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生长围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91882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2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藻类生长围隔装置,包括隔离组件、保护所述隔离组件的保护装置、及固定所述隔离组件的固定组件,所述隔离组件包括有机玻璃管及套设于所述有机玻璃管两端的法兰,所述保护装置包括若干围绕于所述有机玻璃管的金属管及固定所述金属管的锁扣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围绕于所述隔离组件四周的工作平台及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的固定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具有良好的抵抗风浪性能,且不易损坏,其不仅适应浅水湖泊,也适应深水湖泊,并且隔离组件内外的水环境一致,非常适合用于研究藻华的形成机理。(*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藻类生长围隔装置
本技术涉及藻华形成机理的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藻细胞在野外湖库水体中原位生长研究中的藻类生长围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藻华形成机理研究大部分是在浅水湖泊进行,例如太湖和巢湖,这些湖泊的水体极易受到风浪的扰动,风浪极易将底部的藻细胞“卷”至水面,因此很难观察到藻细胞的原位生长、复苏、藻华形成的过程及藻细胞在水体的垂直分布。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的研究主要利用围隔装置来解决。目前的研究中,构成围隔装置材料是塑料薄膜,其成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该种围隔 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I)聚乙烯薄膜容易破裂,水体中水生动物易将聚乙烯薄膜破坏,围隔内外的水体发生交换,使围隔内外营养盐的浓度和藻细胞数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围隔内外失去对比的意义;(2)聚乙烯薄膜柔软,在水体中容易随波浪上下或左右摆动,因此围隔内外的水体动力学条件既不一致,也无明显的差异,在研究水体动力条件对藻细胞聚集形态的试验中,该装置并不适合;(3)封闭围隔水体内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营养盐含量却不断下降,但是我国大部分的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因此藻细胞很少出现贫营养情况生长,该装置不能体现真正的原位生长情况。(4)浅水湖泊中,该围隔装置在浅水湖泊中主要依靠插入底泥的竹竿或者木杆固定。在深水湖泊或水库中,主要利用漂浮在水面的浮岛固定;(5)这种围隔装置漂浮在湖库水面,其光照、温度条件和浅水湖泊差异不大,但是与深水湖泊的水环境相差甚远,因此在深水湖库开展相关研究时,这种围隔装置未必合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藻类生长围隔装置,其具有良好的抗风浪性能,也更有利于研究藻细胞的形成机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藻类生长围隔装置,包括隔离组件、保护所述隔离组件的的保护装置、及固定所述隔离组件的固定组件,所述隔离组件包括有机玻璃管及套设于所述有机玻璃管两端的法兰,所述保护装置包括若干围绕于所述有机玻璃管的金属管及固定所述金属管的锁扣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围绕于所述隔离组件四周的工作平台及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的固定锚。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管包括若干呈竖直放置的竖向金属管及若干呈水平设置的横向金属管,所述竖向金属管与所述有机玻璃管平行设置,且围绕所述有机玻璃管的圆周方向排布。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金属管分布于所述有机玻璃管圆周方向上的三等分位置处。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横向金属管的两端通过所述锁扣件与所述竖向金属管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金属管连接后呈正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管上连接有供所述保护装置提拉的绳索,所述法兰上连接有供所述隔离组件提拉的绳索。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管上设有与所述工作平台连接的绳索。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平台上包括若干交叉设置的金属支架及与所述金属支架连接的浮筒。本技术所述的藻类生长围隔装置具有良好的抵抗风浪性能,且不易损坏,其不仅适应浅水湖泊,也适应深水湖泊,并且隔离组件内外的水环境一致,非常适合用于研究藻细胞的形成机理。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研究藻类生长的围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围隔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I所示的围隔装置的固定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的围隔装置的隔离组件的示意图。