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117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1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光伏连接器,包括公插及与公插配合的母插,公插包括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一端延伸的插入部,母插包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及位于对接部内部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为平面与弧面相结合的形状,所述插入部的外部形状与对接口的形状相同,这样可避免不同型号的公插与母插配合,保证光伏连接器装配正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光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光伏连接器种类繁多并且结构类似,操作人员在组装公插与母插时,容易将不同型号的公插与母插组装在一起,并且不容易及时发现纠正。这样不同型号的公插与母插的插套和插针实际上有可能没有接触或是接触不够稳定,容易导致信号无法传递或信号中断。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伏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公插与母插误插入的光伏连接器。相应地,本技术的一种光伏连接器,包括公插及与公插配合的母插,所述公插包括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一端延伸的插入部,所述母插包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及位于对接部内部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为平面与弧面相结合的形状,所述插入部的外部形状与对接口的形状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插内收容有插套,所述母插内收容有插针,插套与插针接触以实现电性导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套具有第一接合部,所述插针具有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套接在第二接合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都为圆柱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插、母插各包括一橡胶材料制成的堵头,所述堵头包括封闭公插或母插上具有的密封口的配合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插、母插各包括一软性塑胶制成的内爪,所述堵头还包括位于封闭口外侧的套接部,所述内爪套接在套接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爪由尼龙PA66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爪具有沿径向向外张开的若干爪部,该若干爪部可在受到外力时向内收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入部的外围设有扣持臂,所述对接部设有与扣持臂扣合的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母插对接口设置为防误插形状,可避免不同型号的公插与母插配合,保证光伏连接器装配正确。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光伏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光伏连接器中公插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光伏连接器中母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光伏连接器中公插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光伏连接器中母插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图I所示,本技术光伏连接器100包括公插10及与公插10互配的母插20。如图2和图4所示,公插10包括绝缘壳体11、卡圈12、插套13、堵头14、内爪15及后罩16。绝缘壳体11包括主体部111及自主体部111 一端向前延伸的插入部112,插入部112的外围设有自主体部突出的扣持臂113,扣持臂113的末端设有卡钩114。插入部112的内部具有容纳腔115,该容纳腔115向后贯穿主体部111并于主体部111的另一端形成密封口 116。卡圈12首先沿密封口 116进入并定位于容纳腔115内,然后插入插套13,插套13包括圆柱状的第一接合部131,第一接合部131后端周边设有倒刺132以与卡圈12卡接。堵头14由橡胶材料制成,包括封闭密封口 116的配合部141及供内爪15套接的套接部142。堵头14耐腐蚀并且耐老化,可有效防止水从密封口 116进入公插10内部。内爪15为柔性塑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韧性,不易发生断裂。优选地,内爪采用尼龙PA66材料制成。内爪15具有沿径向向外张开的若干爪部151,线缆(未图示)可通过内爪15、堵头14进入各纳腔115并被插套13后部具有的U形夹持部133所夹持。最后将后罩16通过螺纹与主体部111连接,后罩在拧入过程中,内爪15的爪部151向内收拢从而夹紧电缆,防止其因外力而脱离光伏连接器。由于爪部151具有良好的韧性,在收拢过程中不易发生折断,可以很好的夹紧电缆。如图3和图5所示,母插20包括绝缘本体21以及收容于绝缘本体21内的插针22。绝缘本体21包括基部211、位于基部211 —端的对接部212以及贯穿基部211与对接部212的收容空间213。基部211与对接部212接合处设有凹槽214,凹槽214的外部设有连接基部211与对接部212的阻挡部215。对接部212径向两侧设有与公插10上的扣持臂113相扣持的通孔216,扣持臂113上的卡钩114进入凹槽214以将公插10与母插20锁止,阻挡部215位于卡钩114的外侧,这样可以防止人手误操作而相向挤压卡钩114造成公插10与母插20意外脱落。当需要打开公插10与母插20时,只能使用专用工具伸入卡钩114与阻挡部215之间的空间才能够将两者打开。另外,对接部212内供插入部112插入的对接口 217设置为防误插形状,优选地,对接口为弧面与平面相结合的形状,只有插入部112的外部形状与对接口 217形状吻合才能够插入。此时,插套13与插针22接触以实现电性导通。防止不同型号的公插与母插配合而导致信号无法传输或传输不够稳定。公插10在插入部112的后端套接有防水环17以防止水进入母插20的收容空间213内。母插20基部211的结构与公插10主体部111的结构大致相同并且母插20也设有卡圈、堵头、内爪及后罩这些与公插10相同的部件,相应的连接方式及功效已在前面叙述,在此不再赘述。插针22具有圆柱状的第二接合部221,由于第二接合部221的直径小于第一接合部131的直径,公插10与母插20扣合后,第一接合部131将套接在第二接合部221上以实现电性接触。本技术光伏连接器的母插对接口设置为防误插形状,可避免不同型号的公插与母插配合,保证光伏连接器装配正确。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 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光伏连接器,包括公插及与公插配合的母插,所述公插包括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一端延伸的插入部,所述母插包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对接部及位于对接部内部的对接ロ,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ロ为平面与弧面相结合的形状,所述插入部的外部形状与对接ロ的形状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内收容有插套,所述绝缘本体内收容有插针,插套与插针接触以实现电性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具有第一接合部,所述插针具有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套接在第二接合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都为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