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程控智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5520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程控智能充电器,涉及充电器领域,主要包括:主控制电路,所述主控制电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连接有输出电压控制电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连接有充电时间控制电路;通过第三控制信号连接有脉冲控制电路;通过14V电压信号连接有供电电路;通过第四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连接有充电状态控制电路。该程控智能充电器在普通充电器基础上做了改进,电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不受寒冷天气影响,并且,还可以对充电电池起到氧化保护和激活电池的作用,精确的控制了充电时间,对输出的电压起到稳压的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程控智能充电器
技术介绍
电动车行业在中国崛起仅仅几年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年内,电动车行业由无到有,由零星分布到大范围普及,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为此电动车的充电器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电器的好坏也影响到电动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的缺点和不足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充电器在冬天工作时,会出现充电衰减的情况,使得电动车不能正常的充电,影响正常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程控智能充电器,该程控智能充电器避免了充电衰减的情况,使得在寒冷的条件下,充电器也能正常的工作,详见下文描述一种程控智能充电器,包括主控制电路,所述主控制电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连接有输出电压控制电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连接有充电时间控制电路;通过第三控制信号连接有脉冲控制电路;通过14V电压信号连接有供电电路;通过第四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连接有充电状态控制电路。所述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所述主控制电路发出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另一端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继电器的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输出端和第二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时间控制电路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接所述主控制电路发出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另一端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一ニ极管的阳极和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ニ极管的阴极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所述脉冲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接所述主控制电路发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另一端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分压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二ニ极管。所述主控制电路包括数码显示管,所述数码显示管和单片机相连,所述单片机产生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输出口和所述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口和所述充电时间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三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口和所述脉冲控制电路相连,控制强充显示灯的亮灭;所述14V电压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口和所述供电电路相连;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五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口和所述充电状态控制电路相连。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89C2051A ;所述数码显示管为8段数码管。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一端接所述14V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一稳压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输出端同时接电源VCC和滤波电容的正极性端,所述滤波电容的负极性端接地。所述充电状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ニ极管的阳极接所述主控制电路发出的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主控制电路发出的所述第五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程控智能充电器,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提供了 ー种程控智能充电器,该程控智能充电器在普通充电器基础上做了改进,电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不受寒冷天气影响,并且,还可以对充电电池起到氧化保护和激活电池的作用,精确的控制了充电时间,对输出的电压起到稳压的作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程控智能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时间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脉冲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主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电路的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充电状态控制电路的原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RP_CTR :第一控制信号;SJ_C0N :第二控制信号;PLUS :第三控制信号;LEDl :第四控制信号;LED2 :第五控制信号;R47 :第一电阻;T5:第一三极管;Kl:第一继电器;R41 :第二电阻;R43 :第三电阻;T8:第二三极管;R42:第四电阻;D20 :第一ニ极管;K2:第二继电器;R44:第五电阻;T6:第三三极管;T7:第四三极管;D22:第二ニ极管;Jl :数码显示管;Ul :单片机;J2 :控制信号输出ロ ;LGl :强充显示灯;R45:第一分压电阻;R40:第二分压电阻;T4 :第一稳压管;VCC 电源;C21 :滤波电容;LG :第一发光二极管;LR:第二发光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ー步地详细描述。为了避免充电衰减的情况,使得在寒冷的条件下,充电器也能正常的工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程控智能充电器,其中,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器基本包括交流变直流的整流电路、输入控制电路、充电器工作状态显示控诉电路、工作状态采集电路、反馈信号采集电路、输出电压整流滤波电路和充电输出电路等电路,本技术实施例在现有充电器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參见图1,详见下文描述參见图1,一种程控智能充电器,主要包括主控制电路,主控制电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RP_CTR连接有输出电压控制电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SJ_C0N连接有充电时间控制电路;通过第三控制信号PLUS连接有脉冲控制电路;通过14V电压信号连接有供电电路;通过第四控制信号LEDl和第五控制信号LED2连接有充电状态控制电路。參见图2,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47,第一电阻R47的一端接主控制电路发出的第一控制信号RP_CTR,另一端接第一三极管T5的基极,第一三极管T5的集电极接 地,第一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第一继电器Kl的第四输入端4,第一继电器Kl的第三输出端3和第二电阻R41 —端相连;第二电阻R41另一端和第一继电器Kl的第一输入端I相连。其中,第二电阻R41的一端通过ー个电阻Rll和反馈信号采集电路相连;该反馈信号采集电路为现有技术中的通用电路,在此不做赘述。其中,第二电阻R41的另一端还通过一个电阻R12和输出电压整流滤波电路相连,该输出电压整流滤波电路为现有技术中的通用电路,在此不做赘述。其中,第一控制信号RP_CTR通过第一电阻R47输入,来控制第一三极管T5的导通和截止,进而控制第一继电器Kl的开闭,当继电器Kl接第三输出端3,第二电阻R41被隔离,充电器正常充电;当继电器Kl接第二输出端2时,第二电阻R41被接通,来控制反馈信号,从而控制输出电压值。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强充,避免出现充电衰减的情况,保证了充电电池的正常工作。參见图3,充电时间控制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43,第三电阻R43的一端接主控制电路发出的第二控制信号SJ_C0N,另一端接第二三极管T8的基板,第二三极管T8的集电极接地,第二三极管T8的发射极接第四电阻R42的一端,第四电阻R42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一ニ极管D20的阳极和第二继电器K2的输入端,第一ニ极管D20的阴极接第二继电器K2的输出端。其中,第二控制信号SJ_C0N通过第三电阻R43输入,来控制第二三极管T8的导通和截止,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程控智能充电器,主要包括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电路通过第ー控制信号连接有输出电压控制电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连接有充电时间控制电路;通过第三控制信号连接有脉冲控制电路;通过14V电压信号连接有供电电路;通过第四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连接有充电状态控制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程控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所述主控制电路发出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另一端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继电器的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输出端和第二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程控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时间控制电路 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接所述主控制电路发出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另一端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同时接第一ニ极管的阳极和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ニ极管的阴极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程控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接所述主控制电路发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另一端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分压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凤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畅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