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嵌入式电极侧向场激励的FBAR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60777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4 0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电极侧向场激励的FBAR,包括由衬底和铺设于衬底底部的掩膜层构成的衬底层,衬底顶部铺设有支撑膜层,衬底层开有通孔,支撑膜层上铺设有压电薄膜层,压电薄膜层上嵌有至少一对金属电极;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FBAR的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FBAR技术可以实现寄生模式频谱的搬移,使器件获得较高的品质因数以及纯剪切波模式谐振,在具体应用时具有传感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在液相环境中能保持较高Q值,尤其适合于生物传感领域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电传感
,具体涉及ー种基于嵌入式电极侧向场激励的FBAR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压电谐振、压电传感技木,其工作原理类似石英晶振,只是压电层采用薄膜沉积的エ艺制备,而非石英晶振所采用的将石英片切割、减薄的技木。FBAR采用射频微机械エ艺制备,可用于射频滤波器和射频传感器等领域。FBAR按工作模式可分为纵波模式和剪切波模式,纵波模式常用于射频滤波器应用,而剪切波模式常用于射频传感器应用,尤其是需工作于液相环境的生物传感器应用。剪切波模式的FBAR按结构又可分为压电薄膜c轴倾斜生长和侧向场激励两大类,其中侧向场激励剪切波模式的FBAR通过外界施加的侧向电场,在压电薄膜体内激励起沿厚度方向传输的 剪切波驻波谐振,具有制备エ艺简单、成品率高、温度特性稳定、在液相环境中损耗小、可集成、可制作成传感阵列等优点,正受到生物传感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实际应用中剪切波模式的FBAR虽然比纵波模式的FBAR在液相环境中使用时具有更高的Q值(品质因数),但其Q值仍然比空气中的Q值要低很多。这是因为在剪切波模式的FBAR器件中,往往存在主剪切波和纵波及其他寄生波同时存在的混合模式。这ー混合模式的存在是因为电场在压电薄膜中的分布并非理想地垂直于厚度方向,尤其在电极下方及边缘处,从而使得主谐振频率为混合模式,而非纯剪切波模式。因此,作者A. D. Wathen、F. Munir 和 ff. D. Hunt 在标题为 Trapped hybrid modes in solidly mountedresonators based on c-axis oriented hexagonal crystals (Journal of AppliedPhysics, 2010, 108 (11) : 114503)的文章中详细论述了混合模式的存在是导致剪切波模式FBAR传感器在液相环境中使用时Q值不高的主要原因。电极是压电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极的结构会直接影响压电传感器的品质因数和动态阻抗等关键參数,进而影响传感器的频率稳定性和负载测量范围。公开号为CN10125728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ー种压电晶体谐振器电极形状设计方法以及公开号为CN10152043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ー种具有椭圆电极的压电体声波传感器,这两种技术均在剪切模式下,通过对电极的优化设计改善了品质因数;但是仍无法解决由于剪切模式侧向场激励的寄生振动产生的如上表面波、次表面波、寄生纵波等杂波导致寄生干扰过大的问题。公开号为CN10180052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ー种具有非対称叉指结构的剪切模式FBAR,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寄生干扰,但仍无法完全消除寄生干扰,主谐振频率仍被寄生模式干扰,主剪切波和纵波及其他寄生波同时存在使得谐振模式不纯、频率分辨率较差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器件的Q值以及频率检测的准确度,而在作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传感器设计中,上述两个指标是影响传感器性能的关键參数;并且这种结构复杂,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电极侧向场激励的FBAR及其制作方法,能够获得纯剪切模式谐振,提高器件的品质因数。