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套筒以及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03367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5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子套筒以及转子。主要解决了现有转子套筒在转子转动时导线产生热量使得绝缘填料分散以及导线易磨损导致绝缘效果差、运行不稳定的问题。该转子体内轴孔设于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子套筒,该转子套筒,包括绝缘筒体,所述绝缘筒体与转子固定连接,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穿入绝缘筒体内的三根金属导柱,所述导柱位于绝缘筒体内的一端与转子通过电杆组件电连接,位于绝缘筒体外的另一端与集电环相连接。由于把金属导柱固定于转子套筒上设于转子内,在转动时金属导柱运行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避免出现晃动现象,而且有效的避免了现有导线由于晃动产生热量累计及导线与转子轴孔内壁磨损破皮而使得填充的泡沫分散和漏电放炮现象,绝缘效果好,防止出现漏电、断电的现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双馈风力发电机的转子部件,尤其是指转子套筒以及转子。技术背景现有是用三根导线穿入转子中,并用绝缘填料填充,保持绝缘效果,但是转子在运行过程中,导线易产生晃动,从而会引起热量积累,进而导致绝缘填料分散,同时转子转动时导线线头易与转子的端面发生摩擦,从而使导线受到磨损,导致出现漏电、短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与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子套筒以及转子,解决了现有转子套筒在转子转动时导线产生热量使得绝缘填料分散以及导线易磨损导致绝缘效果差、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子套筒,包括绝缘筒体,所述绝缘筒体与转子固定连接,所述绝缘筒体固定有三根金属导柱,导柱的一端穿入绝缘筒体内,导柱的另一端伸出绝缘筒体外,所述导柱位于绝缘筒体内的一端与转子电连接,位于绝缘筒体外的另一端与集电环相连接。所述绝缘套筒上设有与导柱端部相通的通孔,所述绝缘筒体与导柱真空压力浇注为一体。所述绝缘筒体的外侧设有与转子构成固定连接的卡槽。所述导柱为铜杆。一种包括所述转子套筒的转子,包括转子体,所述的转子体内部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设有与转子体构成固定连接的转子套筒,所述转子体外侧设有与所述轴孔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轴孔、连接孔内穿过连接导柱和转子体的电杆组件。所述导电杆组件包括导电铜螺栓、固定块、垫片以及支撑件,所述螺栓穿过连接孔、轴孔与导柱相连接,所述固定块设于螺栓上并与转子体相贴合,所述支撑件设于固定块上端,其一端与螺栓通过垫片相连接,另一端与转子体相连接。所述转子体与所述卡槽通过螺钉相连接构成周向传递扭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转子内穿过转子内轴孔的导线替换为金属导柱,把金属导柱固定于绝缘材料制成的转子套筒上,并把转子套筒固定于转子内孔,从而增加了金属导柱在轴孔内的强度,使得转子在转动时金属导柱运行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避免出现晃动现象,而且有效的避免了现有导线由于晃动产生热量累计及导线与转子轴孔内壁磨损破皮而使得填充的泡沫分散和漏电放炮现象,绝缘效果好,防止出现漏电、断电的现象。 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中,绝缘筒体1,导柱2,通孔3,卡槽4,转子体5,轴孔6, 连接孔7,螺栓8,固定块9,垫片10,支撑件11,螺母12,螺钉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针对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所示,该转子套筒,包括绝缘筒体I,所述绝缘筒体I与转子固定连接,所述绝缘筒体I固定有三根金属导柱2,导柱2的一端穿入绝缘筒体I内,导柱2的另一端伸出绝缘筒体I外,所述导柱2位于绝缘筒体I内的一端与转子电连接,位于绝缘筒体I外的另一端与集电环相连接。根据上述方案,由于在转子内穿过转子内轴孔的导线替换为金属导柱,把金属导柱固定于绝缘材料制成的转子套筒上,并把转子套筒固定于转子内孔,从而增加了金属导柱在轴孔内的强度,使得转子在转动时金属导柱运行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避免出现晃动现象,而且有效的避免了现有导线由于晃动产生热量累计及而使得填充的泡沫分散,绝缘效果好,防止出现漏电、断电的现象。由图所示,所述绝缘套筒I上设有与导柱2端部相通的通孔3,所述绝缘筒体I与导柱2注塑为一体。通过在筒体I的外侧设置通孔3并通过连接件与转子实现电连接,该通孔可以为螺纹孔、沉孔、圆形孔等。所述绝缘筒体I的外侧设有与转子构成固定连接的卡槽4。通过在绝缘筒体I的外侧设置卡槽4与转子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与转子一起传递扭矩,也可以采用螺栓、螺钉、销钉的连接方式。所述导柱2为铜杆。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金属,如银等材料。由图所示,一种包括所述转子套筒的转子,包括转子体5,所述的转子体5内部设有轴孔6,所述轴孔6内设有与转子体5构成固定连接的转子套筒,所述转子体5外侧设有与所述轴孔6相对应的连接孔7,所述轴孔6、连接孔7内穿过连接导柱2和转子体5的电杆组件。通过上述的连接结构,有效的实现了转子套筒I与转子体5电连接配合。由图所示,所述导电杆组件包括螺栓8、固定块9、垫片10以及支撑件11,所述螺栓8穿过连接孔7、轴孔6与导柱2相连接,所述固定块9设于螺栓8上并于转子体5相贴合,所述支撑件11设于固定块9上端,其一端与螺栓8通过垫片10相连接,另一端与转子体5相连接,导电杆组件与转子体5以及金属导柱连接可靠、有效。由图所示,所述转子体5与所述卡槽4通过螺钉13相连接构成周向传递扭矩。通过螺钉13实现转子体5与转子套筒之间传递扭矩,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紧固件。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技术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转子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筒体(1),所述绝缘筒体(I)与转子固定连接,所述绝缘筒体(I)固定有三根金属导柱(2),导柱(2)的一端穿入绝缘筒体(I)内,导柱(2)的另一端伸出绝缘筒体(I)タト,所述导柱(2)位于绝缘筒体(I)内的一端与转子电连接,位于绝缘筒体(I)外的另一端与集电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子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筒(I)上设有与导柱(2)端部相通的通孔(3),所述绝缘筒体(I)与导柱(2)真空压カ浇注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转子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体(I)的外侧设有与转子构成固定连接的卡槽(4)。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转子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2)为铜杆。5.ー种包括权利要求I所述转子套筒的转子,包括转子体(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梁陈大中季明生陈嘉骝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龙电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