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手推车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44331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童手推车骨架,包括一底架、其前端连接一前轮组,后侧连接一对后轮组,而于所述前轮组与后轮组之间设置一第一轴接部,且于该对后轮组之间分别设置一第二轴接部及一第三轴接部;左后侧支架和右后侧支架,其下端与第三轴接部枢接,包括一关节组用以控制该婴童手推车骨架右侧的展开固定及收折状态;一连杆架,其下端枢接于该第一轴接部,两侧上端则分别与该左侧支架与右后侧支架枢接;一座位,系连接于该左后侧支架与右后侧支架之间供婴童乘坐。其优点为:1.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支撑稳定性;2.连杆架的上端或座位的下端装置有避震器,供吸收震动力,能够产生良好的避震效果,可使乘坐于车中的婴儿免于颠簸,方便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婴童手推车骨架,特别是ー种可展开固定状态,供置放承载婴童的座位,及一可折收以减少材积的支撑骨架。技术背景婴童手推车是为针对幼儿所设计的交通工具,利用各杆件相互枢转,为了使收置和运送方便,婴儿车可靠拢收折以有效地减少运送或收藏所占的空间。但现行的婴童手推车骨架的组成杆件过于复杂,不仅组装较为费时,且在收折时,各杆件之间的枢转隐藏着夹手的安全问题,有待改善。中国专利200910157910. X公开了ー种婴儿车骨架收折结构,其组件包括有设有远程控制机构的手推架;通过枢转座与所述手推架枢接的后脚架;锁掣机构,所述锁掣机构设置于手推架与后脚架之间,包括定位滑套和驱动定位组,所述定位滑套可滑动地套装设于所述后脚架上;前脚架,其上端与所述定位滑套连接;固定架,连接于前脚架与后脚架之间;支撑架,连接于手推架与定位滑套之间,其优点在于,可通过方便地控制锁掣机构的锁掣与释放,并实现骨架的展开与收折,且无论是处于何种状态,锁掣机构的锁定可将骨架牢固且不会自动展开,方便实用;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锁掣机构与后脚架滑动连接的时候,往往存在较大的摩擦,且支撑架也经常不能收放至预定位置从而收放上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成简单且具有较好支撑稳定性的婴童手推车骨架。一种婴童手推车骨架,包括一底架、其前端系连接一前轮组,后侧连接一对后轮组,而于所述前轮组与后轮组之间设置一第一轴接部,且于该对后轮组之间分别设置一第ニ轴接部及一第三轴接部;一左后侧支架,其下端系与所述第三轴接部枢接,所述左后侧支架包括一关节组,藉所述关节组控制该婴童手推车骨架右侧的展开固定及收折状态;一右后侧支架,其下端系与所述第三轴接部枢接,所述右后侧支架包括一关节组,藉所述关节组控制该婴童手推车骨架右侧的展开固定及收折状态;ー连杆架,其下端系枢接于该第一轴接部,两侧上端则分别与该左侧支架与右后侧支架枢接;一座位,系连接于该左后侧支架与右后侧支架之间供婴童乘坐。其中该连杆架的两侧上端或该座位的下方系设有ー避震器,所述避震器系分别装置于该连杆架的上端侧,其避震器可为ー压缩弹簧或为ー气压棒。该左后侧支架包括一下支杆及上支杆,所述的下支杆下端系与该第二轴接部枢接,其上端则与该关节组连接,该上支杆下端与该关节组连接,并且向上延伸一握持部供操作者握持推动。该右后侧支架包括一下支杆及上支杆,所述下支杆下端系与第三轴接部枢接,上端与所述关节组连接,所述上支杆下端与关节组连接,并向上延伸一握持部供操作者握持推动。所述左后侧支架及该右后侧支架系分别设ー连接座供可拆卸地连接该座位。所述底架系与地面的夹角不大于15度;其中所述底架包括一中间支杆及一后横 向支杆,所述的中间支杆后端略呈垂直的连接后横向支杆,并于两侧连接该后轮组、一第二轴接部及第三轴接部。其中该中间支杆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一横向的延伸段,藉由所述的延伸段组接该前轮组。所述上支杆与所述握持部关系设有一高度调整机构。本技术所述婴童手推车骨架,其优点如下I.仅仅利用底架,左、右后侧支架,连杆架和座位形成婴童手推车骨架,其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支撑稳定性;2.上下支杆可以方便地收折,且支撑架下方设有前轮组和后轮组,可方便手推车从桌底推进及移出;3.连杆架的上端或座位的下端装置有避震器,供吸收震动力,能够产生良好的避震效果,,可使乘坐于车中的婴儿免于颠簸,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述骨架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骨架展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骨架展开及避震器构件分解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骨架折收过程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为本技术所述骨架收折动作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为本技术所述骨架收折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说明I