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329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为汽水分离器、冷凝器、蒸汽换热器和缓冲装置,相邻两部分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件密封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汽水分离器壳体、管帽、溢流口和夹套循环水回收口。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腔壳体、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进口和冷却管。所述蒸汽换热器包括换热腔壳体、蒸汽进口、蒸汽冷凝水出口和换热管。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腔壳体、底部封盖、补水口和夹套循环水供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汽水分离器和实现冷交换的冷凝器、实现热交换的蒸汽换热器及缓冲腔组成,可向细胞、细菌反应器直接提供温度恒定的夹套循环水,使温控误差达到最小,集约管路系统、设备布置简洁,便于安装检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换热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ー种综合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生物制药エ艺领域,细胞、细菌的培养需要在特定温度的培养液环境下进行。培养液的温度控制通过控制反应器夹套内的循环水温度来实现。在传统的系统设备中置备有夹套水的热交换和冷交换两个装置设备。当所供应的夹套水低于所需要的特定温度吋,控制系统会启动热交換装置将夹套水的温度升至特定温度;当所供应的夹套水高于所需要的特定温度时,控制系统会启动冷交換装置将夹套水的温度降至特定温度。由于上述方法分 步实施,难实现持续的温度恒定,影响细胞、细菌培养的效果和效率,而且,集约管路系统、设备布置繁琐,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安装、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ー种能够实现温度恒定、集约化程度高并且便于安装检修的综合换热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综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为汽水分离器、冷凝器、蒸汽换热器和缓冲装置,相邻两部分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件密封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有隔断板,所述冷凝器与蒸汽换热器之间、蒸汽换热器与缓冲装置之间设置有孔板。进一步地说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汽水分离器壳体,汽水分离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管帽和溢流ロ,汽水分离器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夹套循环水回收ロ。所述汽水分离器壳体上设置有高液位传感器接口和低液位传感器接ロ。进一步地说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腔壳体,冷凝腔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冷却水出ロ,冷凝腔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冷却水进ロ ;所述冷凝腔壳体内设置有冷却管。进一步地说所述蒸汽换热器包括换热腔壳体,换热腔壳体的上部设置有蒸汽进ロ,下部设置有蒸汽冷凝水出口 ;所述换热腔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冷却管连通。所述冷凝腔壳体内上部设有折流板,下部设置有孔板;所述换热腔壳体内的上部设有折流板,下部设有孔板。进一步地说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腔壳体,缓冲腔壳体的底端面为底部封盖;缓冲腔壳体的下部设有补水口和夹套循环水供应ロ。更进ー步地说所述高液位传感器接口和低液位传感器接口内分别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夹套循环水回收口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补水口、蒸汽进口和冷却水进口上分别设置有电控阀;所述电控阀、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在控制装置上。更进ー步地说所述密封连接件为相互配合的密封圈和法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是ー种集冷却功能和加热功能一体的综合换热器,主要应用于生物制药エ艺领域细胞、细菌培养环节所使用的系统设备中。本技术由汽水分离器和实现冷交換的冷凝器、实现热交換的蒸汽换热器及缓冲腔组成可向细胞、细菌反应器直接提供温度恒定的夹套循环水,使温控误差达到最小,集约管路系统、设备布置简洁,便于安装检修。同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I所示,ー种综合换热器,自上而下依次为汽水分离器、冷凝器、蒸汽换热器和缓冲装置,相邻两部分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件密封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有隔断板26,隔断板26将汽水分离器与冷凝器完全隔开,互不相通。