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邬建东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铃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032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1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铃铛,包括一本体(1),一铃盖(2),其特征在于:本体(1)上装有一电机(3),电机(3)的一端连接一蜗轮(4),蜗轮(4)的下方设有一传动轴(5),所述的传动轴(5)设有一齿轮(6),蜗轮(4)与齿轮(6)相衔接,传动轴(5)的中间位置设有一撞击块(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的同时可以实现传统铃铛的响铃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铃铛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铃铛大多都是通过手动操作来实现其发出铃声的功能,如果要持续响铃,需要不停地进行手动操作,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进行了有益地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铃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动铃铛,包括一本体(I),一铃盖(2),其特征在于本体⑴上装有一电机(3),电机(3)的一端连接一蜗轮(4),蜗轮(4)的下方设有一传动轴(5),所述的传动轴(5)设有一齿轮¢),蜗轮(4)与齿轮(6)相衔接,传动轴(5)的中间位置设有一撞击块⑵。进一步地,所述的本体(I)上还设置一电池槽,一内螺纹孔(8),本体的下端通过卡扣连接一端盖(2)。进一步地,所述的铃盖(2)上端开设一孔(12),一中空的螺栓(10)穿过该孔(12),按钮开关(11)插入于中空的螺栓(10)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的同时可以实现传统铃铛的响铃功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本体;2.铃盖;3.电机;4.蜗轮;5.传动轴;6.齿轮;7.撞击块;8.内螺纹孔;9.底盖;10.螺检;11.按钮开关;12.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所示,本体的支架上装有一电机,电机的一端连接一蜗轮,蜗轮的下方设有一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设有一齿轮,蜗轮与齿轮相衔接,传动轴的中间位置设有一撞击块。本体还设置一电池槽,一内螺纹孔,本体的下端通过卡扣连接一端盖,用于固定电池。铃盖上端开设一孔,一中空的螺栓穿过该孔,按钮开关插入于中空的螺栓内,旋入内螺纹孔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按动按钮开关,此时正负极相接触实现通电,通电后电机实现转动,转动时电机轴上一端的蜗轮也随即转动,当蜗轮与衔接的齿轮实现转动时,同时带动传动轴上的撞击块360度地不停旋转,而撞击块旋转时便会碰撞上撞击片,通过撞击块的使得撞击片上的头撞击在铃盖的内壁上,此时不停的发出清脆的铃铛声。想停止铃铛声的工作时,再次按动按钮开关,此时,电源切开便停止了本技术的工作。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电动铃锆,包括一本体(I), ー铃盖(2),其特征在于本体(I)上装有ー电机(3),电机(3)的一端连接ー蜗轮(4),蜗轮(4)的下方设有ー传动轴(5),所述的传动轴(5)设有ー齿轮(6),蜗轮(4)与齿轮(6)相衔接,传动轴(5)的中间位置设有ー撞击块(7)。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邬建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