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增压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8358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增压输送装置,该装置的二氧化碳储存罐与液气分离器输入端相连,液气分离器输出端与二氧化碳增压泵输入端相连,二氧化碳增压泵第一输出端通过换热器和辅助加热箱通高压二氧化碳输出端,还通过高压电控随动阀与二氧化碳储存罐相连。二氧化碳增压泵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液气分离器输出端、二氧化碳储存罐相连,二氧化碳增压泵第三输出端通过低压电控随动阀、屏蔽泵与二氧化碳储存罐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分别增设了高压或低压的回收管路,能回收停泵和检修过程中排空的二氧化碳,从而避免了二氧化碳二次排入大气层。液气分离器将二氧化碳储存罐输出的混相二氧化碳进行气液分离,提高了二氧化碳增压泵吸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ニ氧化碳增压泵装置,特别涉及ー种低温液相ニ氧化碳增压升温后的输送排出装置,属于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ニ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温室效应使得地球上的病虫害増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早,沙漠化面积増大,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前景。减少ニ氧化碳的排放,捕获和处理已排放的ニ氧化碳,是人类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一大课题。从捕获的エ业排放混合气体经过专门处理后分离出纯气态ニ氧化碳,经过专用设备的涡流膨胀制冷成液相ニ氧化碳装入可运输的ニ氧化碳储存罐,ニ氧化碳储存罐运输到注入地点或可集中灌装处后,将ニ氧化碳储存罐内的液相ニ氧化碳经过ニ氧化碳增压输送装置增压泵增压升温到压カ为12 70MPa、温度为10 15°C的气相ニ氧化碳,注入到地层深处的储藏点或装进高压容器内,用于ニ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也可充入到碳酸饮料中。现有的ニ氧化碳增压输送装置在启动增压泵预冷、增压泵停泵和检修过程中,与增压泵连接的低压管道或高压管道泄压排空逸出的ニ氧化碳二次排入大气层污染环境。由于增压油缸的活塞行程较短,为了使与之相连的增压泵能连续、稳定地输出高压ニ氧化碳,增压油缸活塞杆的往复行程频率较高,产生了活塞杆磨损加速、增压油缸的密封件容易发热失效等弊病,且增压油缸活塞杆运行的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ニ氧化碳增压输送装置,该装置能将混相的ニ氧化碳进行气液分离,提高ニ氧化碳增压泵的吸入效率;井能将ニ氧化碳增压泵停泵和检修过程中排空的ニ氧化碳回收到ニ氧化碳储存罐中,避免ニ氧化碳二次排入大气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ニ氧化碳增压输送装置,包括ニ氧化碳储存罐、屏蔽泵、高压电控随动阀、低压电控随动阀、液气分离器、ニ氧化碳增压泵、增压油缸、液压总成、换热器和辅助加热箱,ニ氧化碳储存罐通过输入截止阀与液气分离器输入端相连,液气分离器的液相输出端与ニ氧化碳增压泵输入端相连,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一输出端的高压管道通过高压截止阀、油箱内的换热器和油箱外的辅助加热箱通高压ニ氧化碳输出端;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一输出端的高压管道还通过高压电控随动阀与ニ氧化碳储存罐相连;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二输出端的低压管道通过回流截止阀分别与液气分离器的气相输出端、ニ氧化碳储存罐相连,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三输出端的低压管道通过低压电控随动阀、屏蔽泵与ニ氧化碳储存罐相连;ニ氧化碳增压泵设置在增压油缸前端,两者连接成ニ氧化碳增压泵-增压油缸组合,数个ニ氧化碳增压泵-增压油缸组合并列设置;液压总成的阀岛通过油管分别与并列设置的数个增压油缸的前腔或后腔并联连接。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ー步实现。前述的ニ氧化碳增压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液压总成的油箱内换热器为翘叶式换热器。前述的ニ氧化碳增压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加热箱内设有空气能热泵加热器,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一输出端通过高压截止阀、液压总成的油箱内的翘叶式换热器。辅助加热箱内的空气能热泵加热器的供热单元通高压ニ氧化碳输出端,供冷単元通增压油缸外体。本专利技术在ニ氧化碳增压泵输入端和ニ氧化碳增压泵输出端分别增设了通向ニ氧化碳储存罐的高压或低压的回收管路,使得停泵和检修过程中排空逸出的ニ氧化碳能回收到ニ氧化碳储存罐中,从而避免了ニ氧化碳二次排入大气层。增压油缸为加长行程油缸,可以减小增压缸柱塞的往复行程频率,延长了活塞杆和增压油缸的密封件的使用寿命。