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杜鹃花无菌苗快速菌根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23904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0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杜鹃花无菌苗快速菌根化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杜鹃花幼苗死亡率高、生长缓慢、叶片发黄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一个准备栽培基质及营养液的步骤,栽培基质由草炭和黄沙组成,重量比为2~3:1,在营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0.1~0.3%;还包括将播种或组织培养生根幼苗移栽入无菌处理的栽培基质中,接种至少1个菌块,菌块选自CGMCC?NO:6010或者6031中的任意一种,菌块接种离根系0.5~1.0cm,幼苗放置在培养室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杜鹃花幼苗形成菌根快,侵染率高,幼苗生长快,可用科学研究,也可用于杜鹃花种苗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杜鹃花的栽培技术,具体来说是。
技术介绍
杜鹃花是世界著名的盆栽花卉和园林绿化植物,在我国是具有“花中西施”美誉的传统名花,深受人们的喜爱,种苗需求量大。播种繁殖及组织培养技术的突破是杜鹃花品种选育、种苗生产的关键环节。目前,很多杜鹃花种类能够播种繁殖和组织培养扩繁,但是幼苗生长缓慢、移栽成活率低、叶片发黄等问题是限制品种选育和种苗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杜鹃花是典型的菌根植物,菌根的形成可以增强寄主植物分解有机质和捕获氮的能力,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提高寄主抵抗逆境胁迫(如干旱、盐碱、重金属等)的能力,增加寄主的生长量等。许多研究表明菌根真菌在多种农作物、园艺作物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植物苗期生长促进作用非常突出。如利用菌根菌剂开展湿地松育苗,得到的菌根化苗整齐粗壮,幼苗菌根化率达80%以上(戴玉明,“湿地松菌根化育苗试验”,《安徽农业科学》,2000, 28(2) : 236)。组织培养技术是苗木生产的重要技术,但很多植物组培苗在练苗或移栽阶段常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的问题。研究表明AM真菌能促进苹果、葡萄、柑桔等组培苗的生长,提高其移栽成活率(李瑞卿、刘润进、李敏,“园艺作物菌根及其在生态农业的应用”,《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20 (1):24 27)。墨兰组培苗在移栽阶段接入菌根真菌,8个月的生长后,幼苗干重比对照增加13. 63% 16. 95%,显著地促进了兰苗的生长(黄磊,贺筱蓉,郑立明等,“促进兰花组培苗生长的墨兰菌根真菌研究初报”,《热带作物学报》,2004,25(1):36 39)。可见,实现种苗菌根化是克服组培苗生长缓慢,提高成活率的一个有效措施。我们曾对云锦杜鹃播种幼苗接种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采用栽培基质单层接种法有利于菌根的形成及幼苗的生长(于芳、张春英、尹丽娟等,“云锦杜鹃菌根真菌接种技术及其效应”,《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4):36(T364)。但在后来的试验中发现使用云锦杜鹃单层接种法常出现菌株生长过快,影响幼苗菌根化进程及后期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的这种杜鹃花无菌苗快速菌根化的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云锦杜鹃单层接种法常出现菌株生长过快、影响幼苗菌根化进程及后期生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以下步骤I) 一个准备栽培基质及营养液的步骤,所述的栽培基质由草炭和黄沙组成,所述的草炭和黄沙的重量比为2 3 :1,所述的营养液是液体培养基,在所述的液体培养基中,葡萄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在0. ro. 3%之间;2) 一个对无菌苗进行接种的步骤,将播种或组织培养生根幼苗移栽入无菌处理的栽培基质中,接种至少I个菌块,所述的菌块选自保藏号为CGMCC No :6010的真菌菌株或者保藏号为CGMCC No 6031的真菌菌株的真菌菌株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所述的菌块的直径在2 4_之间,所述的菌块接种处距离根系0. 5^1. 0cm,接种后幼苗放置在培养室培养,培养室条件为温度22 25°C,光照周期16 10h/8 14h,光强度为200(T40001ux,培养的时间为10 12周。进一步的,所述的液体培养基为MMN液体培养基。进一步的,所述的栽培基质中,所述的草炭和黄沙的重量比为3 :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真菌菌株,保藏号为CGMCC N0:6031,所述的菌株属于子囊菌纲、壳霉目、杯霉科、树粉孢属。