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淋系统的喷淋臂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740641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作用于被清洗物表面上的水流均匀一致的喷淋系统的喷淋臂。所述喷淋系统的喷淋臂为长条形结构,具有壳体和位于壳体中央的进水口,进水口用于连接供水管,壳体上有多个喷淋孔,其中,该喷淋孔设置在喷淋臂的上下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以位于进水口左前和右后呈对边配置的喷淋孔为第一组,以位于进水口右前和左后呈对边配置的喷淋孔为第二组,所述第一组喷淋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组喷淋孔的数量不同。其通过改进清洗机消毒机的喷淋系统的喷淋臂结构及喷淋孔,以使水循环系统与风循环系统的流体达到均衡,从而改善对清洗物的清洗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喷淋系统的喷淋臂
技术介绍
通常,医疗机构需要时常对止血钳、镊子、呼吸管道、麻醉管道、牙科手机、药筒、消毒盘等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目前大多使用清洗消毒机来进行清洗,但是,对医用清洗消毒机进行喷淋效果评测时,大多采用目测法来测算出单位时间内喷淋臂的转动圈数,对喷淋情况进行测试,这样无法起到均匀的冲洗喷淋效果,而且目测法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以往的清洗消毒机基本上依据设计手册和相关规范的经验参数和公式来设计的,而无法使其喷淋系统达到最佳的水力喷射效果。研究表明,清洗效果实际上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水流的压力和均匀性,好的清洗效果需要使喷淋系统作用于被清洗物表面的水流均匀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作用于被清洗物表面上的水流均匀一致的喷淋系统的喷淋臂。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淋系统的喷淋臂,其为长条形结构,具有壳体和位于壳体中央的进水口,进水口用于连接供水管,壳体上有多个喷淋孔,其中,该喷淋孔设置在喷淋臂的上下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以位于进水口左前和右后呈对边配置的喷淋孔为第一组,以位于进水口右前和左后呈对边配置的喷淋孔为第二组,所述第一组喷淋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组喷淋孔的数量不同。据此,由于喷淋孔喷出清洗液而产生了反作用力,因此数量多的第一组喷淋孔产生的反作用力必然大于第二组数量少的喷淋孔产生的反作用力,由此产生对喷淋臂的反作用力、即孔数多的一侧的驱动力大于喷淋孔数小的一侧的驱动力,使得喷淋臂能够以进水口为中心而绕其水平旋转,使位于不同位置的被清洗物的表面都能够得到清洗。优选为,壳体包括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形成随着远离进水口而宽度逐渐变小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形成的向外突出的侧部,喷淋孔分布在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部上。据此,将喷淋臂设置成带有向外突出的侧部的长条状,这样使喷淋孔配置为立体多方位喷射,设置于侧部的喷淋孔倾斜喷射向侧方,而设置于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喷淋孔则垂直向上下方向喷射,使得清洗液多角度多方位喷射,对被清洗物的喷淋更加均匀。优选为,在以进水口为中心的喷淋孔的数量多的一组中,位于侧部上的喷淋孔的数量多于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喷淋孔的数量。这样,倾斜向侧向喷射的孔较多,易于产生使喷淋臂旋转的驱动力。优选为,在侧部上的位于喷淋臂的左右顶端的位置也形成有喷淋孔。在喷淋臂的两端部的倾斜侧部设有喷淋孔,该位置的喷淋孔增大了喷淋臂的喷淋范围,实现了广角喷淋。优选为,进水口内部形成有凹槽部。通过将凹槽部设置在喷淋臂的进水口的内壁上,用于使得设置在进水口上的管路中的清洗液冲击到该凹槽部上,从而均匀地分流到喷淋臂的左右两侧的喷淋孔,再向被清洗物喷淋出。优选为,进水口为旋转卡扣式结构,供水管与进水口卡扣连接。据此,使得设有凹槽部的进水口的连接结构更为简便实用。优选为,数量少的所述第二组喷淋孔中,至少在以进水口为中心的一侧,具有靠近进水口设置的喷淋孔。因为喷淋臂中间部分一般是喷淋的重点,所以通过增加喷淋臂中间部分的喷淋 孔,可以达到更好的喷淋效果。优选为,壳体由上下两部分连接而成。由此使得喷淋臂可由上下两部分结合而成,有利于制造。优选为,从中央到两端,壳体的宽度逐渐变小。 中央的水量大,所以上述设置能使得喷淋臂内部的水流均匀一致。本技术通过对喷淋臂的结构和喷淋孔配置关系进行设置,能使喷淋臂利用压差自动旋转、喷射孔多角度喷射,且能够使得喷淋臂水压与气压一致,而均匀地向被清洗物喷射出清洗消毒液,从而达到良好的清洗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表示本技术的清洗消毒机喷淋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表示清洗消毒机清洗小车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表示清洗消毒机清洗小车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表示从斜上方观察喷淋臂的喷淋孔配置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从斜下方观察喷淋臂的喷淋孔配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医用清洗消毒机的喷淋系统为例,对喷淋系统的喷淋臂进行说明。