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可靠的低功耗延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0659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1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单可靠的低功耗延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源端口P、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容C1以及继电器J,继电器J包括两个常开触点K1和K2,二极管D1和电容C1的输入端并联有相互串联的双向可控硅S1和双向二极管S2,常开触点K1并联在双向可控硅S1的两端,常开触点K2与电阻R4串联后并联在电容C1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能获得所需的延迟时间,同时提高延迟的精确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延时电路,具体是一种简单可靠的低功耗延时电路
技术介绍
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主要是通过改变R或C的大小来调整,但由于延时电路简单,存在着延时时间短和精确度不高的缺点。对于需要延时时间较长且要求准确的场合来说,简单的RC电路根本不能满足要求,此时就需要借助继电器来实现。继电器是一种用电流控制的开关装置,是各种自动控制电路中必不可少的执行器件。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继电器线圈通电后,线圈中的铁芯产生强大的电磁力,吸动衔铁带动簧片,使触点1、2断开,1、3 接通。当线圈断电后,弹簧使簧片复位,使触点1、2接通,1、3断开。我们只要把需要控制的电路接在触点1、2间(1、2称为常闭触点)或触点1、3间(称为常开触点),就可以利用继电器电路的延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低功耗延时电路,解决了以往延时电路延时时间短,精确度不闻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简单可靠的低功耗延时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源端口 P、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容Cl以及继电器J,继电器J包括两个常开触点Kl和K2,二极管Dl和电容Cl的输入端并联有相互串联的双向可控硅SI和双向二极管S2,常开触点Kl并联在双向可控硅SI的两端,常开触点K2与电阻R4串联后并联在电容Cl的两端。常开触点Kl与电源端口 P之间接延时电器W,比如,冰箱、照明设备等。所述电阻R2与电容Cl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2。所述双向二极管S2与常开触点Kl之间连接有电阻R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继电器来实现延时功能,首先是对电容Cl充电,当达到双向二极管S2的转折电压后,双向二极管S2导通并触发双向可控硅SI导通,使继电器J吸合,常开触点Kl、K2闭合,延时电器W导通开始工作,延时时间可以通过改变电阻R2和电容Cl的大小来调整,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所需的延迟时间,还提高了延迟的精确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源端口 P、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容Cl以及继电器J,继电器J包括两个常开触点Kl和K2,二极管Dl和电容Cl的输入端并联有相互串联的双向可控硅SI和双向二极管S2,常开触点Kl并联在双向可控硅SI的两端,常开触点K2与电阻R4串联后并联在电容Cl的两端。本实施例的电阻R2与电容Cl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2。本实施例的电容C2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2。本实施例的双向二极管S2与常开触点Kl之间连接有电阻R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接通电源,整个电路对电容Cl进行充电,当电容Cl两端的电压达到双向二极管S2的转折电压后,双向二极管S2导通并触发双向可控硅SI导通,使继电器J吸合,于是常开触点Kl、K2闭合,双向可控硅SI被短路,延时电器W导通开始工作,延时时间可以通过改变电阻R2和电容Cl的大小来调整。如上所述,则能很好地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单可靠的低功耗延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源端ロ P、ニ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容Cl以及继电器J,继电器J包括两个常开触点Kl和K2,ニ极管Dl和电容Cl的输入端并联有相互串联的双向可控硅SI和双向ニ极管S2,常开触点Kl并联在双向可控硅SI的两端,常开触点K2与电阻R4串联后并联在电容Cl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蓝讯宝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