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2293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0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其要点是:包括地砖面板、地砖下座和自发热组件。自发热组件的发热体为电热片。地砖面板从上方粘结固定在地砖下座上构成具有内部腔体的地砖主体。自发热组件的电热片设置在地砖主体的内部腔体中。所述地砖主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属于自发热组件的供电插接件。供电插接件被可靠地限位固定在地砖主体中的同时又可由其向外露出的设有铜插针的插接孔部位通过相应的电连接组件进行与相邻电热地砖的电连接和电流的传输;不仅使得电热地砖的安装简单方便,而且对使用中安全可靠、较高的热效率和经久耐用在结构上提供了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装潢领域的产品,具体涉及一种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加热地热供暖大都是采用将加热丝或加热管道等加热元件铺设于地面上,然后铺设水泥等相应的粘结材料,最后再铺设地面装饰砖(地面装饰砖简称地砖,是指瓷砖、或由人造石、大理石、花岗岩和玻璃等材料制成的铺设在地面上用做地面装饰的材料的构件)。上述结构的地暖技术,其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需要由下向上依次穿过粘结材料和地面装饰砖,大量的热量在向上向室内空间散发时被粘结材料和地面装饰砖吸收,造成能源浪费;其次,由于加热元件距离铺设好的地面(也即地面装饰砖的装饰面)距离较大,造成热量传递到室内空间过程较慢。作为对上述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的探索,出现了一些将 地砖与发热组件结合在一起的电热地砖,但是存在结构不合理、能源浪费以及传热过程较慢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83911A (申请号为93107944. 6)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砖,其技术方案是在砖体的背面设置导电发热层,电热地板砖由其导电发热层与下方的混凝土粘结固定,所采用的导电发热层的配方为粘结剂30 50%,固化剂10 25%,金属粉末或石墨粉60 70%。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砖面板(10)、地砖下座(20)和自发热组件(40);自发热组件(40)的发热体为电热片(5);地砖面板(10)从上方粘结固定在地砖下座(20)上构成具有内部腔体的地砖主体;自发热组件(40)的电热片(5)设置在地砖主体的内部腔体中;所述地砖主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属于自发热组件(40)的供电插接件; 地砖主体的四周设有插接部位(30),位于地砖主体的前侧的插接部位是使用时与前侧相邻的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的位于后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位于地砖主体的右侧的插接部位是使用时与右侧相邻的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的位于左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位于地砖主体的后侧的插接部位是使用时与后侧相邻的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的位于前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位于地砖主体的左侧的插接部位是使用时与左侧相邻的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的位于右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 自发热组件(40)为防水式电热组件,自发热组件(40)还包括传输单元(6)以及分别位于电热片(5 )前后两端的2个安装座(7 ); 电热片(5)的结构形状与地砖主体的内部腔体的结构形状相对应;电热片(5)是在前后端各设置一个电极的薄片状密封防水式电热器件; 上述传输单元(6 )由2个传输插接件(61)、2根电线(62 )和2个穿刺插接件(63 )组成;2个传输插接件(61)的结构和形状均相同,且分为第一传输插接件(61a)和第二传输插接件(61b);第一传输插接件(61a)和第二传输插接件(61b)均包括I根铜插针;2根电线(62)均相同,且分为第一电线(62a)和第二电线(62b) ;2个穿刺插接件(63)的结构和形状均相同,且分为第一穿刺插接件(63a)和第二穿刺插接件(63b);第一传输插接件(61a)、第一电线(62a)和第一穿刺插接件(63a)依次电连接而构成传输单元(6)的火线单元,第二传输插接件(61b)、第二电线(62b)和第二穿刺插接件(63b)依次电连接而构成传输单元(6)的零线单元; 火线单元由其第一穿刺插接件(63a)穿刺电连接在电热片(5)的一个电极上,零线单元由其第二穿刺插接件(63b)穿刺电连接在电热片(5)的另一个电极上; 