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1606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属于矿用救生潜艇控制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构成体积小、重量轻、机动能力强,适合煤矿透水巷道救援的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由载体、桨动力推进装置、履带驱动装置、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救援系统、照明摄像系统、导航系统、能源系统、信号传输系统、浮力控制与调节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自检系统和显控系统十三个部分组成,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分别与桨动力推进装置、履带驱动装置、救援系统、照明摄像系统、导航系统、信号传输系统、浮力控制与调节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和自检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发生透水事故后第一时间实施侦察工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属于矿用救生潜艇控制

技术介绍
水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五大灾害之一,近几年我国煤矿每年都发生数次大的矿井透水事故,直接威胁煤矿矿エ的生命安全,研究适应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的矿山应急救援装备是我国安全局和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也是各大煤矿企业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救生潜艇主要用于海洋中出事潜艇的救援,其体积和重量大、机动能力差,没有陆地行进系统、生命探测系统、有毒有害气体系统和实时通讯系统等,均属非防爆型,当煤矿井下发生水灾进行救援时均不适应在煤矿井下易爆易燃气体、断面狭窄、地面坡度大、地面障碍物多、侧面和顶部易挂易碰撞、水质浑浊且有酸性等爆炸性气体环境条件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构成体积小、重量轻、机动能力强,适合煤矿透水巷道救援的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由载体、桨动カ推进装置、履带驱动装置、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救援系统、照明摄像系统、导航系统、能源系统、信号传输系统、浮力控制与调节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自检系统和显控系统十三个部分组成;所述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分别与桨动カ推进装置、履带驱动装置、救援系统、照明摄像系统、导航系统、信号传输系统、浮力控制与调节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和自检系统相连;所述能源系统分别与桨动カ推进装置、履带驱动装置、救援系统、照明摄像系统、导航系统、信号传输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和自检系统相连。所述载体包括设备舱和动カ舱,动カ舱固定在设备舱的下方,设备舱与其下方的动カ舱组合后的形状为椭球形;所述履带驱动装置包括两个履带行走机构,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对称安装在设备舱的底部;所述桨动カ推进装置包括水平推进器、垂直推进器和侧向推进器,设备舱的前后两端各安装有至少ー个水平推进器,至少两个垂直推进器对称安装在设备舱的两侧,至少两个侧向推进器也对称安装在设备舱的两侧;所述救援系统包括生命探测仪、语音通讯装置和复合气体检测仪,所述生命探測仪和语音通讯装置安装在设备舱的舱体外部前端;所述设备舱的前后两端的上部对称安装有照明摄像系统和导航系统。所述设备舱和动力舱的舱壁采用钛合金材料制造,舱壁外表面涂刷矿用阻燃涂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在设备舱底部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在设备舱的四周安装有水平推进器、垂直推进器和侧向推进器,在设备舱前后又各安装了照明摄像系统、导航系统、生命探測仪和语音通讯装置,并通过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依靠能源系统为整个装置提供和分配动力,使得本技术即可以在陆地上行进,也可以在水中行进,机动能力強,从而可以通过被水淹没的巷道,依靠救援系统、照明摄像系统和导航系统等配合,满足矿井透水巷道救生的需要;设备舱和动カ舱的舱壁采用钛合金材料制造,大幅度减轻载体的重量和体积,在其表面涂刷矿用阻燃涂料提高阻燃性能,进ー步满足矿井特殊的环境要求,提升了救援能力。