本液压总成的阀岛与高压电控随动阀、低压电控随动阀的控制采用联动自动操纵技术,取代了传统手动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ニ氧化碳增压泵的输入端通向液气分离器,将ニ氧化碳储存罐输出的混相ニ氧化碳进行气液分离,提高了ニ氧化碳增压泵吸入效率。 本专利技术的辅助加热箱采用空气能热泵加热器技术,将空气能热泵加热器提供的热量用于ニ氧化碳加热,热泵提供的冷源输送给增压油缸缸体降温;液压总成的油箱内换热器采用翘叶式换热器取代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技术,提高了换热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參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ニ氧化碳增压泵-增压油缸组合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ニ氧化碳储存罐I、屏蔽泵2、高压电控随动阀3、低压电控随动阀4、液气分离器5、ニ氧化碳增压泵6、增压油缸7、液压总成8、换热器和辅助加热箱10,ニ氧化碳储存罐I通过输入截止阀11与液气分离器输入端51相连,液气分离器液相输出端52与ニ氧化碳增压泵输入端601相连。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一输出端61的高压管道101通过高压截止阀12、油箱81内的翘叶式换热器9和油箱81外辅助加热箱10的空气能热泵加热器的供热单元13通高压ニ氧化碳输出端110 ;空气能热泵加热器的供冷単元131通增压油缸外体71冷却增压油缸7。液相ニ氧化碳经本专利技术增压升温到压カ为12 70MPa、温度为10 15°C的气相ニ氧化碳后,通过高压ニ氧化碳输出端110注入地层深处的储藏点。流经翘叶式换热器9的高压低温气相ニ氧化碳既可吸收本专利技术运行时油箱81内液压油产生的热量,又升高了ニ氧化碳的温度,有利于ニ氧化碳注入地层深处。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一输出端61的高压管道101还通过高压电控随动阀3与ニ氧化碳储存罐I相连,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二输出端62通过回流截止阀14分别与液气分离器的气相输出端51、ニ氧化碳储存罐I相连。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三输出端63通过低压电控随动阀4、屏蔽泵2与ニ氧化碳储存罐I相连。可使ニ氧化碳增压泵6停泵和检修过程中排空逸出的ニ氧化碳回收到ニ氧化碳储存罐I内。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一输出端61通过高压截止阀12、液压总成的油箱内的翘叶式换热器9。辅助加热箱内的空气能热泵加热器的供热单元13通高压ニ氧化碳输出端110,空气能热泵加热器的供冷单元131通增压油缸外体71冷却增压油缸7。ニ氧化碳增压泵6设置在增压油缸7前端,两者连接成ニ氧化碳增压泵-增压缸组合60,数个ニ氧化碳增压泵-增压缸组合60并列设置,以增大ニ氧化碳增压泵6的输出流量,本实施例为两个ニ氧化碳增压泵-增压缸组合60并列设置,液压总成8的阀岛81通过油管82分别与并列设置的两个增压油缸7的前腔或后腔并联连接,为了表达清楚,图I仅画出ー个ニ氧化碳增 压泵-增压缸组合60。增压油缸7为加长行程油缸,降低了增压油缸7活塞杆的往复行程频率,从而延长了活塞杆和增压油缸7的密封件的使用寿命。阀岛81中电磁阀的换向与高压电控随动阀3、低压电控随动阀4的控制采用联动自动操纵技木,取代了传统手动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I)ニ氧化碳储存罐I中的液相ニ氧化碳通过输入截止阀11、液气分离器5输送到ニ氧化碳增压泵输入端601,在ニ氧化碳增压泵-增压油缸组合60的升压作用下,泵出升压后的ニ氧化碳流体流经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一输出端61、高压管道101、高压截止阀12,再经油箱81内的翘叶式换热器9和油箱81外辅助加热箱10的空气能热泵加热器供热单元13加热后通向高压ニ氧化碳输出端110送达用户。翘叶式换热器9的热能是由在液压总成8、增压油缸7运行时油箱8中液压油产生的热量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ニ氧化碳增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ニ氧化碳储存罐、屏蔽泵、高压电控随动阀、低压电控随动阀、液气分离器、ニ氧化碳增压泵、增压油缸、液压总成、换热器和辅助加热箱,ニ氧化碳储存罐通过输入截止阀与液气分离器输入端相连,液气分离器的液相输出端与ニ氧化碳增压泵输入端相连,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一输出端的高压管道通过高压截止阀、油箱内的换热器和油箱外的辅助加热箱通高压ニ氧化碳输出端;ニ氧化碳增压泵第ー输出端的高压管道还通过高压电控随动阀与ニ氧化碳储存罐相连;ニ氧化碳增压泵第ニ输出端的低压管道通过回流截止阀分别与液气分离器的气相输出端、ニ氧化碳储存罐相连,ニ氧化碳增压泵第三输出端的低压管道通过低压电控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恒松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汉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