以下,根据图I 5,对医用清洗消毒机的喷淋系统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I的清洗消毒机的立体示意图所示,该清洗消毒机包括具有设有喷淋器的喷淋用清洗小车12的喷淋系统和机箱2 ;在机箱2内设置有用于吸收高温清洗所产生的热量的热交换器3 ;用于过滤吸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的高效空气过滤器4 ;用于吹入空气以利于循环清洗的涡轮风机5 ;储存有多酶清洁剂的上储液容器6a和储存有消毒剂的下储液容器6b ;用于控制供液喷淋清洗的控制系统;用于驱动清洗液循环流动的循环泵(未图示),以及用于控制清洁剂、消毒剂流量的蠕动泵8 ;在清洗消毒机的下侧设有支撑脚24,便于机箱2的固定放置,其底部同时设有脚轮25以便机箱2灵活移动。如图I所示,控制系统具有设置于机箱2内的左侧的电控集成块7a、设置于机外表面右侧的箱液晶触摸屏7b、门锁按钮7c和电源开关7d,控制系统能够显示和控制清洗消毒液的循环喷淋情况,并控制喷淋室14的门体20的开闭。另外,将喷淋室14设为密封结构,其前侧设有可开闭的翻起式密封门体20,在门体20内壁上设有密封门锁20a和紧锁机构20b,而且将喷淋室的底部也是密封结构,在底壁上设置成可有可开闭的密封盖件的污水排出孔,该密封盖件的开闭受控于控制系统,这样能够使清洗消毒液在循环流动喷淋过程中不会从门体和盖件中漏出。而且,喷淋室14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利用控制系统,使高温水、多酶清洁剂和消毒剂经由各个通孔分别从外接水管、上储液容器6a和下储液容器6b流入到喷淋室14中,在未图示的循环泵的驱动作用下,使清洗水、多酶清洁剂和消毒剂相互循环流动混合起来,再使混合液循环流到第一至第五喷淋臂15 19的内腔中,从各喷淋孔喷射向放置于以分层方式设置于第一至第五喷淋臂15 19下侧的搁物网箱上的被清洗物。设于该喷淋室14内的喷淋器包括五个自旋喷淋臂,分别为设于顶部的第一喷淋臂15、设于中间的第二至第四喷淋臂16-18(参照图2、3)以及设于底部的第五喷淋臂19。 该喷淋系统的第一至第五喷淋臂15 19为长条形结构,具有壳体30和位于壳体30中央的进水口 21,进水口 21用于连接供水管,壳体30上有十七个喷淋孔,分别为第一至第十七喷淋孔hi hl7。从第一至第五喷淋臂15 19的中央到两端,壳体30的厚度(沿进水口 21纵轴线方向的尺寸)保持一致。本技术中,壳体30由上下两部分连接而成。这有利于制造。当然壳体30也可以为一体成形结构。喷淋臂以宽度(沿图4中前后方向)从中央部起到端部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在第一至第五喷淋臂15 19的壳体30的上下两侧形成随着远离进水口 21而宽度逐渐变小的平行的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 (即上下平行平面);在上表面31与下表面32之间形成有向外突出的侧部33,喷淋孔分布在平行上表面31、下表面32和侧部33上。侧部33形成为弧状的倾斜部。在进水口 21的内壁上设有清洗混和液分流用的环状凹槽部21a。该进水口21呈圆环状凸出于上表面31、下表面32,在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上,以进水口 21为基准的右侧部的两侧倾斜侧部上分别设有多个非对称且不等距的一一对应的喷淋孔,且在两端部的倾斜侧部设有可水平喷射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喷淋孔。如图4和图5所示,以第三喷淋臂17为例进行说明。以进水口 21为基准,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淋系统的喷淋臂,其为长条形结构,具有壳体(30)和位于壳体(30)中央的进水口(21),所述进水口(21)用于连接供水管,所述壳体(30)上有多个喷淋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孔设置在所述喷淋臂的上下两侧中的至少ー侧,以位于所述进水口(21)的左前和右后呈对边配置的喷淋孔为第一组,以位于所述进水口(21)的右前和左后呈对边配置的喷淋孔为第二组,所述第一组喷淋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组喷淋孔的数量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喷淋系统的喷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包括在所述壳体(30)的上下两侧形成随着远离所述进水口(21)而宽度逐渐变小的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在所述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之间形成的向外突出的倾斜的侧部(33),所述喷淋孔分布在所述上表面(31)、下表面(32)和所述侧部(3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系统的喷淋臂,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进水口(21)为中心的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良刘占杰白文涛刘承党秦承伟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