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劲苇专利>正文

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2201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0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可依需求适用于不同的复健目标区。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包括多个微型刺激装置与一第二线圈。这些微型刺激装置结构上彼此独立地分离且适于配置于一人体内。各个微型刺激装置包括一主体、一电极与一连接线。主体包括一处理电路与一第一线圈,处理电路电性耦接至第一线圈,且电极通过连接线电性耦接至处理电路。第二线圈适于配置于人体上且位于人体外。当第二线圈配置于人体上且这些微型刺激装置配置于人体内时,这些电极以任意方式分布于人体内,第二线圈适于感应这些第一线圈的至少一,使得对应于被感应的第一线圈的处理电路经由对应的连接线传输一电性信号于对应的电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electronic device),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microstimulator assembly for rehabilitation)。
技术介绍
图IA绘示现有的一种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的示意图。图IB绘示图IA的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用于人体的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图 IA中的微型刺激装置也以放大剖视图示意地绘示。请先参考图1A,现有的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100包括多个微型刺激装置(microstimulator) 110与一主线圈(primary coil) 120。各个微型刺激装置110包括一芯片(chip) 111、一次线圈(secondary coil) 112、两电极(electrode) 113、一电路板(circuit board) 114、两导磁件(permeable element) 115 与一壳体(housing) 116。各个微型刺激装置110中,芯片111、次线圈112、电路板114与两导磁件115配置于壳体116内。这些导磁件115分别位于电路板114的相对两侧,并且这些电极113分别位于壳体116的相对两端且电性耦接至电路板114。次线圈112环绕于这些导磁件115之夕卜,且次线圈112的相对两端电性耦接至电路板114。芯片111配置于电路板114上且电性耦接至电路板114。请参考图IA与图1B,这些微型刺激装置110可经由注射的方式配置于人体内,例如大腿10内,主线圈120则环绕于大腿10上而位于大腿10外,以涵盖这些微型刺激装置110。当一外部控制器(outer controller)(未绘示)传输一电性信号至主线圈120时,主线圈120感应各个微型刺激装置110的次线圈112,使得与次线圈112电性耦接的芯片111产生另一电性信号至对应的这些电极113,以刺激大腿神经而达成大腿肌肉作动的效果。然而,现有的这些微型刺激装置110若分布较广时,主线圈120所涵盖的范围相对就会变大,使得主线圈120的体积较大,进而造成佩戴主线圈120的使用者的行动会受到影响。此外,也可参考下列相关前案,美国专利号7,930,030、7,593,776、7,555,347、7,555,346,7,277,749,7,096,053,6, 941,171,6, 937,904,6, 909,917,6, 895,279、6,887,667,6, 735,474,6, 658,301,6, 658,297,6, 609,032,6, 345,202,6, 240,316、6,214,032、6,185,455、6,181,965、6,175,764、6,061,596、6,051,017、5,957,958、5,697,076、5,649,970、5,571,148、5,551,016、5,524,338、5,515,848、5,430,254、5,405,367、5,324,316、5,312,439、5,211, 129、5, 193,540、5, 193,539,以及论文 BIONmicrostimulators A case study in the engineering of an electronic implantablemedical device (出自期刊 Medical Engineering & Physics 33(2011)第 7-16 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其微型刺激装置的电极可较为远离微型刺激装置的次线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可依需求适用于不同的复健目标区(rehabilitation target zone)。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包括多个微型刺激装置与一第二线圈(即主线圈)。这些微型刺激装置结构上彼此独立地分离且适于配置于一人体内。各个微型刺激装置包括一主体(main body)、一电极与一连接线(connection line)。主体包括一处理电路(processing circuit)与一第一线圈(即次线圈),处理电路电性耦接至第一线圈,且电极通过连接线电性耦接至处理电路。第二线圈适于配置于人体上且位于人体外。当第二线圈配置于人体上且这些微型刺激装置配置于人体内时,这些电极以任意方式分布于人体内,第二线圈适于感应这些第一线圈的至少一,使得对应于被感应的第一线圈的处理电路经由对应的连接线传输一电性信号于对应的电极。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还包括一外部控制器,电性耦接至第二线圈,以传输一另一电性信号于第二线圈。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这些微型刺激装置的其中之一中,主体还包括一电路板,处理电路为一芯片,其配置于且电性耦接至电路板,第一线圈电性耦接至电路板,且电极通过连接线电性耦接至电路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这些微型刺激装置的其中之一中,主体还包括一电路板,处理电路提供于电路板,第一线圈电性耦接至电路板,且电极通过连接线电性耦接至电路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这些微型刺激装置的其中之一中,主体还包括一存储器元件(memory element),电性稱接至处理电路。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这些微型刺激装置的其中之一中,主体还包括一电池,适于提供电力于处理电路。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这些微型刺激装置的其中之一中,连接线包括一导电芯与与一绝缘包覆体,绝缘包覆体包覆导电芯,且电极通过导电芯电性耦接至处理电路。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绝缘包覆体的材质为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le)材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绝缘包覆体的材质包括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线圈配置于人体上且这些微型刺激装置配置于人体内时,第二线圈涵盖这些微型刺激装置的这些主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这些微型刺激装置的其中之一中,连接线适于由主体上拆离。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这些微型刺激装置的其中之一中,电极适于由连接线上拆离。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本实施例的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的各个微型刺激装置的电极可通过对应连接线而与对应主体维持一距离,所以这些微型刺激装置的主体在配置于人体内时可较为密集地位于一范围内。因此,与现有技术相较,环绕于人体外的主线圈(即第二线圈)所涵盖的范围可减小,使得主线圈的体积可减小,进而造成佩戴主线圈的使用者的行动较不会受到影响。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的一种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的示意图;图IB为图IA的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用于人体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用于人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20 :大腿 100、200、300 :复健用的微型刺激装置的组件110、210、310 :微型刺激装置111 :芯片112、212、312 :次线圈113、E2:电极114、214、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劲苇
申请(专利权)人:李劲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