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熄火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865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擎熄火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系组设于把手与启动马达之间,包括有:底座、滑杆、启动控制开关、连接件及启动线。其中,底座包括有一前挡片、一具有中空容室之杆体及一具有卡合孔之后挡片;滑杆滑设于中空容室内,且滑杆径向延伸有一具有卡槽之卡合板;启动控制开关具有一操作杆;连接件之二端分别固设于卡合板与操作杆上;启动线之二端则分别套设卡合于把手与卡槽上;且启动线能选择式外拉,促使卡合板、连接件与操作杆一起向左滑移,进而促使启动控制开关传送启动讯号以开启启动马达,使引擎再启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引擎熄火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之引擎熄火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
技术介绍
汽机车所排放的废气是造成空气污染及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机车在怠速中(如十字路口红灯暂停)所排放的废气浓度是正常行驶中的好几倍,因此若要有效防止机车在怠速中排放废气,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引擎熄火。此外,碍于环保法规日益严苛要求下,各国环保相关单位逐渐要求汽、机车于等待红绿灯、塞车、及路边暂停等情况下,亦即怠速超过一定时间(如3分钟)时,必须强制引擎熄火。因此如何控制引擎于怠速下熄火,俾抑制汽、机车之气体排放量、及减少汽油燃料之消耗量,实为各车辆生产厂商所急欲解决之问题。 一般机车熄火方式大多利用钥匙转动机车锁头使引擎熄火,若要重新启动引擎时,则必须先以钥匙反方向转动机车锁头,再按压引擎启动开关才能启动引擎,对机车骑乘者而言,在引擎熄火与启动过程中,右手必须在机车把手与锁头间来回程动,操作上十分繁琐不便,并非十分理想。有些近几年才上市贩卖之机车,则利用喷射引擎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⑶)与侦测机车把手是否被握持之握把感知器及量测机车引擎油门开度之油门感知器电连接,当机车引擎处于熄火状态时,而握把感知器侦测到把手被握持及油门感知器量测机车引擎之油门开度非为零时,控制单元则输出一讯号以控制启动马达运转, 并使其转速达到可启动引擎之门坎转速,用以发动机车引擎。亦即,当机车于怠速且引擎熄火之状态下,可运用握把感知器与油门感知器之侦测讯号而控制启动马达运转、进而发动引擎。此种方式虽可较精确判断并帮助驾驶者完成熄火动作,但需装设许多感知器来量测多种不同且又必需判读之讯息,使得零组件数量增加,整体机车之成本上升,且对驾驶者而言,电子控制单元将引擎熄火是突如其来的动作,并不符合驾驶者直觉意志,并非十分理本巨ο此外,请参阅图I及图2,其分别为习知机车油门把手之立体图及移除外套之分解图,其油门把手之外套90内套设有一具有卡槽95之套管91,油门线94之一端则卡合于卡槽95上,并藉由上半壳体92与下半壳体93将卡槽95与部分油门线94包覆于内。有机车业者利用上述习知油门把手结构,在机车左侧之煞车把手上设置有一与机车控制单元联机之触控开关,当机车于怠速中,骑乘者可按压该触控开关,控制单元会输出讯号而使引擎熄火,以防止机车于怠速时排放废气,当欲重新启动时,骑乘者可连续按压该触控开关二次, 控制单元则会输出讯号驱动启动马达,而再次启动引擎。惟,此种启动方式,若骑乘者右手正好转动机车把手,易于再次启动时发生爆冲现象,亦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之空间。专利技术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专利技术之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之引擎熄火启动机构,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引擎熄火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俾能让骑乘者可直接转动把手来拉动启动线,启动线进而促使启动控制开关传送一启动讯号,再进而开启启动马达,使引擎再启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之引擎熄火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系组设于一把手与一启动马达之间,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包括有一底座、一滑杆、一启动控制开关、一连接件以及一启动线。其中,底座包括有一前挡片、一具有一中空容室之杆体及一具有一卡合孔之后挡片;滑杆滑设于杆体之中空容室内,且滑杆径向延伸有一具有一卡槽之卡合板;启动控制开关系用以选择是否传送一启动讯号以开启启动马达,且启动控制开关具有一操作杆;连接件之二端分别固设于卡合板与启动控制开关之操作杆上;启动线之二端则分别套设卡合于把手与卡合板之卡槽上;且启动线能选择式外拉,促使该卡合板、该连接件与该操作杆一起滑移,进而促使启动控制开关传送启动讯号以开启启动马达,使引擎再启动。上述把手可为机车之油门把手,油门把手可包括有一外套管、一内套管、一卡合于内套管之油门线及一^^合于外套管之启动线。