2个安装座(7)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安装座(7a)和后侧安装座(7b);前侧安装座(7a)和后侧安装座(7b)其结构形状相对应;2个安装座(7)均包括位于下方的安装下座(71)和从上向下插接在安装下座(71)上的盖板(72),且安装下座(71)和盖板(72)相接触的部分密闭连接;安装座(7)设有第一插接孔(7a-l)、第二插接孔(7a-2)、第一插针孔(7a-3)和第二插针孔(7a-4);传输单元(6)的各部件之间相互电连接的部分及传输单兀(6)与电热片(5)穿刺电连接的部分分别密封设置在相应的安装座(7)中;传输插接件(61)的各铜插针分别由其各自的尾部固定在相应的安装座(7)的相应一个插针孔中,其头部位于相应安装座(7)的相应的插接孔中; 自发热组件(40)的2个安装座(7)在上下、前后及左右向上均被限位固定在地砖主体中;2个安装座(7)分别位于地砖主体的前部和后部,且2个安装座(7)的第一插接孔(7a_l)和第二插接孔(7a_2)均从相应的前后方向的外侧露出地砖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砖面板(10)为瓷砖或人造石、大理石、花岗岩、玻璃等材质制成的一体件;地砖面板(10)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且地砖面板(10)的前侧和右侧为上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下插接榫(11),位于地砖面板(10)的前侧的下插接榫(11)为前侧下插接榫(11a),位于地砖面板(10)的右侧的下插接榫(11)为右侧下插接榫(I Ib);地砖面板(10)的左侧和后侧为下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下部缺口(12);位于地砖面板(10)的后侧的下部缺口(12)为后侧下部缺口(12a),位于地砖面板(10)的左侧的下部缺口(12)为左侧下部缺口(12b);地砖面板(10)的下侧面开有纵横交错的呈网格状的背沟(13); 地砖下座(20)为与地砖面板(10)材质相应的瓷砖或人造石、大理石、花岗岩、玻璃等材质制成的一体件;地砖下座(20)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且地砖下座(20)的前侧和右侧为下部经过切削加工而 形成的上插接榫(21),且与地砖面板(10)的前侧和右侧的下插接榫(11)相对应;位于地砖下座(20)的前侧的上插接榫(21)为前侧上插接榫(21a),位于地砖下座(20)的右侧的上插接榫(21)为右侧上插接榫(21b);地砖下座(20)的左侧和后侧为上部经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上部缺口(22),且与地砖面板(10)的左侧和后侧的下部缺口(12)相对应;位于地砖下座(20)的后侧的上部缺口(22)为后侧上部缺口(22a),位于地砖下座(20)的左侧的上部缺口(22)为左侧上部缺口(22b); 地砖面板(10)的前侧下插接榫(Ila)与地砖下座(20)的前侧上插接榫(21a)共同构成地砖主体的前侧插接榫(31);地砖面板(10)的右侧下插接榫(Ilb)与地砖下座(20)的右侧上插接榫(21b)共同构成地砖主体的右侧插接榫(32);地砖面板(10)的后侧下部缺口(12a)与地砖下座(20)的后侧上部缺口(22a)共同构成地砖主体的后侧插接槽(33);地砖面板(10)的左侧下部缺口(12b)与地砖下座(20)的左侧上部缺口(22b)共同构成地砖主体的左侧插接槽(34)。3.根据权利要求2之一所述的一种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其特征在于地砖下座(20)的上表面设有I至12条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的开口向上的上部凹槽(23),各条上部凹槽(23)形状相同且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地砖下座(20)的上表面还设有2条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的开口向上的连通槽(24),2条连通槽(24)的形状相同且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连通槽(24a)和后侧连通槽(24b);各上部凹槽(23)的前端通过前侧连通槽(24a)相互连通,各上部凹槽(23)的后端通过后侧连通槽(24b)相互连通;各条上部凹槽(23)的深度均为0. 3至I. I毫米;所有上部凹槽(23)的左右向的长度之和为地砖下座(20)的左右向的长度的1/3至4/5 ;地砖下座(20)的各上部凹槽(23)及各连通槽(24)共同构成地砖主体的内部腔体; 地砖下座(20)的上表面还在其左右向中间位置上沿前后向设有I条贯穿其前后的开口向上的电线槽(25); 地砖下座(20 )还在其前后两侧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各设有I个开口朝向前后向的外侧的贯通板体上下的安装缺口(26),2个安装缺口部(26)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安装缺口(26a)和后侧安装缺口(2b);前侧安装缺口(26a)和后侧安装缺口(26b)的结构形状相互间前后对应;2个安装缺口(26)均由位于前后向外侧的贯通上下的矩形缺口( 26-1)和位于前后向内侧的呈阶梯状的弓形缺口( 26-2 )构成,所述的弓形的开口朝向前后向的外侧,且弓形缺口(26-2)的缺口上段的直径大于矩形缺口(26-1)左右向的长度2-8毫米,弓形缺口(26-2)的缺口下段的直径等于矩形缺口(26-1)左右向的长度;弓形缺口(26-2)的缺口上段与矩形缺口(26-1)的缺口上段共同构成安装缺口(26)的缺口上段,弓形缺口(26-2)的缺口下段与矩形缺口(26-1)的缺口下段共同构成安装缺口(26)的缺口下段;前侧安装缺口(26a)的矩形缺口(26-1)的前后向的长度为后侧安装缺口(26b)的矩形缺口(26-1)的前后向的长度与前侧上插接榫(21a)的前后向的长度之和;前侧安装缺口(26a)的弓形缺口(26-2)的缺口上段的后端的左右向的中部与电线槽(25)的前端口相连通;后侧安装缺口( 