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一种真菌菌株在促进杜鹃花幼苗生长中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的液体培养基中,葡萄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控制在0. r0. 3%。葡萄糖浓度高,菌株生长太快而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菌根真菌菌株(0BJF31菌株),其分类命名为Oidiodendron sp.,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中,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12年4月20号,保藏号为CGMCCNo :6010。本专利技术中的另外一种菌根真菌菌株(0ZT13菌株),其分类命名为Oidiodendronsp.,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中,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12年4月20号,保藏号为CGMCC No :6031。本专利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使得杜鹃花幼苗形成菌根快,侵染率高,幼苗生长快,是一种更快捷、更稳定的杜鹃花无菌苗菌根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用科学研究,也可用于杜鹃花种苗生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0BJF31菌株菌落形态的照片。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0BJF31菌株在光学显微镜400倍下菌丝体形态和孢子形状的照片。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0ZT13菌株菌落形态的照片。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0ZT13菌株在光学显微镜400倍下菌丝体形态和孢子形状的照片。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杜鹃花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分离根系材料采取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杜鹃花品种‘紫鹤’的生活根,连同泥土保湿放置在冰桶内,放在4°C冰箱保存待用。二、分离与鉴定培养基(I)分离培养基使用马丁 孟加拉红培养基(简称MA),对其酸碱度进行调整改良。配方为葡萄糖10克、胰蛋白胨5克、磷酸氢二钾I克、硫酸镁0. 5克、孟加拉红0. 033克,琼脂20克,蒸馏水定容至1000毫升,调节PH值至5. 0,然后121°C高压灭菌20分钟,冷却至60°C以下时加入0. 03克链霉素,混合均匀,倒平板待用。(2)菌株鉴定培养基使用麦芽提取物培养基(MEA),配方为麦芽提取物20g、胰蛋白胨I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蒸馏水定容至1000毫升,然后121 °C高压灭菌20分钟,冷却至60°C以下时加入0. 03克链霉素。(3)菌丝体鉴定培养基(PDA培养基):配方为重量含量为20%的马铃薯汁为1000克、葡萄糖为20克、硫酸镁为0. 6克、磷酸二氢钾为0. 6克、维生素BI为0. 2克、琼脂20克,培养基的pH=5.0。三、分离与形态鉴定方法菌根真菌菌株的分离从冰箱中取出杜鹃花品种‘紫鹤’的生活根,用自来水轻轻冲洗掉泥土,挑取健康的生活细根。清洗干净后,用72%酒精冲洗一下,放于10%家用84消毒液中洗涤15 20分钟,无菌水冲洗3飞次后,剪切成0. 3^0. 5厘米根段,置于装有MA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中放置5个根段,然后置于25°C培养箱中黑暗培养2至4周,共培养100个根段。菌落形态和菌丝体显微特征观察鉴定待菌落从根段中长出来,用牙签挑取菌落至MEA培养基,继续进行菌落形态鉴定。每个菌落点6个菌斑,培养2周后观察菌落形态的一致性和均匀性,并记录菌落的基本特征。若菌落形态有差异,进行二次分离和鉴定。菌落形态特征稳定的菌株用牙签挑取至PDA平板22°C培养箱中黑暗培养2周,然后于4°C培养箱中黑暗培养2周,光学显微镜IOOlOO倍下观察菌丝体形态和孢子形状。本实施例所使用培养箱为赛福恒温恒湿培养箱HWS - 350,光学显微镜为莱卡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杜鹃花无菌苗快速菌根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一个准备栽培基质及营养液的步骤,所述的栽培基质由草炭和黄沙组成,所述的草炭和黄沙的重量比为2 3 :1,所述的营养液是液体培养基,在所述的液体培养基中,葡萄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在0. ro. 3%之间; 2)一个对无菌苗进行接种的步骤,将播种或组织培养生根幼苗移栽入无菌处理的栽培基质中,在幼苗的两侧接种至少I个菌块,所述的菌块选自保藏号为CGMCC No :6010的真菌菌株或者保藏号为CGMCC No 6031的真菌菌株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菌块的直径在2 4mm之间,所述的菌块接种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英黄芳尹丽娟陈真杨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