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可视电源线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013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可视电源线插头,包括一插头、连接端,以及分别连接该插头和连接端的主导线,还包括发光缆线和控制模块,所述发光缆线包括一根辅助导线和至少三组、每组至少一根,各组呈螺旋状缠绕的发光线;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主导线和发光缆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主导线中传输电流来控制各组发光缆线依次逐段发光的频率。该电可视电源线插头的控制模块根据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来控制发光缆线依次逐段导通的频率/方向来显示主导线中传输电流的大小/方向,形象地展示了主导线中传输电流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线插头,尤其是ー种能够显示电流大小的电可视电源线插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源线均采用不透明的绝缘导线来传输电流,无法对电源线中传输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显示。虽然当电源线连接的电器的用电量超过电源线的额定电流时,电源线会由于传输电流过大而导致发热严重,能够通过触摸电源线来感知传输电流过大。但采用该方式对电源线传输电流的方式进行感知不仅危险,而且由于电源线不能够通过可视的方式直接观察电源线的电流传输状况,使电源线的过流情况很容易被忽略。每年由于电源线过载造成电路的短路事故不计其数,甚至出现由于处理不及时的,酿成火灾事故造成人 员伤亡。EL发光线是ー种非常普遍的产品,常用作装饰或者灯饰使用。中国专利CN02115607. 7中公开了ー种电致发光线及其制作方法。该发光线包括由至少ー股线状导体构成的中心电极,该中心电极的外面覆盖有ー层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介质层。该绝缘介质层的外面覆盖有ー层由粒径小于20纳米导电材料构成的透明导电层。在构成透明导电层的纳米级导电材料的同时也渗透在构成发光物质层的荧光粉末和粘结剂混合物所形成的空隙内,透明导电层上螺旋缠绕有由至少ー根线状导体构成的外电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ー种结构简单、能够显示电源线是否通电或者传输电流大小和/或方向的电可视电源线插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可视电源线插头,包括ー插头、连接端,以及分别连接该插头和连接端的主导线,还包括发光缆线和控制模块,所述发光缆线包括至少三组、每组至少ー根发光线,各组发光线平行呈螺旋状缠绕;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主导线和发光缆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主导线中传输电流的状态来控制各组发光缆线依次逐段发光的频率。进ー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ー电源电路、电流传感器、控制器和输出单元,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主导线并联连接;所述电流传感器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通过该电源电路检测主导线中传输电流的大小和/或方向;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流传感器和输出单元连接,所述输出単元与所述发光缆线的发光线和辅助导线连接。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所述插头或者连接端之中。优选的,所述发光线为EL发光线,各组发光线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主导线的外侧或者各组呈螺旋状缠绕在一起与所述主导线平行放置。更优选的,所述发光线为发光芯线,所述发光缆线还包括至少ー辅助导线,所述辅助导线缠绕于所述发光芯线的外側。进ー步,所述发光芯线缠绕于所述主导线的外侧或者各组发光芯线缠绕在一起与所述主导线平行放置。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缆线的各组发光线依次导通的频率为0.051. 5秒/次。具体的,所述主导线包括零线、火线和地线。进ー步,还包括一透明 或者透光的外套层,所述外套层包裹于所述主导线和发光缆线的外侧;所述外套层包裹所述主导线和发光缆线形成的电缆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者扁形。优选的,所述插头为单端子的插头或者多端子的插头,所述连接端为插线板或者电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可视电源线插头通过电流传感器检测主导线中传输电流的大小和/或方向,控制模块根据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来控制发光缆线依次逐段导通的频率/方向来显示主导线中传输电流的大小/方向。通过发光缆线依次导通形成的像流水一样的发光状态来模拟当前电源线中传输电流的状态,实现该电源线“可视”的目的。为了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ー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电源线结构之一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I中电源线结构之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仅发光缆线和电源线);图中I—插头;2-控制模块;21—电源电路;22—电流传感器;23-输出单元;24_控制器;311_火线;312_零线;313_地线;321_发光线;322_辅助导线;33_外套层;4_连接端。