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生活采暖两用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989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家用生活采暖两用炉,炉体上方连接有一个兼作炉面的桌板,在桌板中心有一个与内胆相通的炉口;炉体后侧采用围板与内胆相连构成有一个烟室,该烟室内侧相连的内上方设有一个出烟口,外侧与排烟管相通;在内胆和围板四周分布有多个垂直的散热翅片。使用时,可放置在家庭内作为烧水、做饭、炒菜、放置火锅使用,在使用两用炉的同时,炉胆四周的热能可通过散热翅片在室内散发热能作为取暖使用,整体结构十分科学合理,可烧煤和木柴等各种燃料,特别适合农村作为生活用炉放在家里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炉,具体的说是一种家用生活采暖两用炉
技术介绍
现在农村和小城镇在生活中仍然离不开煤炉或柴炉,普通的煤炉或柴炉只能放在厨房内作为烧水和做饭在生活中使用,功能单一,且炉体在使用过程中,四周的余热直接散发损失了,综合利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生活采暖两用炉,既可作为生活用炉,还具有很好的采暖作用,可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本技术包括两用炉的炉体,炉体中间有内胆,下方有底座,后侧有排烟管,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炉体上方连接有一个兼作炉面的桌板,在桌板中心有一个与内胆相通的炉口 ;炉体后侧采用围板与内胆相连构成有一个烟室,该烟室内侧相连的内胆上方设有一个出烟口,外侧与排烟管相通;在内胆和围板四周分布有多个垂直的散热翅片。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散热翅片的外周设置一层护套,该护套上端留有散热口,下端留有抽风口。在炉体内侧中部设置有与内胆相通的带封盖燃料入口。在底座内侧设置有带封盖的排灰口。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炉体上方设置兼作炉面板的桌板和在炉胆四周设置多块散热翅片,使炉体在使用过程中,可作为冬天饭桌使用,并可将四周的余热通过散热翅片合理的将热能急速散发到室内升温取暖,减少了余热排放的损失,具有方便生活和室内取暖两用的功能,加之炉胆中间设置有燃料入口,既可烧煤又可直接烧木柴等各种可利用的燃料,特别适合当前农村配置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内胆,3、散热翅片,4、护套,5、抽风口,6、散热口,7、桌板,8、炉口,9、围板,10、烟室,11、排灰口,12、燃料入口,13、出烟口,14、底座,15、排烟管。具体实施方式附附图说明图1、2、3实施例所示炉体I上方连接有一个兼作炉面的桌板7,在桌板7中心有一个与内胆2相通的炉口 8 ;炉体I后侧采用围板9与内胆相连构成有一个烟室10,该烟室10内侧相连的内胆2上方设有一个出烟口 13,外侧与排烟管15相通;在内胆2和围板9四周分布有多个垂直的散热翅片3,在散热翅片3的外周设置一层护套4,该护套4上端留有散热口 6,下端留有抽风口 5。在炉体I内侧中部设置有与内胆2相通的带封盖燃料入口12。在底座14内侧设置有带封盖的排灰口 11。具体实施时,桌板7的大小尺寸可根据用户和市场需要调整,内胆2及围板9四周的散热翅片3分布的间隔距离可在8 20mm之间调节,散热翅片的宽度在10 35mm之间设置,长短以上下与内胆平齐为佳,抽风口 5和散热口 6的宽窄控制在12 25mm之间。使用时,可将炉体I放置在室内正常的生活位置或室内中间处,将排烟管15加接烟管通向室外,在桌板7上的炉口 8上放置铁锅或水壶使用,就餐时,可放置火锅,燃料由燃料入口 12放入,燃烧时带有热能的烟气经出烟口 13进入烟室10,由于烟室10的空间较大,进入的烟气可停留在烟室10内,再缓慢从排烟管15排出,四周的散热翅片3可将内胆2和烟室10外周的热能快速散发,由于上下分别设有散热口 6和抽风口 5,即可形成上下通道快速将散热翅片3的热能抽放到室内,由此可象散热器一样快速为室内供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生活采暖两用炉,包括两用炉的炉体(1),炉体⑴中间有内胆(2),下方有底座(14),后侧有排烟管(15),其特征在于炉体(I)上方连接有一个兼作炉面的桌板(7),在桌板(7)中心有一个与内胆(2)相通的炉口⑶;炉体(I)后侧采用围板(9)与内胆相连构成有一个烟室(10),该烟室(10)内侧相连的内胆(2)上方设有一个出烟口(13),外侧与排烟管(15)相通;在内胆(2)和围板(9)四周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代仁军李汉和
申请(专利权)人:南漳县恒达机械制造销售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