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特兰公司专利>正文

绝缘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1248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由内表面和外表面形成的绝缘服,所述内表面由包括纹理化聚酯和复丝聚酰胺并且经过拒水整理的织物制成,所述外表面由棉和聚酯制成并且经过拒水整理。所述外表面具有防水和可透气性质。位于所述两个表面之间的气室便于排汗。所述内织物和所述外织物利用具有非常低的扩散系数的线缝合在一起。所述衣服能吸收使用者的汗液,而使得其不释放到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缘服,该绝缘服被设计成在其内部吸收使用者的汗液,以避免透过到外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主专利中描述和要求保护的衣服,该衣服具有将外织物和内织物隔开的气室。
技术介绍
目前存在许多排汗的衣服以避免与身体接触的水分的积聚。这些衣服主要被设计用于需要体力的活动中,以使得在排汗期间产生的水分不在与身体接触的内部积聚,而是跑到外部,并且因此避免与身体接触的汗液的积聚。然而,这些类型的衣服不适用于日常使用的衣服,日常使用的衣服需要隐藏汗液以使得在外部看不到产生的水分,主要用于患多汗症的人,多汗症导致汗腺产生比正常情 况更多的汗液。针对上述情况,在市场上存在粘胶棉或者纤维素元件,粘胶棉或者纤维素元件被置于衣服下面以吸收汗液而不润湿衣服,但是它们非常厚且穿着很不舒服。PCT专利WO 0155500涉及一种用于服装的“纺织品表面”,“纺织品表面”的外面已接受排斥水分的疏水处理,并且内面已接受吸收水分的亲水处理。根据该专利技术,纺织品表面的外面提供充分的防雨。内部亲水层吸收由穿此衣服的人排出的水分。所提及的这种纺织品表面可以用单丝和复丝的线和纤维制成。法国专利技术专利No. 2,503,743描述并要求保护一种由通过交织而彼此连接的两层形成的纺织品结构,以使得不接触皮肤的层由诸如棉花的吸湿性纤维形成,而接触皮肤的层则由聚酰胺纤维和聚酯纤维形成。西班牙专利技术专利No. 2,139,590描述并要求保护一种复合织物,该复合织物防风、透汗、可悬垂、可延伸或具有弹性,并且包括外纺织品表面,该外纺织品表面提供了防风和防水的手段,同时通过吸收-分配-解吸的过程提供水蒸汽输送。置于位于阻挡层上的纺织品的外部层上方的聚氨酯亲水阻挡层是所提及的织物外层或内层、拉绒表面的纬纱中的针织织物中的至少一者。最后,美国专利No. 2004/048, 500涉及一种由两个叠加层形成的织物,我们称之为内层的第一层与皮肤接触并且由带有少量长丝的合成纤维构成,长丝使水分子能够通过毛细作用从皮肤排出到外部;第二外层用中空合成纤维制造,中空合成纤维将内层的分子排出到外部并且还提供良好的绝热性。作为现有技术一部分的上述先例在以下方面不同于本专利技术所用织物的类型;形成某一衣服的织物片的数量;衣服的用途;外织物的整理;内织物的整理;和在该织物中使用的纤维,以及对于织物的整理和当编织织物时该织物中的纤维和股线。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出售的第一系列衣服的成功和使用这些衣服的客户的满意度已经吸引专利技术人研究布的可能的不同结构,在主专利中提及了通常未指定的外织物和内织物,以便优化在内织物中的汗液蒸发过程中初始获得的值,同时不忘记本着开始说明的相同目的而改进衣月艮,即为患有使汗腺比正常情况产生更多汗液的“多汗症”的人提供解决方案。在上述可行的结构内,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了解在利用将在这些结构中使用的合成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对于与皮肤接触的内织物的层状结构来说什么是最好的。除了对内织物的研究之外,也已对另外的外织物进行了实验。在纺织领域和使用者中习惯性地存在某种通常使用常规棉T恤的趋势,因为人们认为这是天然纤维,会更舒月艮。虽然用于衣服的外织物的棉花的使用开始被排除考虑,但作为洗涤时两种织物(内织物和外织物)不同收缩值的结果,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验证已显示,根据在制造具有涤棉股线的外织物的层状结构时获得的结果,在产品连续使用时提供了相同的技术性能和更长的寿命,并且更容易干燥、容易维护和具有舒适性。初始专利技术中的改进的另一个目的是获得在衣服的两个织物之间的内室,目的是通 过内织物的结构实现较高汗液分配系数值,使汗液移动到蒸发室。在若干研究之后,可以确定,连接两个织物以及最终形成衣服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用汗液分配系数非常低的线将两个织物缝合在一起且仅通过它们的端部连接,从而增加这两个织物(内织物和外织物)之间的气室的物理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借助于由两个织物形成的绝缘服,提供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其至少包括由经过亲水整理的织物制成的内表面;和由经过拒水整理的织物制成的外表面。该衣服可包括内表面,该内表面由呈微纤维的纹理化聚酯和呈复丝的聚酰胺的织物制成,并经过亲水整理;和外表面,该外表面与内表面的织物相同或不同,并经过拒水整理,如果它们由不同的织物制成,则该外表面可由拉绒棉和纹理化的聚酯制成,并经过拒水整理。