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连接背板的高密度线缆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木公开于1986年11月6日的PCT专利申请公开号W086/06556掲示ー种模组线缆连接器。公告于2003年12月31日的中国技术专利ZL02290238.4掲示ー种具有转接电路板的线缆连接器,且其仅具有两排导电端子,不满足更高密度连接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高密度低外形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ー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可与 一对接连接器配合,其包括导电线缆、连接于导电线缆一端的水平电路板、及设置于电路板上侧面与下侧面并可与对接连接器导电配合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对接连接器通过导电端子及电路板电性连接至导电线缆,其中设置于电路板上侧面的导电端子包括处于离所述电路板不同高度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通过端子模组化设置于电路板的相对两侧,可以降低连接器组件的高度,増加端子排布空间,便于端子阻抗匹配设计,且组装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I中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图2中第一金属盖的另ー视角立体图。图4是图2中部分组件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所示部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中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一屏蔽片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5中第二端子模组与第二屏蔽片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5中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的配合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导电线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可与一对接连接器配合,其包括导电线缆、连接于导电线缆一端的水平电路板、及设置于电路板上侧面与下侧面并可与对接连接器导电配合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对接连接器通过导电端子及电路板电性连接至导电线缆,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电路板上侧面的导电端子包括处于离所述电路板不同高度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电路板下侧面的导电端子包括处于离所述电路板不同高度的第三导电端子与第四导电端子,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与第四导电端子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若干导电通孔,所述导电端子均设有垂直电路板方向延伸的接脚,所述接脚插入前述导电通孔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形成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绝缘本体与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形成第二端子模组,且所述第一至第四导电端子设置于垂直于电路板的竖直平面。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锋,许俊雄,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