其中,10、隔离组件;1、有机玻璃管;20、保护装置;2、法兰;30、固定组件;3、密封圈;4、竖向金属管;5、锁扣件;6、横向金属管;7、锚;8、锚绳;9、浮筒;10、11、14、绳索;12、工作平台;13、金属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研究藻类生长的围隔装置100,包括隔离组件10、保护所述隔离组件10的的保护装置20、及固定所述隔离组件10的固定组件30。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隔离组件10包括有机玻璃管I、套设于所述有机玻璃管I两端的法兰2及位于相邻两个有机玻璃管I之间的密封圈3。所述有机玻璃管I为长条形,其内部形成有藻类的生长室。所述有机玻璃管I的数量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水体较深时,可用多根有机玻璃管I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法兰2利用螺丝连接及固定所述有机玻璃管1,其中,法兰2设有两个栓绳孔,用于与绳索10连接,用于提拉有机玻璃管I。所述密封圈3为环状橡胶圈,其厚度为5mm,宽度为150mm,内径与有机玻璃管I的内径相同,外径为400mm。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保护装置20包括若干金属管及若干与所述金属管固定配合的锁扣件5。所述金属管包括若干竖直放置的竖向金属管4及若干水平设置的横向金属管6,所述竖向金属管4与所述有机玻璃管I平行设置,且围绕所述有机玻璃管I的圆周方向排布,所述横向金属管6较短于所述竖向金属管4,且所述每个横向金属管6的两端通过所述锁扣件5与所述竖向金属管4固定连接,使得横向金属管6围绕于所述有机玻璃管I设置而实现对有机玻璃管I的定位,且所述锁扣件5与竖向金属管4的固定连接处栓有绳索11,用于提拉保护装置20。在最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金属管4分布于所述有机玻璃管I圆周方向上的三等分位置处,如此,所述横向金属管6与竖向金属管4连接后形成一正三角形,将有机玻璃管I固定于该正三角形内实现稳固定位,同时,利用竖向金属管4和横向金属管6来保护内侧的有机玻璃管I不易受到外来物体的碰撞而损坏,另外,由于所述竖向金属管4的底端将直接插入水底的泥土里进行固定,因此,竖向金属管4和横向金属管6还能防止所述有机玻璃管I随水流波动而轻易摇摆晃动,以避免不必要的碰撞。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所述固定组件30包括一浮动的工作平台12及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12的固定锚7。所述浮动的工作平台12围绕于所述隔离组件10的四周设置,其包括若干交叉设置的金属支架13、设于所述交叉处并用于固定所述金属支架13的锁扣件5、以及固定于所述金属支架13上的若干浮筒9,所述若干金属支架13交叉设置后形成一方形的平台,其上铺设有竹板,供作业人员站立。所述固定锚7与锚绳8连接,位于所述工作平台12的四个方向,用于将所述工作平台12固定于固定的位置,防止工作平台12随水流漂移。所述工作平台12的金属支架13与所述保护装置20的金属管4之间通过绳索14相连接,以便使得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存在一些“韧”性,也不会因连接太“刚”性而破坏,又不至于水体过度摆动。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围隔装置100,不仅适应浅水湖泊,而且通过改变金属管的长度可适应深水湖泊或水库;且所述隔离组件10外面有保护装置20,且保护装置20的底端插入泥里而固定,而上端与固定组件30固定连接,因此具有明显的抗风浪性能;同 时,由于底端插入底泥,上端处于水面以上,使得装置贯穿整个水体,因此隔离组件10的有机玻璃管I内外的水环境完全一致,且水体可以通过底泥相互渗透,最终使有机玻璃管I的 内外水体营养盐浓度及成分一致。另外,由于底泥的天然过滤作用,有机玻璃管I外部水体内具有一定大小的藻细胞无法进入隔离组件10的有机玻璃管I的内部水体中,有机玻璃管I内部的藻细胞全部来源于底泥或水体细胞的分裂,围隔装置内外水体动力学条件差异显著,且围隔装置100内部水体相对静止,因此本技术不仅可以探究水体动力学条件对藻华形成的影响,而且还可以真实的反映藻细胞在相对静止的水体中垂直分布及运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类生长围隔装置,包括隔离组件、保护所述隔离组件的的保护装置、及固定所述隔离组件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组件包括有机玻璃管及套设于所述有机玻璃管两端的法兰,所述保护装置包括若干围绕于所述有机玻璃管的金属管及固定所述金属管的锁扣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围绕于所述隔离组件四周的工作平台及连接于所述工作平台的固定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藻类生长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包括若干呈竖直放置的竖向金属管及若干呈水平设置的横向金属管,所述竖向金属管与所述有机玻璃管平行设置,且围绕所述有机玻璃管的圆周方向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藻类生长围隔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生郑丙辉姜霞李海英马秀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