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气动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0092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4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智能气动蝶阀,包括依次由下至上安装的阀体组件、连接套组件、支架、气动执行组件和智能控制组件,所述气动执行组件与连接套组件联动,连接套组件与阀体组件具有的板型阀芯联动,所述气动执行组件包括气缸管状主体、气缸顶盖板和气缸底板,其中气缸顶盖板和气缸底板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气缸管状主体的上、下两端,形成整体式结构,安全可靠,稳定性高;另外,由于旋转导向槽的设置,极大的简化了结构,并延长了使用寿命;该蝶阀的顶端还设置有智能控制组件,可实现远程电脑控制蝶阀的工作状态,方便实用,并提高了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气动蝶阀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气动蝶阀一般是由气动执行器和蝶阀组成,采用随阀杆转动的圆形蝶板达到气动蝶阀的启闭性,蝶阀的蝶板一般安装于管道的直径方向,即在蝶阀阀体圆柱形通道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市场上销售使用的气动蝶阀的蝶板一般为圆柱形蝶板并绕着轴线旋转,旋转角度为0° -90°之间,旋转到90°时,阀门则处于全开状态。通常,市面上做为气动蝶阀组件的气动执行器多数采用气缸缸体与气缸盖板分离式的结构,即在气缸缸体周侧与气缸盖板内壁周侧相对应的位置各开设至少一个半圆形定 位凹槽,然后将钢丝穿入该配合形成的圆形凹槽并形成固定连接,上述分离式的固定连接具有一定的缺陷,即当气动蝶阀工作时间久了后,会产生磨损,进而使得在工作过程中,气缸盖板极容易被气压或者弹簧的张力将其飞出而造成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伤害,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进一步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可知,当前气动蝶阀的气动执行器采用的多是弹簧复位和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其功能,这种结构由于采用了齿轮传动的方式,而齿轮的加工装配等都极不方便,并且经长期使用,齿轮磨损也相当严重,使用寿命有限。另外,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气动蝶阀,包括依次由下至上安装的阀体组件、连接套组件、支架、气动执行组件,所述气动执行组件与连接套组件联动,连接套组件与阀体组件具有的板型阀芯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气动蝶阀包括设置在气动执行组件上方的智能控制组件,所述气动执行组件包括气缸管状主体、气缸顶盖板和气缸底板,其中气缸顶盖板和气缸底板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气缸管状主体的上、下两端,形成整体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气动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执行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气缸管状主体内腔的弹性压簧、导向主件和导向副件,其中导向主件具有上端呈开口形状并且下端封闭的圆柱筒壁和从该圆柱筒壁下端的底壁向下延伸设置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穿过支架与所述连接套组件固定安装,所述导向副件下端呈开口形状,上端具有顶盖并且该导向副件的周壁上开设有垂直导向槽和旋转导向槽,所述弹性压簧下端顶在导向主件的底壁上,并且其上端顶在所述导向副件的顶盖上,所述垂直导向槽与所述气缸管状主体的内腔侧壁上设置的套装有滚动轴承的第一圆柱凸台形成滑动连接并对导向副件形成转动方向上的限位;所述旋转导向槽与所述导向主件周侧上设置的套装有滚动轴承的第二圆柱凸台形成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智能气动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组件包括连接微处理器的智能控制终端、穿过气缸顶盖板并与导向副件的顶盖连接的驱动轴、上传感器、下传感器、电磁阀和气源气路,其中所述上传感器和下传感器通过微处理器连接智能控制终端,智能控制终端单向连接电磁阀并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满然项振国谭冬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日特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