内织物的主要特征是它增加了液体的吸收,而外织物的主要特征是部分地排斥液体、容易洗涤且还可透气。随后且按照附加的专利No. 201031360的要求,包括了一系列改进,这些改进在对初始专利技术的所有元素和部分(即,线、纤维、缝线、整理剂)以及根本上在配置内织物和外织物的两个层状结构之间的气室的形成上进行了多项研究之后获得,气室除了保持使用者汗液产生的水分之外,允许汗液随后的蒸发。因此,衣服包括内织物,内织物由用从合成聚合物获得的纤维编织的针织层状结构形成,从而使其吸收吸入内部的汗液,而不在这些纤维的表面上留下汗液,由此实现了经由所述结构到蒸发室的汗液分配系数,该系数已达到非常接近I的值。化学组成、截面轮廓和在复丝挤出瞬间包括的添加剂以该参数为条件。用聚酰胺和聚酯的复丝的特定混合物获得最佳的实验室结果,该混合物具有低含量的消光剂和用于将静电荷的形成减少10-20%的添加剂,并且使所使用的线具有适于在衣服使用中提供良好舒适度的纤维-纤维摩擦和纤维-金属摩擦系数,以及在纺织品处理中和衣服的工业制造中良好的加工性,从而减少固体颗粒的吸收。出于此目的,选择了一系列化学整理制品,这些整理制品彼此在化学上相容,并且在摩擦测试和实验室舒适度模拟测试中提供最佳结果。已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不同族的聚酯和聚酰胺聚合物,通过与复丝制造商的密切合作,选择并紧密关联从表面类型角度讲最合适的复丝。股数为常规T恤制造中使用的股数的平均值,考虑到新衣服基于两个织物的复杂结构,并且考虑到其必须具有等于或大于常规衣服的舒适系数,较细股线有较大可能比常规衣服中使用的线性结构细约20%。所选复丝被赋予微纤维的技术名称,其厚度在所有情况下都小于Idtex (10,000米的质量克数)。在所进行的验证测试中,在汗液从皮肤到蒸发室的扩散系数的95%置信水平下,所获得的针织层状结构的最终化学处理赋予其统计学上显著地最大程度提高亲水性质。因此,利用此结构,获得非常低的洗涤和熨烫后的收缩率(小于I. 1%),该非常低的收缩 率在使得T恤衫的所得结构为稳定的方面且在使得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衣服期间将不存在初始尺寸改变的问题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其除了以上所述的织物之外的所有参数中,衣服具有聚酯棉股线以针织层状结构制造的外织物,在连续使用时赋予产品相同的技术性能和更长的寿命。此结构提供了洗涤和熨烫后的非常低的收缩率(小于I. 0%)。外部针织层状结构的特定化学处理赋予其接近0的必要的防水性质,以有利于大于95%的排汗过程并避免衣服变色。最后,另一个改进是在外织物和内织物之间形成室,这在汗液蒸发的物理化学过程中是基本的。该室通过物理密封形成,而不需要施加温度或特定化学产品,这通过用具有非常低的扩散系数的线缝合来进行,将两端进行连接,从而增加了两个基本织物之间的气室的物理区域。附图说明图I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绝缘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2.29 ES P200931288;2010.09.13 ES P2010313601.ー种由纺织品表面形成的绝缘服,所述绝缘服的外表面已接受疏水性拒水处理,并且所述绝缘服的内表面已接受吸收水分的亲水处理,所述绝缘服的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服(10)包括 -由经过拒水整理的织物制成的内表面(I);和 -由经过拒水整理的织物制成的外表面(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绝缘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I)的所述织物为呈微纤维的纹理化聚酯和呈复丝的聚酰胺,并且在拉幅机中进行了热固着,并且进行了亲水整理。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绝缘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2)由包括拉绒棉和呈微纤维的纹理化聚酯以及呈复丝的聚酰胺的织物制成,所述织物在拉幅机中被热固着,并且进行了拒水和可透气整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服,其特征在于,另选地,所述外表面(2)在其外表面上接受表面处理而具有防水和可透气性质。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绝缘服,其特征在于,另选地,所述绝缘服包括 -具有吸收汗液的层状针织结构的内织物(11); -具有层状针织结构的外织物(12),借助该外织物的内表面(12. I)排斥汗液; -位于所述内织物(11)和所述外织物(12)之间的气室(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织物(11)的所述层状结构上将使用合成聚合纤维,所述合成聚合纤维具有百分比在30%至60%之间、纤度在O. 3dtex至3dtex之间的聚酰胺-聚酯复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卡西萨·加拉多O·德马勒·卢比奥S·雷西切·阿拉巴特
申请(专利权)人:苏特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