26b)的缺口上段的前端的左右向的中部与电线槽(25)的后端口相连通;前侧安装缺口(26a)的弓形缺口(26-2)的上端口与前侧连通槽(24a)相连通,后侧安装缺口(26b)的弓形缺口(26-2)的上端口与后侧连通槽(24b)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之一所述的一种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其特征在于电热片(5)包括导电发热带(51)和电极铜皮(52);电极铜皮(52)有2条,2条电极铜皮(52)均沿左右向设置;电热片(5)的导电发热带(51)的数量与地砖下座(20)的上部凹槽(23)的数量相同;各导电发热带(51)中均设有网格状的整体呈带状的导电发热层;2片电极铜皮(52)分别从上方压贴在各带状的导电发热层的前端和后端之上而相应作为前侧电极铜皮(52a)和后侧电极铜皮(52b);各导电发热带(51)的各个导电发热层通过2条电极铜皮(52)以并联方式电连接;环氧树脂外层(53)覆盖包围在相应的导电发热层及电极铜皮(52)的上下及 四周;带状导电发热层的相应的一个带连同相应的包覆其的环氧树脂外层(53)构成相应I条导电发热带(51);电热片(5)的电极铜皮连同包覆其的环氧树脂外层(53)成为相邻导电发热带(51)之间的连接条;从而形成结构形状与地砖主体的内部腔体的形状相对应的电热片(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7)的安装下座(71)和盖板(72)均为左右对称的注塑一体件; 安装下座(71)包括连接部(71-1)、台阶凸缘部(71-2)和下半插座部(71-3);安装下座(71)的连接部(71-1)从后方连接在下半插座部(71-3)上; 下半插座部(71-3)设有第一插头槽(71-3-1)、第二插头槽(71-3-2)、第一插针槽(71-3-3)、第二插针槽(71-3-4)和横向插槽(71-3-5); 第一插头槽(71-3-1)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左前部;第二插头槽(71-3-2)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右前部;横向插槽(71-3-5)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后侧,横向插槽(71-3-5)沿左右向设置;第一插针槽(71-3-3)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左后部;第一插针槽(71-3-3)的轴线与第一插头槽(71-3-1)的轴线相同、直径小于第一插头槽(71-3-1),第一插针槽(71-3-3)的前端与第一插头槽(71-3-1)相贯通,后端与横向插槽(71-3-5)相贯通;第二插针槽(71-3-4)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右后部;第二插针槽(71-3-4)的轴线与第二插头槽(71-3-2)的轴线相同、直径小于第二插头槽(71-3-2),第二插针槽(71-3-4)的前端与第二插头槽(71-3-2)相贯通,后端与横向插槽(71-3-5)相贯通; 安装下座(71)的连接部(71-1)设有第一线槽(71-1-1)、第二线槽(71-1-2)和铜片穿刺槽(71-1-3); 第一线槽(71-1-1)开口向上,且位于连接部(71-1)的左侧;第二线槽(71-1-2)开口向上,且位于连接部(71-1)的右侧,从而在连接部(71-1)的左右向的中部形成中间凸起部;铜片穿刺槽(71-1-3)开口向上、沿左右向设置且位于中间凸起部上;中间凸起部的前侧面也是下半插座部(71-3)的横向插槽(71-3-5)的后槽壁;第一线槽(71-1-1)的前端从后方与下半插座部(71-2)的横向插槽(71-2-5)的左端部位相连通,第二线槽(71-1-2)的前端从后方与下半插座部(71-2)的横向插槽(71-2-5)的右端部位相连通;台阶凸缘部(71-2)围绕连接部(71-1)的周向侧面的上部设置;台阶凸缘部(71-2)的后部中间和连接部(71-1)的后部中间共同设有穿线缺口(71-7),该穿线缺口(71-7)同时与连接部(71-1)的第一线槽(71-1-1)和第二线槽(71-1-2)的后端相通; 盖板(72)由位于其前部的上半插座部(72-1)和位于其后部的压板部(72-2)相连构成;压板部(72-2)的上侧面与上半插座部(72-1)的上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压板部(72-2)的下侧面高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端面; 盖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设有第一插头槽(72-1-1)、第二插头槽(72-1-2)、第一插针槽(72-1-3)、第二插针槽(72-1-4)、上侧横槽(72-1-5)和插接孔(72-1-6);上侧横槽(72-1-5)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后侧下部中部,上侧横槽(72-1-5)开口向后且沿左右向设置;上侧横槽(72-1-5)与安装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横向插槽(71-3-5)相对应,且共同形成安装座的电连接件安装槽;压板部(72-2)从后向前连接在上半插座部(72-1)的后侧的左右向中部的上部上;盖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形状与安装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形状相对应;盖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上下向的长度与安装下座(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上下向的长度相同; 