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便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40463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大便引流装置,它由卧垫、造口袋、硅胶螺纹管和薄膜接便袋组合构成,所述硅胶螺纹管的一端接造口袋,另一端接薄膜接便袋,所述卧垫上靠病人臀部处开有漏斗形缺口,该漏斗形缺口可放置连接好的造口袋和硅胶螺纹管,薄膜接便袋置于卧垫侧边。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护理病人,可避免把导管或肛管置于肠道内的各种弊端,也避免臭味弥漫在病房空气中,也避免病人平卧时皮肤与造口袋间不留空隙;由于储便容量大减少频繁危搬动患者,提高护理安全系数及患者的舒适感,而且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医疗护理用具,具体是ー种新型大便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引起心理障碍,增加家属的经济负担,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传统护理方法一次性尿垫是用于大便失禁患者较早的ー种用具,它可以缩小潮湿污染的范围,减轻皮肤的损害程度,但不能避免皮炎的发生。护理大便失禁伴腹泻的卧床病人单纯使用造ロ袋,通常是将病人翻身侧卧后再将造ロ袋对着肛门粘贴后平卧,平卧时皮肤与造ロ袋之间通常不能留有空隙,储存量少,对产气多的危重症患者,造ロ袋易膨胀而爆破,如果频繁人工从排放ロ排放大便及气体出来,护理工作量大,释放臭味影响病房所有人员。对于烦躁不安不合作的患者,使用不同的导管或肛管从肛门置入肠道内,导管容易滑脱、引起肠道损伤等并发症及増加患者痛苦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操作简单、适合护理卧床病人使用的新型大便引流装置。本技术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大便引流装置由卧垫、造ロ袋、硅胶螺纹管和薄膜接便袋组合构成,所述硅胶螺纹管的一端接造ロ袋,另一端接薄膜接便袋,所述卧垫上靠病人臀部处开有漏斗形缺ロ,该漏斗形缺ロ可放置连接好的造ロ袋和硅胶螺纹管,薄膜接便袋置于卧垫侧边。所述漏斗形缺ロ的喇叭ロ部位侧面为浅凹弧面,以便紧贴人体臀部。所述漏斗形缺ロ的喇叭ロ部位可放置造ロ袋,直槽部位可放置硅胶螺纹管。本技术装置采用一件式造ロ袋+硅胶螺纹管+薄膜接便袋制作成大便引流装置,并与特制的卧垫联合使用,能避免把导管或肛管置于肠道内的各种弊端;造ロ袋与螺纹管、薄膜接便袋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避免臭味弥漫在病房空气中;通过使用卧垫,避免病人平卧时皮肤与造ロ袋间不留空隙;由于储便容量大减少频繁危搬动患者,提高护理安全系数及患者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特制卧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造ロ袋与螺纹管、薄膜接便袋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大便引流装置由卧垫I、造ロ袋3、硅胶螺纹管4和薄膜接便袋5组合构成,卧垫I由一张海绵垫套上防水布套制成,硅胶螺纹管4的一端通过细绳连接造ロ袋3,另一端也通过细绳连接薄膜接便袋5,卧垫I上靠病人臀部处开有漏斗形缺ロ 2,漏斗形缺ロ的喇叭ロ部位侧边面为浅凹弧面,以便紧贴人体臀部和肛周,漏斗形缺ロ2的喇叭ロ部位可放置造ロ袋3,直槽部位可放置硅胶螺纹管4,薄膜接便袋5置于卧垫侧边。使用时,先用生理盐水棉球彻底清洗被大便浸溃的皮肤并用无菌纱布吸干残留的水分。皮肤糜烂者涂上造ロ护肤粉。将一件式造ロ袋3底板沿中央孔径剪裁,开ロ至比肛 门括约肌稍大,一般3 — 4cm,再将造ロ袋底板外周边缘相隔1-2 cm呈放射状剪开小缺ロ,撕开造ロ袋底板粘贴纸,用手撑开肛周皮肤皱褶,将造ロ袋中央孔径对准肛门,贴上造ロ袋,并由内向外抚平造ロ底板,按压造ロ袋底板2-3min,臀裂及会阴方向按压时间稍长使粘合紧密;再将特制的卧垫I垫于病人臀部,漏斗形缺ロ 2的喇叭ロ部位正好对准病人肛门处,将硅胶螺纹管4置于直槽部位,薄膜接便袋5在卧垫外,并保证造ロ袋、螺纹管、薄膜接便袋按“下坡”的方向往下引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大便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卧垫、造ロ袋、硅胶螺纹管和薄膜接便袋组合构成,所述硅胶螺纹管的一端接造ロ袋,另一端接薄膜接便袋,所述卧垫上靠病人臀部处开有漏斗形缺ロ,该漏斗形缺ロ可放置连接好的造ロ袋和硅胶螺纹管,薄膜接便袋置于卧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静吴曙粤谢逢春阮婕梁锦吕玉萍邓翠娥利丽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