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机辊系水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14987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3:22
一种连铸机辊系水冷系统,包括辊子轴承座,所述辊子轴承座设置在轴承座支撑座上,辊子轴承座内设有环绕轴承一圈的冷却水管道,冷却水管道进口和出口端分别设置在辊子轴承座底部的两端;辊子轴承座底部设有水套固定中间板,水套固定中间板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与冷却水通道的进、出口对应连通的左、右冷却水直角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约成本,提高生产进度等特点。其立板侧不需焊接水道,缩短了框架制作的工期,降低了制作成本。其冷却水管道集中在中间板上,更换方便,由原来钢厂需预备多台扇形段作为备品备件的模式改为预备多段中间板部件作为备品备件,大大降低了备品备件的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水冷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连铸机辊系水冷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连铸机辊轴承座支撑座上的轴承座冷却水通道为斜孔,在钻绞完连接水套孔后再钻斜孔,操作不便,并且延长了钻孔的时间;冷却水孔钻完后的鉄屑会残留在冷却水管道中,必须用磁铁棒吸出残留鉄屑,并用高压水冲洗,便于铁屑清理干净,无疑也加大了工作量,延长了制作周期和成本;一旦发生漏钢事故,溢漏的钢水很容易将冷却水管道烧蚀,由于冷却水管道与框架立板焊接为ー个整体,修复更换不方便,也会延长恢复生产的时间,若是采用更换备机的方式尽快恢复生产,无疑会在制造多台备机方面加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连铸机辊系水冷系统,以解决现有辊系水冷系统是固定式的,更换不便,而且维修エ期长,影响生产进度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铸机辊系水冷系统,包括框架立板、辊子轴承座,所述辊子轴承座设置在轴承座支撑座上,辊子轴承座内设有环绕轴承ー圈的冷却水管道,冷却水管道进口和出ロ端分别设置在辊子轴承座底部的两端;辊子轴承座底部设有水套固定中间板,水套固定中间板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与冷却水通道的迸、出口对应连通的左、右冷却水直角通道,左冷却水直角通道的进ロ位于水套固定中间板侧部的左端,该进ロ与供水管连接,右冷却水直角通道的出口位于水套固定中间板侧部的右端,该出口与排水管连接,水套固定中间板底部设有轴承座支撑座,轴承座支撑座设置在框架立板上,其与轴承座经螺栓连接,并将水套固定中间板夹置在当中。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座支撑座设有两个螺栓通孔,水套固定中间板两端各设有螺栓半圆孔,辊子轴承座底部设有两个与螺栓通孔对应的螺栓底孔,螺栓半圆孔之间距与两个螺栓通孔、两个螺栓底孔之间距相等。作为优选,所述水套固定中间板与轴承座支撑座之间设有调节垫片。本技术具有节约成本,提高生产进度等特点。其立板侧不需焊接水道,缩短了框架制作的エ期,降低了制作成本。其冷却水管道集中在中间板上,更换方便,由原来钢厂需预备多台扇形段作为备品备件的模式改为预备多段中间板部件作为备品备件,大大降低了备品备件的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轴承座中间板的俯视图;图3是图I所示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具体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由图I结合图2、图3、图4可知,该连铸机辊系水冷系统由干油铜管、螺栓72、轴承710、轴承座支撑座71、调节垫片74、水套固定中间板73、辊子轴承座79等构成。辊子轴承座79上底部中间位置设有通向轴承710的干油润滑通道76的进ロ,干油润滑通道76两侧设有冷却水通道761的迸、出ロ,冷却水通道761设置轴承座内并绕轴承710 —圏。水套固定中间板73两侧还分别设有与冷却水通道76 1的进、出口对应连通的左冷却水直角通道762和右冷却水直角通道766,冷却水直角通道762、766呈90°弯曲,左冷却水直角通道762的进ロ 763位于水套固定中间板73侧部的左端 ,该进ロ763与轴承座支撑座71下方的槽钢形供水管连接,右冷却水直角通道766的出ロ 765位于水套固定中间板73侧部的右端,该出ロ 765与排水管连接,这样实现工作时的水循环。水套固定中间板底部设有轴承座支撑座71,为了调节安装位置,在水套固定中间板73与轴承座支撑座71之间设有调节垫片74。轴承座支撑座71设置在框架立板78上,轴承座支撑座71上设有两个螺栓通孔721,水套固定中间板两端各设有螺栓半圆孔23,辊子轴承座79底部设有两个与螺栓通孔对应的螺栓底孔722,螺栓半圆孔23之间距与两个螺栓通孔721、两个螺栓底孔722之间距相等。轴承座支撑座71与辊子轴承座79经螺栓72连接,并将水套固定中间板73夹置在当中。轴承座支撑座71上钻两个固定水套固定中间板73的螺钉孔,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轴承座支撑座71面上的钻孔数量,并且没有侧孔。连铸机辊系水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供水管流出冷却水通过左冷却水直角通道762的进ロ进入冷却水通道761内,带走辊子轴承座的热量;之后从右冷却水直角通道766的出ロ 765流出,进入排水管,这样就完成循环冷却。由于改变了传统水冷管路焊接在轴承座支撑座71上或扇形段框架立板78两侧的结构样式,降低了制作框架的难度;同时缩短了制作所需的时间。増加中间板73的厚度,将冷却水直角通道(762、766)安装在中间板73上,可以避免加工的残余铁屑留存在圆钢管中;同时,也便于漏钢后及时更换,尽早恢复生产。最后,应当指出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机辊系水冷系统,包括框架立板、辊子轴承座,其特征是所述辊子轴承座设置在轴承座支撑座上,親子轴承座内设有环绕轴承ー圈的冷却水管道,冷却水管道进口和出ロ端分别设置在辊子轴承座底部的两端;辊子轴承座底部设有水套固定中间板,水套固定中间板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与冷却水通道的进、出口对应连通的左、右冷却水直角通道,左冷却水直角通道的进ロ位于水套固定中间板侧部的左端,该进ロ与供水管连接,右冷却水直角通道的出口位于水套固定中间板侧部的右端,该出口与排水管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重冶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