—种基于嵌入式电极侧向场激励的FBAR,包括由衬底和铺设于衬底底部的掩膜层构成的衬底层,所述的衬底顶部铺设有支撑膜层,所述的衬底层开有通孔,所述的支撑膜层上铺设有压电薄膜层,所述的压电薄膜层上对应通孔的区域内嵌有至少ー对金属电极。所述的衬底为硅衬底或神化镓衬底,衬底的厚度为25(Γ400 μ m。所述的掩膜层和支撑膜层均采用氮化硅或ニ氧化硅等制成;所述的掩膜层的厚度为3 5 μ m。所述的压电薄膜层采用氮化铝、氧化锌或PZT (锆钛酸铅)制成,优选地,压电薄膜层采用氮化铝或氧化锌制成;适合于用磁控溅射技术制成Q值高,机电耦合系数适合的压电薄膜。压电薄膜层和支撑膜层的厚度主要影响器件的剪切模式主谐振频率,优选地,所述的压电薄膜层的厚度为20(T5000nm,支撑膜层的厚度为10(T300nm。金属电极采用铝、钥、金、白金等金属制成,优选地,所述的金属电极采用铝制金属电极或钥制金属电极;与压电薄膜匹配良好,声学性能佳,适合制备高性能的FBAR器件。金属电极宽度主要影响寄生模式高次模之间的频率间隔,优选地,所述的金属电极的宽度为5 40 μπι。电极嵌入到压电薄膜中的深度和金属电极厚度主要影响寄生模式整体频谱的搬移以及各高次模之间的频率间隔。优选地,所述的金属电极嵌入至压电薄膜层的深度为5(T200nm,金属电极的厚度为5(T200nm。金属电极的间距主要影响主谐振频率与其高次模之间的频率间隔,优选地,任一对金属电极的两个金属电极均为平行并排设置,且间距为5 40 μ m。所述的FBAR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选取衬底,对衬底清洗后烘干;(2)利用LPCVD (低压化学汽相淀积)技术在衬底的顶面和底面分别生长ー层薄膜;其中,生长于衬底顶面的薄膜作为支撑膜层,生长于衬底底面的薄膜作为掩膜层;(3)利用RIE (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在掩膜层上干法刻蚀出ー腐蚀窗;然后用氢氧化钾溶液对腐蚀窗区域内的衬底进行湿法刻蚀,直至衬底剩余厚度为10-20 μπι之间;(4)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支撑膜层上沉积ー层薄膜作为压电薄膜层;然后在压电薄膜层上均匀涂覆正性抗蚀剂,进而在压电薄膜层上对应腐蚀窗的区域内光刻出至少ー对电极窗ロ,且保留在压电薄膜层除电极窗ロ以外的区域上的正性抗蚀剂;(5)利用RIE技术对压电薄膜层进行干法刻蚀,从而在电极窗ロ处对应刻蚀出坑槽;然后在压电薄膜层上沉积金属,从而在坑槽内形成嵌入式的金属电极;(6)用腐蚀溶液溶解压电薄膜层上的正性抗蚀剂,沉积在正性抗蚀剂上的金属会 随正性抗蚀剂的溶解而剥离;最后利用ICP (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技术干法刻蚀掉腐蚀窗区域内剰余厚度的衬底。本专利技术的FBAR技术可以实现寄生模式频谱的搬移,使器件获得较高的品质因数以及纯剪切波模式谐振,在具体应用时具有传感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在液相环境中能保持较高Q值,尤其适合于生物传感领域应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FBAR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FBAR的制作エ艺流程示意图。图3为传统侧向场激励FBAR的导纳频率响应特性图。图4为传统侧向场激励FBAR主谐振模式和寄生模式所在的区域分布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侧向场激励FBAR的导纳频率响应特性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相关机理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所不,一种基于嵌入式电极侧向场激励的FBAR,包括由娃衬底I和铺设于娃衬底I底部的掩膜层2构成的衬底层,硅衬底I顶部铺设有支撑膜层3,衬底层开有通孔6,支撑膜层3上铺设有压电薄膜层4,压电薄膜层4上对应通孔6的区域内嵌有ー对金属电极5。本实施方式中,娃衬底的厚度为350 μ m,掩膜层和支撑膜层均米用氮化娃制成,掩膜层的厚度为4. 5 μ m,支撑膜层的厚度为250nm ;压电薄膜层采用氧化锌制成,厚度为790nm;金属电极采用铝金属电极,厚度为150nm,宽度为40 μ m,嵌入深度为120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浩朱琦周剑冯斌王德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