I底架|2: I左后侧支架 3 右后侧支架4: 连杆架 5: 避震器 6: 座位 10:支撑骨架 11:中间支杆 12:后横向支杆 13: 前轮组14:第一轴接部 15:延伸段16: 后横向支杆 17: 后轮组18:第二轴接部 19:第三轴接部21下支杆 _22:上支杆 _23:关节组 24:握持部31下支杆 >2:上支杆 :33:关节组 40:连动件 51:套筒52:弹簧 61:連接座 100:展开状态 ’ 200[收折状态 「 1_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述婴童手推车支撑骨架10,包括有一展开固定状态100,以支撑座位6供婴童乘坐,及ー收折状态200,供操作者方便收置支撑骨架10,其组件至少包括一底架I、一左后侧支架2、一右后侧支架3及一连杆架4。如图I所示,底架I在婴童手推车支撑骨架10于展开固定状态100时与地面的倾斜夹角不大于15度,所述的底架I可包括一体成型或组接而成的一中间支杆11及ー对后横向支杆12、16。如图2,中间支杆11的前端可单ー连接前轮组13,以形成三角底面支撑,中间支杆11并于中段位置设置ー第一轴接部14,为增加支撑稳定度,于中间支杆11前端两侧分别横向地连接延伸段15,藉由延伸段15组接前轮组13,以构成四角底面支撑,増加整体的支撑底面面积而获得较佳的稳定度,可避免支撑骨架10的倾倒翻覆。中间支杆11的后端系呈垂直的连接两后横向支杆12、16,并于其两侧连接后轮组 17、一第二轴接部18及一第三轴接部19。如图2、4所示,左后侧支架2,一端系与第二轴接部18枢接,该左后侧支架2包括一下支杆21、上支杆22以及ー关节组23,其中下支杆21的下端系与第二轴接部18枢接,上端则与关节组23连接,上支杆22下端与关节组23连接,并向上延伸组接或形成握持部24,供操作者握持推动支撑骨架10。所述的握持部24与上支杆22之间系设有高度调整机构,使握持部24可相对于上支杆22滑动地调整高度位置,以适合不同高度的使用者。该关节组23系为习用可锁定及释放结构,藉以控制左后侧支架2之上、下支杆21、22的展开固定及朝底架I靠拢折收。如图4所示,右后侧支架3,其下端与另ー侧的第三轴接部19枢接,右后侧支架3包括一下支杆31、上支杆32以及ー关节组33 ;其中下支杆31的下端系与第三轴接部19枢接,上端则与关节组33连接,上支杆32下端与关节组33连接,并向上延伸组接或形成握持部24,供操作者握持推动,该关节组33系为现有的可锁定及释放结构,藉以控制右后侧支架3的上、下支杆31、32的展开固定及朝底架I靠拢折收。连杆件4,系略呈n字型,下端枢接于第一轴接部14,上端侧分别与左、右后侧支架2、3内侧面枢接,特别是位于关节组23、33的位置,在本实施例当中,该连杆架4藉由ー连动杆40与左、右支架2、3内侧面枢接。座位6,装置于左、右后侧支架2、3内侧之间,特别是于关节组23、33的内侧设置连接座61供可拆的装置座位6,或者直接以织布构成座位6,装置于左、右后侧支架2、3内侧之间供承载婴童。更进一歩地,可利用连杆架4的上端或座位6的下端装置一避震器5,供吸收震动力,以产生避震效果。如第3图所示,将ー避震器5装置于连杆架4的上端,所述的避震器5可为ー压缩弹簧、橡胶或气压棒,在本实施例中,系可利用套筒51内装置弹簧52伸縮方式达到避震效果。支撑骨架10于展开位置吋,由于底架I与地面略呈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童手推车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架、其前端连接一前轮组,后侧连接一对后轮组,而于所述前轮组与后轮组之间设置一第一轴接部,且于该对后轮组之间分别设置一第二轴接部及一第三轴接部; 一左后侧支架,其下端与第三轴接部枢接,所述左后侧支架包括一关节组,藉所述关节组控制该婴童手推车骨架右侧的展开固定及收折状态; 一右后侧支架,其下端与第三轴接部枢接,所述右后侧支架包括一关节组,藉所述关节组控制该婴童手推车骨架右侧的展开固定及收折状态; 一连杆架,其下端枢接于该第一轴接部,两侧上端则分别与该左侧支架与右后侧支架枢接; 一座位,系连接于该左后侧支架与右后侧支架之间供婴童乘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婴童手推车骨架,其特征在于连杆架的两侧上端或该座位的下方设有避震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婴童手推车骨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避震器分别装置于该连杆架的上端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婴童手推车骨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避震器为一压缩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婴童手推车骨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避震器为一气压棒。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婴童手推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泰洪圣博周富蓬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