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泥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897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沿前后方向依次设有搅拌区域、加热区域和过滤物收集区域,所述加热区域与所述过滤物收集区域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搅拌区域处的池体内设有用于油泥混合物打碎搅拌的搅拌器,所述加热区域处的池体内设有用于油泥混合物加热的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油泥颗粒体积大而造成其内部的油质不能很好的溶解于水中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泥提油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池
技术介绍
含油污泥广泛产生于炼油、采油等行业,为了避免油质的浪费,往往需要对含油污泥中的油质提取利用。中国专利CN 2639298Y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包括污泥处理池,污泥处理池内沿前后方向设有加热区域和搅拌区域,加热区域和搅拌区域之间设有过滤网,在加热区域旁的污泥处理池上设有进料口 ;搅拌区域旁的污泥处理池上设有出料口。该处理装置在使用时,含油污泥和水经进料口进入加热区域,加热区域为含油污泥和水加热从而提高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含油污泥和水成油泥混合物经过滤网过滤和搅拌区域搅拌打碎,经搅拌区域搅拌打碎后的油泥混合物送往下一级过滤设备中继续过滤。·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在于含油污泥在最初进入加热区域时,含油污泥中的油泥颗粒体积比较大,此时对油泥颗粒进行加热,只能使油泥颗粒表面的油质溶解于水中,油泥颗粒内部的油质仍不能与水充分溶解,而大的油泥颗粒会被挡在过滤网前方的污泥处理池内,最终导致油泥混合物的过滤效果不好,油质回收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油泥颗粒体积大而造成其内部的油质不能很好的溶解于水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含油污泥处理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沿前后方向依次设有搅拌区域、加热区域和过滤物收集区域,所述加热区域与所述过滤物收集区域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搅拌区域处的池体内设有用于油泥混合物打碎搅拌的搅拌器,所述加热区域处的池体内设有用于油泥混合物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的搅拌器为浆式搅拌器。所述加热区域与所述过滤网之间设有用于油泥混合物沉淀的储料间隙。所述的过滤网后方的过滤物收集区域内设有用于将过滤后的油泥混合物由池体内泵出的渣浆泵。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池体上的换热架,所述换热架包括其前、后端分别设置的热水总出管、热水总进管以及设置于热水总出管与热水总进管之间的多个换热管。所述的热水总进、出管的长度延伸方向均沿池体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热水总进管上连通有多个长度延伸方向均沿池深方向延伸的后连接支管,所述热水总出管上连通有多个长度延伸方向均沿池深方向延伸的前连接支管,所述的各换热管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于各后连接支管和与其对应的前连接支管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油泥混合物由进料口进入池体内,先由搅拌区域的搅拌器对其进行搅拌打碎,把油泥混合物中的油泥颗粒打碎成易于加热和过滤的油泥水,然后加热区域对油泥水进行加热。由于含油污泥的油泥颗粒已经被打碎,所以原有大体积油泥颗粒内部的油质也可以很好的在水中溶解,在水中溶解的油质和小油泥颗粒再由过滤网进行过滤,提高了油质的回收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含油污泥处理池的实施例如如图f 4所示包括池体7,池体7内沿前后方向依次设有搅拌区域I、加热区域2和过滤物收集区域8,所述的加热区域2与所述过滤物收集区域8之间设有过滤网3,搅拌区域I内设有用于油泥混合物打碎搅拌的搅拌器4,加热区2域内设有用于油泥混合物加热的加热装置5。上述实施例中的搅拌器4为浆式搅拌器且搅拌器的数量为两个,搅拌器4设置于搅拌器支架41上,搅拌器支架41的两端通过螺母可拆固连于池体7上。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的搅拌器4还可以是涡轮式搅拌器或螺旋式搅拌器;当然所述的搅拌器4也可以直接固连于池体7上。上述实施例中的加热区域2与所述过滤网3之间设有用于油泥混合物沉淀的储料间隙6。油泥混合物中不能由过滤网3过滤出去的较大油泥颗粒可以沉淀在储料间隙中,等大油泥颗粒堆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采用挖掘机进行挖掘。上述实施例中的过滤网3后方的过滤物收集区域8内设有用于将过滤后的油泥混合物由池体7内泵出的渣浆泵(图中未标出)。上述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5包括设置于所述池体7上的换热架57,换热架57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并列设置的悬挂梁51和悬挂梁51下方对应固连的管板56,悬挂梁51的沿池体7宽度方向的两端通过螺母可拆卸固连于所述池体7上,所述换热架57的前、后端分别设有长度沿池体7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热水总出管52和热水总进管53,所述热水总进管53上连通有多个长度长度延伸方向均沿池深方向延伸的后连接管55,所述热水总出管52上连通有多个长度延伸方向均沿池深方向延伸的前连接管(图中未标出),各后连接管55与对应的前连接管之间并列连通有多个长度方向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换热管54,管板56上开设有供对应换热管54穿设的固定孔,相邻换热管54的横纵间隔均相等。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加热装置5还可以是于加热区域2处池体7下部设置的加热炉;当然所述的热水总进、出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还可以沿其它方向延伸;所述的前、后连接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还可以与池深方向成一定夹角;所述的换热管54的设置方向也可以与前后方向成一定夹角。图中件31是供过滤网3可拆装配的滑槽。使用时,油泥混合物由两个搅拌器4间的位置注入,搅拌器4对油泥混合物进行充分的搅拌,使油泥混合物形成易于加热和过滤的油泥水,同时搅拌器4的搅拌可以防止油泥水的沉降,使油泥水以湍流形式流动,易于和换热管54中的热水进行热传递。热水通过热水总进管53进入,流经后连接管55、换热管54然后流至加热装置5前端的前连接管和 热水总出管52,热水走换热管53内,油泥水走换热管53外,热量通过换热管53的管壁进行传递,这种逆流式换热管53的设计使换热管的效率更高。加热区域2和过滤网3之间的储料间隙可以存放过滤出的大颗粒油泥,当大颗粒油泥堆放到一定量时,通过挖掘机挖出油泥堆。经过过滤后的油泥水被渣浆泵送往下一级的处理设备中。在该污泥处理池长时间的使用后,还可以将搅拌器4、加热装置5和过滤网3拆除,然后对池体7进行彻底的清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含油污泥处理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沿前后方向依次设有搅拌区域、加热区域和过滤物收集区域,所述加热区域与所述过滤物收集区域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搅拌区域处的池体内设有用于油泥混合物打碎搅拌的搅拌器,所述加热区域处的池体内设有用于油泥混合物加热的加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器为浆式搅拌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域与所述过滤网之间设有用于油泥混合物沉淀的储料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网后方的过滤物收集区域内设有用于将过滤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旭祝道宽何占军王反修童选宁金东旭金娟李冬捷董正旭崔忠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五一社区服务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