第一插头槽(72-1-1)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左前部;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一插头槽(72-1-1)与安装下体(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一插头槽(71-3-1)相对应;第二插头槽(72-1-2)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右前部;上半插座部(72-1)的第二插头槽(72-1-2)与安装下体(71)的下半插座部(71-3)的第二插头槽(71-3-2)相对应; 第一插针槽(72-1-3)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左后部;第一插针槽(72-1-3)的前端与第一插头槽(72-1-1)相贯通,后端与盖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_1)的上侧横槽(72-1-5)相通;第二插针槽(72-1-4)位于上半插座部(72-1)的下表面的右后部;第二插针槽(72-1-4)的前端与第二插头槽(72-1-2)相贯通,后端与盖板(72)的上半插座部(72-1)的上侧横槽(72-1-5)相通;盖板(72)的压板部(72-2)的下侧前部设有贯穿其左右的卡接槽(72-2-1 ),且卡接槽(72-2-1)与上侧横槽(72-1-5 )相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发热式地面装饰砖,其特征在于安装下座(71)还包括第一定位板(71-4)、第二定位板(71-5)和卡接钩部(71-6);卡接钩部(71-6)从前方相后连接在下半插座部(71-3)上;卡接钩部(71-6)的卡接钩有2个,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位于左侧的第一卡接钩(71-6-1)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卡接钩(71-6-2);卡接钩部(71-6)的上下向的距离等于安装座的上下向的距离;第一卡接钩(71-6-1)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前侧的左部,第二卡接钩(71-6-2)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前侧的右部;第一^^接钩(71-6-1)与第二卡接钩(71-6-2)的结构相对应,且相对于经过安装下座(71)的前后向的中心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第一卡接钩(71-6-1)和第二卡接钩(71-6-2)上均分别设有相应的用于卡接钩收缩变形的贯通自身上下的开口向前的变形槽(71-6-3);并且第一卡接钩(71-6-1)的左侧面为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的平面,第一卡接钩(71-6-1)的钩体位于其右侧前部;第二卡接钩(71-6-2)的右侧面为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的平面,第二卡接钩(71-6-2)的钩体位于其左侧前部; 下半插座部(71-3)还设有插接限位柱(71-3-6);下半插座部(71-3)的下侧面与卡接钩部(71-6)的下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下半插座部(71-3)的左侧面与第一卡接钩(71-6-1)的左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下半插座部(71-3)的右侧面与第二卡接钩(71-6-2)的右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第一插头槽(71-3-1)为开口向上的半圆柱形的凹槽,其轴线沿前后向设置、前端与外界相通,且第一插头槽(71-3-1)的前端边沿为倒角或倒圆角;第二插头槽(71-3-2)为开口向上的半圆柱形的凹槽,其轴线沿前后向设置、前端与外界相通,且第二插头槽(71-3-2)的前端边沿为倒角或倒圆角;并且第二插头槽(71-3-2)与第一插头槽(71-3-1)沿经过安装部的前后向的中心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 第一插针槽(71-3-3)为开口向上的半圆柱形的凹槽; 第二插针槽(71-3-4)为开口向上的半圆柱形的凹槽;插接限位柱(71-3-6)有2个,2个插接限位柱(71-3-6)分左右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表面的后部; 连接部(71-1)的周向侧面的下部为铅垂设置的半圆形圆弧面,该半圆形圆弧面在左侧与下半插座部(71-3)的左侧面平滑过渡连接,该半圆形圆弧面在右侧与下半插座部 (71-3)的右侧面平滑过渡连接; 铜片穿刺槽(71-1-3)有2条,均开口向上且沿左右向设置,2条穿刺槽(71-1-3)相互间分前后设置且位于中间凸起部上;台阶凸缘部(71-2)的周边外形呈弓形; 第一定位板(71-4)基本呈向左方凸出的弧形板体,位于下半插座部(71-3)的上部左侦牝且其后端部位向左离开下半插座部(7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林葛鑫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威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