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渔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236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结构改良的渔线轮,包括有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上的线轮、摇臂以及煞车装置;该摇臂通过一转轴带动该线轮转动,该煞车装置包括有安装于转轴上的齿盘、煞车片及扳手,该齿盘的两端面外均设置有一前述煞车片,且该齿盘的两端面均轴向内凹形成有供对应之煞车片嵌入以实现煞车功能的环形凹槽;藉此,通过于齿盘的两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并配合利用两煞车片嵌入对应的环形凹槽中实现双面煞车功能,并加大了齿盘与转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齿盘整体结构的强度,齿盘不容易摆动,无论是轻煞车、中煞车或重煞车均能够实现平稳煞车,从而有效杜绝齿盘在啮合过程中出现的齿麻或跳现象,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使得产品的使用更加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渔线轮领域技木,尤其是指一种结构改良的渔线轮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现有之鼓式渔线轮的主要结构包括有主体10'以及设置于主体10'上的线轮20'、摇臂30'以及煞车装置40'。其中,该摇臂30'通过ー转轴50'带动该线轮20'转动;该煞车装置40'包括有齿盘41'、煞车片42'及扳手43';该齿盘41'固定于转轴50'上随转轴50'同步转动, 该齿盘4广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供煞车片42'嵌入以实现煞车功能的凹腔401 ;该煞车片42'套装于转轴50'上并可沿转轴50'轴向来回移动;该扳手43'用于促使煞车片42'朝向齿盘41'移动以实现煞车功能,该扳手43'位于摇臂30'和齿盘41'之间,并且扳手43'通过传动组件44'促使煞车片42'朝向齿盘41'移动,当煞车片42'嵌入凹腔401'并与凹腔401'底面紧贴时实现煞车功能。上述现有的渔线轮结构,虽可提供给使用者实现摇臂转动煞车的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造成现有的渔线轮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现将其缺点归纳如下由于上述齿盘仅仅于其一端面上设置有凹腔,只能进行单面煞车,并且齿盘与转轴的接触面积较少,当利用煞车装置进行轻煞车或中煞车时,齿盘容易摆动,煞车不平稳,从而导致齿盘啮合会出现齿麻或跳,对使用者的收放渔线动作造成较大的影响,产品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种结构改良的渔线轮,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渔线轮在煞车过程中容易出现齿麻或跳而导致收放渔线动作受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改良的渔线轮,包括有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上的线轮、摇臂以及煞车装置;该摇臂通过ー转轴带动该线轮转动,该煞车装置包括有安装于转轴上的齿盘、煞车片及用于促使煞车片朝向齿盘移动以实现煞车功能的扳手,该齿盘的两端面外均设置有一前述煞车片,且该齿盘的两端面均轴向内凹形成有供对应之煞车片嵌入以实现煞车功能的环形凹槽。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齿盘的两端面均具有一外凸环和一内凸环,该环形凹槽位于该外凸环和内凸环之间。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凸环的轴向宽度与内凸环的轴向宽度相等。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煞车片为煞车华司,该煞车华司呈环形片状体。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每ー煞车片的外侧均设置有键华司,每ー键华司均可轴向移动地套装于转轴上,且前述的每ー煞车片位于齿盘和对应的键华司之间。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煞车装置进ー步包括有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可轴向活动地套装于转轴上,传动组件位于前述煞车片和扳手之间。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从转轴内端向外端依次排列的培林内环、弹簧华司、平华司和连动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齿盘的两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并配合利用两煞车片嵌入对应的环形凹槽中实现双面煞车功能,并加大了齿盘与转轴的接触面积,増加了齿盘整体结构的強度,齿盘不容易摆动,无论是轻煞车、中煞车或重煞车均能够实现平稳煞车,从而有效杜绝齿盘在啮合过程中出现的齿麻或跳现象,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使得产品的使用更加方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传统之渔线轮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齿盘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主体20'、线轮30'、摇臂40'、煞车装置41'、齿盘42'、煞车片43'、扳手44'、传动组件401'、凹腔50'、转轴10、主体20、线轮30、摇臂40、煞车装置41、齿盘42、煞车片43、扳手44、键华司45、传动组件451、培林内环452、弹簧华司453、平华司454、连动件401、环形凹槽402、外凸环403、内凸环50、转轴。具体实施方式请參照图2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主体10以及设置于主体10上的线轮20、摇臂30以及煞车装置40。其中,该摇臂30通过ー转轴50带动该线轮20转动;该煞车装置40包括有齿盘41、煞车片42及扳手43 ;该齿盘41安装于转轴50上随转轴50同步转动,如图3至图5所示,该齿盘41的两端面外均设置有一前述煞车片42,该齿盘41的两端面均轴向内凹形成有供对应之煞车片42嵌入以实现煞车功能的环形凹槽401,该齿盘41的两端面均具有一外凸环402和一内凸环403,该环形凹槽401位于该外凸环402和内凸环403之间,且该外凸环402的轴向宽度与内凸环403的轴向宽度相等;前述两煞车片42均套装于转轴50上并可沿转轴50轴向来回移动,该每一煞车片42为煞车华司,该煞车华司呈环形片状体,以及,该每ー煞车片42的外侧均设置有键华司44,每ー键华司44均可轴向移动地套装于转轴50上,且前述的每ー煞车片42位于齿盘41和对应的键华司44之间;该扳手43用于促使煞车片42朝向齿盘41移动以实现煞车功能,该扳手43位于摇臂30的外側,该摇臂30位于扳手43和齿盘41之间,并且,该扳手43与转轴50螺合连接,以调整煞车片42靠近或远离齿盘41之间的距离。以及,该煞车装置40进ー步包括有传动组件45,该传动组件45可轴向活动地套 装于转轴50上,传动组件45位于前述键华司44和扳手43之间,前述扳手43依次通过传动组件45和键华司44而作用于煞车片42上,从而使得煞车片42靠近齿盘41实现煞车功能,当然,亦可省去传动组件45,不以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该传动组件45包括有从转轴50内端向外端依次排列的培林内环451、弹簧华司452、平华司453和连动件454。详述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将渔线轮安装于钓竿上,只需要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摇臂30便可实现收放渔线,当需要控制收放渔线的速度时,可转动扳手43,使得煞车片42远离或靠近齿盘41,当煞车片42远离齿盘41时,渔线轮的收放渔线动作不受限制,当煞车片42靠近齿盘41吋,该煞车片42嵌于齿盘41的环形凹槽401中,渔线轮的收放渔线动作会受到限制,使得收放渔线速度降低。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齿盘的两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并配合利用两煞车片嵌入对应的环形凹槽中实现双面煞车功能,并加大了齿盘与转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齿盘整体结构的強度,齿盘不容易摆动,无论是轻煞车、中煞车或重煞车均能够实现平稳煞车,从而有效杜绝齿盘在啮合过程中出现的齿麻或跳现象,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使得产品的使用更加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良的渔线轮,包括有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上的线轮、摇臂以及煞车装置;该摇臂通过ー转轴带动该线轮转动,该煞车装置包括有安装于转轴上的齿盘、煞车片及用于促使煞车片朝向齿盘移动以实现煞车功能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齿盘的两端面外均设置有一前述煞车片,且该齿盘的两端面均轴向内凹形成有供对应之煞车片嵌入以实现煞车功能的环形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盘的两端面均具有一外凸环和一内凸环,该环形凹槽位于该外凸环和内凸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环的轴向宽度与内凸环的轴向宽度相等。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任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宝熊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