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10447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包括:系统预定义和/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中继站(RN)用于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RN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和系统提供了一种明确的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エ)系统中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 HARQ)上行反馈信息(ACK/NACK)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中继(Relay)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被视为B3G/4G的关键技术。由于未来无线通信或蜂窝系统要求完善网络覆盖,支持更高速率传输,这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系统建造和维护的费用问题更加突出。随着传输速率及通信距离的増加,电池的耗能问题也变得突出,而且未来的无线通信将会采用更高 频率,由此造成的路径损耗衰减更加严重。通过中继技术,可以将传统的单跳链路分成多个多跳链路,由于距离缩短,这将极大地减小路径损耗,有助于提高传输质量,扩大通信范围,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快速更优质的服务。在引入中继站(Relay Node, RN)的网络中,如图I所示,网络中基站(eNB)与宏小区用户设备(Macro User Equipment, M-UE)间的链路称为直传链路(Direct Link),基站与中继站间的链路称为回程链路,也称为中继链路,中继站与中继域用户(Relay UserEquipment,R-UE)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可理解地,M-UE是相对于R-UE来说的,在没有中继站的系统中,用户设备统称为UE。在LTE系统中,eNB与UE之间对于信号的传输需要建立HARQ过程并进行相应的反馈。当UE接收到eNB的信号后,根据信号的接收解码情况生成对此HARQ进程的上行反馈信息,如接收正确即生成确认(ACK)反馈信息,接收不正确即生成非确认(NACK)反馈信息,并将ACK/NACK信息上行发送给eNB。eNB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歩处理,如果收到ACK,则继续传输新的数据,若收到NACK,则将接收失败的数据重新传输给UE。在LTE系统的直传链路上,ACK/NACK上行反馈信息承载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可用于承载 ACK/NACK 信息的 PUCCH 格式包括PUCCH格式la/lb (包括基于信道选择方式的PUCCH格式Ib (格式Ib with channelselection)),和 PUCCH 格式 3。在LTE TDD系统中对IOms无线帧有7种不同的子帧配置,分别为TDD上/下行子中贞配置(UL/DL Configuration) #0-#6,不同配置下姆个无线巾贞中的上、下行子巾贞及特殊子帧的数量及位置配置不同。如表I所示,其中,“D”表示下行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表I 上/下行子巾贞配置(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时分双エ(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系统预定义和/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中继站(RN)用于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 RN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其中,所述处理模式包括以下ー种或多种绑定(Bundling)模式、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级联模式; 所述I3UCCH格式包括以下ー种或多种=PUCCH格式la,PUCCH格式lb,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Ib,PUCCH格式3。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或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上行/下行子帧配置(Un UL/DL Sub-config)或Un UL/DL Sub_config中的回程链路上下行(Un UL/DL)子帧比例进行预定义或配置指示,所述UnUL/DL Sub-config中的Un UL/DL子帧比例指所述Un UL/DL Sub-config中,配置的上行(Un UL)子帧与下行(Un DL)子帧数量的比例。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预定义姆个UnUL/DL Sub-config与所述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之间的对应关系,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 或系统预定义姆个Un UL/DL Sub-config与所述处理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UnUL/DL Sub-config配置指示RN所述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RN根据配置指示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 或,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Un UL/DL Sub-config配置指示RN所述处理模式,RN根据配置指示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系统预定义不同UnUL/DL子帧比例与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之间的对应关系,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中Un UL/DL子帧比例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 或,系统预定义不同Un UL/DL子帧比例与处理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中Un UL/DL子帧比例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的UnUL/DL子帧的比例配置指示RN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RN根据配置指示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 或,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的Un UL/DL子帧的比例配置指示RN处理模式,RN根据配置指示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7.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有UnUL/DLSub-config,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绑定(Bundling)和/或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Ia或Ib或信道选择的Ib08.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有UnUL/DLSub-config,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Ia或Ib或信道选择的Ib或格式3。9.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UnUL/DLSub-config#0,#1, #4, #5, #6,#13, #18,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Ia或lb。10.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UnUL/DLSub-config#2,#3, #7,#8, #11, #14, #15,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Ia或Ib或信道选择的lb。11.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UnUL/DLSub-config#9, #10,#12,#16,#17,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Ib或PUCCH格式3。12.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UnUL/DLSub-config#2, #3, #7,#8, #9,#10,#11, #12, #14, #15, #16, #17,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Ib或PUCCH格式3。13.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UnUL/DL子帧比例,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Ia或Ib或信道选择的lb。14.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UnUL/DL子帧比例,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TOCCH格式为PUCCH格式Ia或Ib或信道选择的Ib或格式3。15.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UnUL/DL子帧比例为I : I时,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Ia或lb。16.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UnUL/DL子帧比例为I 2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Ia或Ib或信道选择的lb。17.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UnUL/DL子帧比例为I : 3或I : 4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Ib或PUCCH格式3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18.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UnUL/DL子帧比例为I : 2或I : 3或I : 4时,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Ib或PUCCH格式3。19.如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预定义某个UnUL/DLSub-config或Un UL/DL子帧比例对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处理模式时,网络侧进ー步配置指示处理模式,且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相应的系统预定义中ー种。20.如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undling模式是指,对于在同一 Un UL子帧需上报的ー个或多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按每个码字分别对所述ー个或多个Un DL子帧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形成I或2bit信息,Bundling处理后的反馈信息为Ibit吋,RN使用PUCCH格式Ia承载,反馈信息为2bit时,RN使用PUCCH格式Ib承载。21.如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ultiplexing模式是指,对于在同一 Un UL子帧需上报的η个Un 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瑾毕峰夏树强袁弋非袁明吴栓栓梁枫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