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如图I至图3所示,一种电可视电源线插头,包括插头I、连接端4和连接该插头I和连接端4的主导线,本实施例中,该主导线用于传输电流,其包括火线311、零线312和地线313。为了能够实现将主导线中传输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实时显示出来,该电可视电源线插头还包括发光缆线和控制模块。其中,控制模块与主导线连接,用于根据主导线中传输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控制发光缆线依次导通的频率和方向,以产生相互追逐、类似流水的效果来表现传输电流的状态。请參阅图1,图I所示为本实施例I的电可视电源线插头的结构示意图。该发光缆线包括发光线321。其中,发光线321可以采用现有的EL发光线或者发光芯线和辅助导线321 :如果采用发光芯线,则需要在发光芯线外侧缠绕辅助导线321,如果是EL发光线,则不需要在缠绕辅助导线321。发光缆线具有至少三组发光线321,其中每组发光线321中具有至少ー根发光线321。本实施例中,该发光电缆具有三组发光线321,各组发光线321呈螺旋状缠绕在一起。这样,发光缆线就形成一条単独的电缆,将该发光缆线与主导线的火线311、零线312和地线313平行放置,并通过一透明或者透光的外套层33将该发光缆线和主导线包裹在一起。请參阅图2,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I中发光缆线和主导线结构之ー的横截面示意图。在该结构中,主导线中的火线311、零线312和地线313与发光缆线平行放置于ー个平面之中,具体的,为提高导线的安全性能,可以将火线311放置于发光缆线的ー侧,零线312和地线313放置于发光缆线的另外ー侧,并且使火线311、零线312和地线313以及发光缆线置于同一平面上,外套层33包裹该主导线和发光缆线,使形成的整个缆线的横截面为扁平形状。请參阅图3,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I中发光缆线和主导线的横截面的另外ー种结构示意图。该结构中,主导线的火线311、零线312、地线313和发光缆线的平行的重叠放置,将外套层33包裹在主导线和发光缆线外侧后,使得等个缆线的横截面形成一个圆形或者 椭圆形。为了能够实现依次发光和熄灭,产生依次逐段追逐发光的效果,该发光缆线的每组发光线321的一端分别与控制模块2的对应端子连接,另外一端空置;辅助导线322的一端与控制模块2分别与各组发光线的对应端子连接,另外一端同样空置。通过将辅助导线322的侧面与发光线321的侧面接触,能够实现发光线321的发光。控制模块2与主导线和发光缆线连接,用于根据主导线中传输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控制发光缆线依次逐段导通的频率。控制模块2包括电源电路21、电流传感器22、控制器24和输出单元23。电源电路21与主导线的火线311和零线312并联连接,从该火线311和零线312中吸取电源,为整个控制模块2提供电源。电流传感器24与电源电路21连接,不仅通过电源电路21得到供电,还能够通过该电源电路21来检测主导线的火线311和零线312中传输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器24。控制器24包括一程序控制芯片如单片机等。该控制器24分别与电源电路21、电流传感器22和输出单元23连接,其中电源电路21用于为该控制器24进行供电。输出单元23分别与发光缆线和控制器24连接。控制器24接收电流传感器22检测的主导线中传输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可视电源线插头,包括ー插头、连接端,以及分别连接该插头和连接端的主导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缆线和控制模块,所述发光缆线包括至少三组、每组至少ー根发光线,各组发光线平行呈螺旋状缠绕;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主导线和发光缆线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主导线中传输电流的状态来控制各组发光缆线依次逐段发光的频率。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可视电源线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电源电路、电流传感器、控制器和输出单元,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主导线并联连接;所述电流传感器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通过该电源电路检测主导线中传输电流的大小和/或方向;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流传感器和输出单元连接,所述输出単元与所述发光缆线的发光线和辅助导线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可视电源线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所述插头或者连接端之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可视电源线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线为EL发光线,各组发光线呈螺旋状缠绕于所述主导线的外侧或者各组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永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依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