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动カ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中1为桨动カ推进装置、2为履带驱动装置、3为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4为救援系统、5为照明摄像系统、6为导航系统、7为能源系统、8为信号传输系统、9为浮力控制与调节系统、10为生命支持系统、11为自检系统、12为设备舱、13为动カ舱、14履带行走机构、15为水平推进器、16为垂直推进器、17为侧向推进器、18为生命探测仪、19为语音通讯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由载体、桨动カ推进装置I、履带驱动装置2、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3、救援系统4、照明摄像系统5、导航系统6、能源系统7、信号传输系统8、浮力控制与调节系统9、生命支持系统10、自检系统11和显控系统十三个部分組成。所述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3分别与桨动カ推进装置I、履带驱动装置2、救援系统4、照明摄像系统5、导航系统6、信号传输系统8、浮力控制与调节系统9、生命支持系统10和自检系统11相连,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3采用灰色处理技术,解决多种探測信号干扰和弱信号提取的问题。所述能源系统7分别与桨动カ推进装置I、履带驱动装置2、救援系统4、照明摄像系统5、导航系统6、信号传输系统8、生命支持系统10和自检系统11相连,能源系统7采用型号为RFE-16F100的磷酸铁锂电池并置于防爆腔体内,能源系统7通过防爆型主分线器为上述八部分分配能源,所用动カ线和控制线均采用矿用阻燃电缆,满足防爆要求。所述载体包括设备舱12和动カ舱13,动カ舱13固定在设备舱12的下方,设备舱12与其下方的动カ舱13组合后的形状为椭球形,设备舱12和动カ舱13的舱壁采用钛合金 材料制造,舱壁外表面涂刷矿用阻燃涂料;钛合金強度高、密度小,大幅度减轻载体的重量和体积,钛合金成分达到阻燃要求,在其表面涂刷矿用阻燃涂料提高阻燃性能。所述履带驱动装置2包括两个履带行走机构14,所述履带行走机构14对称安装在设备舱12的底部,履带驱动装置2的电机设计为防爆防水型,满足浅水区和无水巷道内的行进。所述 桨动カ推进装置I包括水平推进器15、垂直推进器16和侧向推进器17,设备舱12的前后两端各安装有至少ー个水平推进器15,至少两个垂直推进器16对称安装在设备舱12的两侧,至少两个侧向推进器17也对称安装在设备舱12的两侧,利于前进\后退、下潜\上浮、左\右横移、左\右回转等行迸。所述救援系统4包括生命探测仪18、语音通讯装置19和复合气体检测仪,生命探测仪18和语音通讯装置19安装在设备舱12的舱体外部前端。所述设备舱12的前后两端的上部对称安装有照明摄像系统5和导航系统6 ;导航系统6采用防爆防水型数字彩色摄像、电子罗盘和图像声呐组合式导航方式,满足多种复杂煤矿透水巷道的需要;上述显控系统采用防爆防水型便携式计算机进行操控,控制救援潜艇的行进、信号处理和数据显示;上述浮力控制与调节系统9位于艇两个侧面,采用卸重和浮力舱微调相结合的方法控制。上述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3、复合气体检测仪、生命支持系统10和显控系统均安装在设备舱12内部,上述能源系统7、信号传输系统8和自检系统11均安装在动カ舱13内部,上述生命支持系统10、自检系统11和显控系统均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一种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在设备舱12底部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14,在设备舱12的四周安装有水平推进器15、垂直推进器16和侧向推进器17,在设备舱12前后又各安装了照明摄像系统5、导航系统6、生命探测仪18和语音通讯装置19,并通过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3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依靠能源系统7为整个装置提供和分配动カ,使得本技术即可以在陆地上行进,也可以在水中行进,从而可以通过被水淹没的巷道,依靠救援系统4、照明摄像系统5和导航系统6等配合,满足矿井透水巷道救生的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其特征在于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由载体、桨动カ推进装置(I)、履带驱动装置(2)、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3)、救援系统(4)、照明摄像系统(5)、导航系统(6)、能源系统(7)、信号传输系统(8)、浮力控制与调节系统(9)、生命支持系统(10)、自检系统(11)和显控系统十三个部分组成; 所述控制与信号处理系统(3)分别与桨动カ推进装置(I)、履带驱动装置(2)、救援系统(4)、照明摄像系统(5)、导航系统(6)、信号传输系统(8)、浮力控制与调节系统(9)、生命支持系统(10)和自检系统(11)相连; 所述能源系统(7)分别与桨动カ推进装置(I)、履带驱动装置(2)、救援系统(4)、照明摄像系统(5)、导航系统(6)、信号传输系统(8)、生命支持系统(10)和自检系统(1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矿用两栖救生潜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设备舱(12)和动カ舱(13),动カ舱(13)固定在设备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宏峰梅建庭翟生勤罗自明秦卫斌谷德桥郝文清魏红亮于秋礼曹兴张宇郭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