其中,外套管固设有一反向棘轮,而内套管套设于外套管内,且固设有一与反向棘齿相互对应之正向棘轮。当外套管往上旋转时,仅带动启动线滑移,油门线不动,而当外套管往下旋转时,则带动内套管一同往下旋转,进而带动启动线与油门线一起滑移。此外,上述把手可为机车之非油门把手,即把手于设计上亦可旋转,但把手上仅卡合启动线,没有油门线,旋转把手仅能带动启动线滑移。本技术可更包括有一外盖,外盖可盖合于底座上,以保护整体再启动讯号之产生机构。上述启动线可为一可挠性钢索或其它等效材质之线材,启动线可包覆有一保护层以保护该启动线。上述底座之前挡片可具有一卡合缺口,启动线之保护层对应于卡合缺口处具有一内螺牙,启动线之保护层可藉由二螺帽而螺固于前挡片上,俾使启动线仅能在底座上左右滑移而不能上下幌动。上述滑杆与中空容室可呈四方形、六方形或非圆形之其它形状,俾使滑杆于杆体之中空容室内仅能轴向滑移而不能旋转。上述启动线之一端可藉由一卡合块而卡于卡合板之卡槽内,俾使启动线可带动滑杆一起单方向横向滑移。上述启动控制开关可卡合固定于底座之卡合孔,即启动控制开关系固定不动,仅操作杆能轴向滑移。且启动控制开关可具有一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可用以使操作杆于外力移除时回复原位。上述卡合板与操作杆可分别具有一通孔,连接件之二端系分别勾设于卡合板与操作杆之通孔内,俾使卡合板、操作杆与连接件可一起左右滑移。上述滑杆与卡合板可焊固或以其它等效手段固定成一体式结构。上述启动控制开关可为一常闭型继电器或其它等效功能之电子组件。本技术能让骑乘者可直接转动把手来拉动启动线,启动线进而促使启动控制开关传送一启动讯号,再进而开启启动马达,使引擎再启动,有效避免启动时发生爆冲现象。附图说明图I系习知机车油门把手之立体图。图2系习知机车油门把手移除外套之分解图。图3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机车上视图。图4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油门把手分解图。图5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油门把手立体图。图6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启动讯号产生机构不意图。图7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启动讯号产生机构分解图。图8A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启动线未滑移示意图。图8B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启动线向左滑移示意图。图8C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启动线向右滑移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把手10外套管II反向棘轮12卡槽14壳体16第一半壳体18第二半壳体19锁固件20内套管21正向棘轮22 卡槽26启动线261 卡合块27,29 保护层271 螺帽272内螺牙28油门线30底座31前挡片310卡合缺口32杆体320中空容室33后挡片330卡合孔 35 滑杆 37 -卡合板 370 通孔 371 卡槽 40 启动控制开关 41 操作杆 410 通孔 42 复位弹簧 43 连接件 45 外盖55启动马达60机车90夕卜套91套管92上半壳体93下半壳体94油门线95-Mt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4及图5,其分别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机车上视图、油门把手之分解图及立体图。本实施例之引擎熄火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系组设于一机车60之把手I与一启动马达55之间上,其中该把手I包括有一外套管10、一内套管20、一壳体14、 一油门线28及一启动线26,油门线28及启动线26分别具有一保护层29,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擎熄火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系组设于一把手与一启动马达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包括有一前挡片、一具有一中空容室之杆体及一具有一卡合孔之后挡片;一滑杆,滑设于该中空容室,该滑杆径向延伸有一具有一卡槽之卡合板;一启动控制开关,用以选择是否传送一启动讯号以开启该启动马达,该启动控制开关具有一操作杆;一连接件,其二端分别组设于该卡合板与该操作杆;以及一启动线,其二端分别套设卡合于该把手与该卡槽;其中,该启动线系能选择式外拉, 促使该卡合板、该连接件与该操作杆一起滑移,进而促使启动控制开关传送该启动讯号。2.如权利要求I所述之引擎熄火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外盖,其系盖合于该底座。3.如权利要求I所述之引擎熄火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启动线包覆有一保护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引擎熄火再启动讯号产生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兴张国镇方志纬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