所述冷凝器与蒸汽换热器之间、蒸汽换热器与缓冲装置之间设置有孔板19、22,孔板19、22能够实现冷凝器、蒸汽换热器和缓冲装置之间连通,避免了水份的聚集,对壳体造成的腐蚀以及水份自身的变质造成的污染。所述密封连接件为相互配合的密封圈5和法兰6。密封圈5和法兰6相互配合,起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汽水分离器壳体25,汽水分离器壳体25的顶部设置有管帽I和溢流ロ 2,汽水分离器壳体25的下部设置有夹套循环水回收ロ 24。另外,汽水分离器壳体25上设置有高液位传感器接ロ 3和低液位传感器接ロ 4。高液位传感器接ロ 3和低液位传感器接ロ 4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能够准确測量液位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腔壳体9,冷凝腔壳体9的上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 8,冷凝腔壳体9的下部设置有冷却水进ロ 10。所述冷凝腔壳体9内设置有冷却管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换热器包括换热腔壳体28,换热腔壳体28的上部设置有蒸汽进ロ 12,下部设置有蒸汽冷凝水出口 13。所述换热腔壳体28内设置有换热管20。所述换热管20与冷却管27连通。另外,冷凝腔壳体9内上部设有折流板23,下部设置有孔板22。换热腔壳体28内的上部设有折流板21,下部设有孔板19。折流板的作用是对水流、气流进行折流,一是为了増加交换热能的时间,提高效率,ニ是能够减轻水流、气流对壳体的冲击,増加壳体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腔壳体16,缓冲腔壳体16的底端面为底部封盖17。缓冲腔壳体16的下部设有补水口 15和夹套循环水供应ロ 18。在本技术中,所述高液位传感器接ロ 3和低液位传感器接ロ 4内分别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夹套循环水回收ロ 24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补水口 15、蒸汽进ロ 12和冷却水进ロ 10上分別设置有电控阀14、11、7。所述电控阀、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在控制装置上。控制装置为智能控制装置,实现自动收集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传递过来的信号,并且能够实现根据信号自动控制电控阀工作。夹套循环水供应ロ 18、夹套循环水回收ロ 24同拟培殖细胞、细菌的反应器夹套相连接。缓冲腔壳体16、换热管20、冷却管28、汽水分离器壳体25连同培殖细胞、细菌的反应器夹套形成夹套循环水的密闭循环通路。高液位传感器接ロ 3和低液位传感器接ロ 4中的液位传感器获取液位信号。启动密闭通路内的水循环系统。在整个过程中水有可能蒸发导致水位降低,届时会通过补水口 15自动补水。当水位达到处于指定位置范围或者高于指定位置范围时,控制装置控制电控阀14关闭,补水口 15也就实现关闭。当水位达到低于指定位置范围时,控制装置控制电控阀14开启,补水ロ 15补水。当夹套循环水回收ロ 24内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收集到的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装置会启动电控阀11,蒸汽进ロ 12向换热腔壳体28内输入蒸汽,夹套循环水在通过换热管时获得加热直至输出水达到设定温度。夹套循环水到达设定温度时,控制装置控制电控阀11关闭,停止加热作业。当夹套循环水的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装置会启动电控阀7,冷却水进ロ 10向冷凝腔壳体9内输入循环冷却水,夹套循环水在通过冷却管时获得冷却降温直至输出水达到设定温度。当夹套循环水的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装置会关闭电控阀7,停止冷却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为汽水分离器、冷凝器、蒸汽换热器和缓冲装置,相邻两部分之间通过密封连接件密封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有隔断板(26),所述冷凝器与蒸汽换热器之间、蒸汽换热器与缓冲装置之间设置有孔板(19,2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综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汽水分离器壳体(25),汽水分离器壳体(25)的顶部设置有管帽(I)和溢流口(2),汽水分离器壳体(25)的下部设置有夹套循环水回收口(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分离器壳体(25)上设置有高液位传感器接口(3)和低液位传感器接口(4)。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综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腔壳体(9),冷凝腔壳体(9)的上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8),冷凝腔壳体(9)的下部设置有冷却水进口(10);所述冷凝腔壳体(9)内设置有冷却管(27)。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综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换热器包括换热腔壳体(28),换热腔壳体(28)的上部设置有蒸汽进口(12),下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勃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