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0543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用于代替手工装配注塑件。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底座、机身、气压缸、上模和下模。其中机身固定设置于底座的一侧;气压缸包括固定设置于机身顶端的缸体和设置在缸体中并能够垂直向下运动的气压杆;上模与气压杆的端部固定相连,其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上定位槽;下模固定设置于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上模的正下方,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上定位槽位置相对应的下定位槽。与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依靠手工进行注塑件装配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利用气压缸作为动力来源,以设置于上模的上定位槽和设置于下模的下定位槽定位注塑件的位置,实现了注塑件的自动装配,保护了装配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装配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空调机中,通常采用设置在空调机内部的导风机构将风扇转动产生的气流导向操作者设定的方向。为了 使空调能够利用按钮或遥控器调整空调机的出风方向,空调机的导风机构中设置由多个注塑件构成的传动装置。如图I所示,连杆0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柱凸起031,第一固定エ件01和第二固定エ件02上则分别设置有与圆柱凸起031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孔011和第二连接孔021。在组装传动装置的过程中,装配人员需要通过手工将第一固定エ件01、第二固定エ件02和连杆03组合为一体。由于圆柱凸起031和第一连接孔011、圆柱凸起031和第二连接孔021均为过盈配合,进行装配时需要较大的作用力,同时零件的尺寸较小,装配人员手指与零件的作用面积小,因此作用于装配人员手指上的压强较大,导致装配人员手指容易产生肿痛的现象。其次,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装配人员受手指肿痛的影响,工作效率严重下降。由以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取代现有技术中手工装配注塑件的方式,以实现保护装配人员的目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取代现有技术中手工装配注塑件的方式,以实现保护装配人员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用于装配注塑件,包括底座;机身,机身固定设置于底座的ー侧;气压缸,气压缸包括固定设置于机身的顶端的缸体和设置在缸体中并能够垂直向下运动的气压杆;上模,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上定位槽,上模与气压杆的端部固定相连;和下模,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与上定位槽位置相对应的下定位槽,下模固定设置于底座的上表面,且下模位于上模的正下方。优选地,在上述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中,还包括导向杆,两根导向杆对称垂直设置于上模的上表面;机身上设置有与导向杆相匹配的导向孔,导向杆从导向孔中穿过。优选地,在上述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中,上模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连接轴套,上模通过连接轴套与气压杆相连。优选地,在上述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用于控制气缸的启动按钮和急停按钮。优选地,在上述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中,气压缸为可调行程气缸。优选地,在上述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中,气压缸的气缸行程为200毫米,可调行程为50晕米。优选地,在上述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中,上模和下模的材质为电木。优选地,在上述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中,底座和机身的材质为厚度为8毫米的45号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用于代替手工装配注塑件。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底座、机身、气压缸 、上模和下模。其中机身固定设置于底座的ー侧;气压缸包括固定设置于机身顶端的缸体和设置在缸体中并能够垂直向下运动的气压杆;上模与气压杆的端部固定相连,其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上定位槽;下模固定设置于底座的上表面且位于上模的正下方,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上定位槽位置相对应的下定位槽。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时,首先将第一固定エ件和第二固定エ件插入下定位槽中,将连杆插入上定位槽中;再启动气压缸,使上模下降至与下模贴合;最后提起气压缸,从下模上取出装配好的注塑件,即完成一次装配。与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依靠手工进行注塑件装配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利用气压缸作为动カ来源,以分别设置于上模的上定位槽和设置于下模的下定位槽定位注塑件的位置,实现了注塑件的自动装配,保护了装配人员。其次,装配人员在工作过程不受手指肿痛的影响,保证了较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注塑件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设置有导向杆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图1-4中第一固定エ件01、第二固定エ件02、连杆03、第一连接孔011、第二连接孔021、圆柱凸起031 ;底座I、启动按钮10、急停按钮11、机身2、气压缸3、缸体31、气压杆32、上模4、上定位槽41、连接轴套42、下模5、下定位槽51和导向杆6。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ー种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取代现有技术中手工装配注塑件的方式,以实现保护装配人员的目的。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底座I、机身2、气压缸3、上模4和下模5。机身2固定设置在底座I的ー侧。气压缸3包括缸体31和气压杆32,缸体31固定设置于机身2的顶端,气压杆32设置在缸体31中,并能够垂直向下运 动。上模4与气压杆32的端部固定相连,能够随气压杆32垂直向下运动;上模4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上定位槽41。下模5固定设置于底座I的上表面,且位于上模4的正下方;下模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与上定位槽41位置相对应的下定位槽5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定位槽41、下定位槽51是能够对待组装注塑件进行限位的定位槽。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吋,以组装第一固定エ件01、第二固定エ件02和连杆03为例,首先将第一固定エ件OI和第二固定エ件02插入下定位槽51中,将连杆03插入上定位槽41中;再启动气压缸3,使上模4下降至与下模5贴合;最后提起气压缸3,从下模5上取出装配好的注塑件,即完成一次装配。与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依靠手工进行注塑件装配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利用气压缸3作为动カ来源,以分别设置于上模4的上定位槽和设置于下模5的下定位槽51定位注塑件的位置,实现了注塑件的自动装配,保护了装配人员。其次,装配人员在工作过程不受手指肿痛的影响,保证了较高的工作效率。进ー步的,为了使上模4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时更加平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还包括导向杆6,如图4所示,两根导向杆6分别对称地垂直设置于上模4的上表面,同时,机身2上设置有导向孔(图中未示出),导向杆6从导向孔中穿过。在气压缸3带动上模4上下运动时,导向杆6起到导向的作用。当上模4受到水平方向上外力吋,导向杆6能够避免上模4发生转动或偏移,提高了上模4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上模4和下模5能够准确对合。具体的,上模4通过设置在其上表面中心的连接轴套42与气压杆32相连。进ー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气缸3的启动按钮10和急停按钮11。启动按钮10用于控制气缸3的上升和下降,急停按钮11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使气缸3停止工作。为了便于操作,启动按钮10和急停按钮11设置于底座I上,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的应用范围,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用于装配注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I); 机身(2),所述机身(2)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I)的ー侧; 气压缸(3),所述气压缸(3)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机身(2)的顶端的缸体(31)和设置在所述缸体(31)中并能够垂直向下运动的气压杆(32); 上模(4),所述上模(4)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上定位槽(41),所述上模(4)与所述气压杆(32)的端部固定相连;和 下模(5),所述下模(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上定位槽(41)位置相对应的下定位槽(51),所述下模(5)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且所述下模(5)位于所述上模(4)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件自动装配装置,其特征在干,还包括导向杆(6),两根所述导向杆(6)对称垂直设置于所述上模(4)的上表面;所述机身(2)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杆(6)相匹配的导向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杨涛陈建国方健汪志春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