塘主体1,以30亩池塘为例,池塘长度200米,所述池塘主体I的塘底2具有一定坡度,所述塘底2的坡度为O. 5% O. 7%,若按坡度O. 5%计算,则长度为200米的池塘其坡度为I米,即塘底最高端与塘底最底端高程差为I米,所述塘底2的最低处位于塘底2任意ー个端角处,所述排污ロ 3设置于该端角处,其他端角处的塘底2分别向该处倾斜,这样以便养殖沉积物随鱼体活动和增氧机搅动自动进入底排污ロ,池塘1-5亩设置一个排污ロ,5-10亩设置两个,以此类推,在所述排污ロ 3处设置有防逃网4 ;其中,所述排污ロ 3分为上ロ段3a和下ロ段3b,所述排污口上ロ段用于放置防逃网,所述排污口上ロ段截面积大于排污口下ロ段截面积,具体为排污口上ロ段边缘比排污口下ロ段边缘大3厘米,以方便安装防逃网,所述防逃网为圆钢焊接的网或钢丝网等,防逃网上表面和塘底底部持平,所述池塘主体I通过塘底2的排污ロ3与排污管道系统连通。所述排污管道系统包括排污水管弯头5以及排污插管6,所述排污 水管弯头5—端与排污ロ 3连通,其另一端开ロ竖直向上与所述排污插管6的下端连通,在所述排污插管6的上部设置有溢流ロ 7,所述排污插管为PVP材料,形状为圆形柱状管道;所述排污水管弯头5与排污插管6连接端的内径与排污插管6的外径相同。在所述排污插管6上套接有两个排污管导向固定器8,所述排污管导向固定器8通过连接件9与池塘主体I固定连接,所述排污插管6能够相对于排污管导向固定器8上下移动。在所述池塘主体I 一侧设置有污水固液分离池10,所述排污水管弯头5与排污插管6连接的出水ロ端与污水固液分离池10底部连通,在所述污水固液分离池10底部设置有带截止阀的污水沉淀物排水管11,污水进入污水固液分离池,经自然沉降,自动固液分离,其底部带截止阀的污水沉淀物排水管将沉淀物排出滤干收集,每个月打开截止阀排沉淀物I次,沉淀物待微生物发酵后用作农作物的有机肥料;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包括池塘主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主体(I)的塘底(2 )具有一定坡度,在所述塘底(2 )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污口( 3 ),在所述排污口( 3 )处设置有防逃网(4),所述池塘主体(I)通过塘底(2)的排污口(3)与排污管道系统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塘底(2)的最低处位于塘底(2)任意一个端角处,所述排污口(3)设置于该端角处,其他端角处的塘底(2)分别向该处倾斜形成一定坡度,所述排污口(3)分为上口段(3a)和下口段(3b),所述下口段(3b)的截面积小于上口段(3a)的截面积,所述防逃网(4)的上表面与塘底(2)底部持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塘底(2)的坡度为O. 5% O. 7%。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系统包括排污水管弯头(5)以及排污插管(6),所述排污水管弯头(5)—端与排污口(3)连通,其另一端开口竖直向上与所述排污插管(6)的下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水管弯头(5)与排污插管(6)连接端的内径与排污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元吴宗文王尚文蒋礼平李杰朱礼财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