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金属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0002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4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体金属瓦。现有的金属瓦成本高、安装不便、防水能力不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瓦和盖瓦;盖瓦为长条形,为一整条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其截面为向上的弧形,表面沿周向压制有台阶;底瓦为长条形,为一整条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其截面为向下的弧形,表面沿周向压制有台阶,底瓦的两个侧边外翻成连接平台,连接平台的边沿上翻形成定位条;盖瓦与底瓦活动连接,盖瓦的边沿搭在底瓦的连接平台上,并利用定位条限定搭接位置;盖瓦和底瓦连接后的截面为S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盖瓦和底瓦整体冲压成型,安装时大量减少了搭接面积,不但节省材料,还有效地提高了防水能力,安装简单方便,且安装后瓦面更加规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屋顶金属构件,具体涉及一种连体金属瓦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一些民用、商业,以及寺院等建筑上,金属瓦的使用越来越多,常用的材料有铜、铝、钛锌板等。这些金属瓦的结构,通常继承传统的陶瓦的样 式和结构,即分离式底瓦和盖瓦,盖瓦搭接在底瓦的边沿,同时底瓦之间头尾搭接、盖瓦之间也是头尾搭接。这种金属瓦都是以单片的瓦片,通过相互之间的上下及左右搭接构成整个瓦面。在金属价格日益攀升、施工费用不断见涨,而业主对瓦面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的环境下,这种单片金属瓦的缺点日益显现。这种金属瓦在叠装的时候,浪费了大量的重叠部分的金属材料,同时由于瓦片叠缝太多,防水能力随之降低。太多的瓦片叠装的时候,有可能使瓦楞走斜,影响美观;且安装的时候,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连体金属瓦。本技术包括金属薄板一体成型的底瓦和金属薄板一体成型的盖瓦;所述的盖瓦为长条形,为一整条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其截面为向上的弧形,表面沿周向压制有台阶;所述的底瓦为长条形,为一整条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其截面为向下的弧形,表面沿周向压制有台阶,底瓦的两个侧边外翻成连接平台,连接平台的边沿上翻形成定位条;盖瓦与底瓦活动连接,盖瓦的边沿搭在底瓦的连接平台上,并利用定位条限定搭接位置;盖瓦和底瓦连接后的截面为S形。本技术中的盖瓦和底瓦在一整条的金属片上给冲压出来,整个连体瓦,最长可以达到8米,安装时大量减少了盖瓦与盖瓦之间的头尾搭接,以及底瓦与底瓦之间的头尾搭接,而是通过压制出的台阶实现搭接的外观效果,不但节省了材料,还有效地提高了防水能力。同时,整条盖瓦或底瓦经冲压成型,瓦片一整条直接覆盖,不担安装简单方便,节省人力,且安装后瓦面更加规整,提高了美观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盖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底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结构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连体金属瓦包括金属薄板一体成型的盖瓦I和金属薄板一体成型的底瓦2。如图2所示,盖瓦I为长条形,为一整条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其截面为向上的弧形,表面沿周向压制有台阶1-1,使盖瓦I成多个独立盖瓦搭接后的效果。如图3所示,底瓦2为长条形,为一整条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其截面为向下的弧形,底瓦的两个侧边外翻成连接平台2-2,连接平台的边沿上翻形成定位条2-3,表面沿周向压制有台阶2-1,使底瓦2成多个独立底瓦搭接后的效果。 如图1,并结合图2和图3,盖瓦I与底瓦2活动连接,盖瓦I的边沿搭在底瓦2的连接平台2-2上,并利用定位条2-3限定搭接位置;盖瓦I和底瓦2连接后的截面为S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连体金属瓦,包括金属薄板一体成型的底瓦和金属薄板一体成型的盖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瓦为长条形,为一整条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其截面为向上的弧形,表面沿周向压制有台阶;所述的底瓦为长条形,为一整条金属薄板冲压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珉
申请(专利权)人: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