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车牵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9266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车牵引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物料车本体一侧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铰接于第一物料车本体上,所述第一物料车本体和连接环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物料车本体一侧可卡于连接环内的连接件,所述第一物料车本体和第二物料车本体连接时,连接环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物料车本体的车底面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防脱钩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料车
,具体涉及ー种物料车牵引机构
技术介绍
物料车是企业车间内部常用的近距离内的物料搬运装置。当对于较大量物料的需搬运移动时,往往需要多辆物料车由牵引机构相连接,只需驱动最前面的ー辆物料车,后面的物料车便会由牵引机构牵动一起移动。而目前常用的物料车的牵引机构是将ー辆物料车的连接环套到另外ー辆车的挂钩上,然后再设计ー些防脱钩的机构,防止在转弯、颠簸时脱落。然而现有的牵引机构,在连接时要将连接环对齐挂钩,且要将防脱钩的机构安装好,在分离时又要将防脱钩的机构打开后才能脱离,当需要连接的物料车很多或需要经常连接时将会很麻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牵引装置尤其是其连接机构作进一歩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物料车牵引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ー种物料车牵引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物料车本体ー侧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铰接于第一物料车本体上,所述第一物料车本体和连接环的铰接处套设有扭カ弹簧,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物料车本体ー侧可卡于连接环内的连接件,所述第一物料车本体和第二物料车本体连接时,连接环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物料车本体的车底面下方。本技术的牵引机构,由于在连接环与第一物料车本体铰接处设置了扭カ弹簧,这样给连接环提供了向上转动的力,使得连接环具有向上转动的趋势,因此当连接件卡入连接环内时,连接环与第二物料车的车底面之间具有抵压作用,连接环不会下落而与连接件分离,增强了两车的连接牢固度,因此不用额外的防脱钩的结构也能够保证两车不会脱离。由于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防脱钩,因此本技术结构简单,同时不用去费时费力安装防脱钩结构,使用十分方便。所述连接件具有如下两种结构第一种,所述连接件侧面呈正“ V”字形,包括倾斜柱和连接于倾斜柱末端竖直设置的牵引接触体,所述倾斜柱从第二物料车本体外围向中心倾斜向下延伸。这样当两物料车相靠近时,连接环在倾斜柱的推动下向下摆动,当继续靠近吋,连接环滑过倾斜柱末端后向上摆动,牵引接触体卡于连接环内,实现了连接件自动的进入连接环将两物料车连接。通过这样巧妙的设计,无需复杂的安装程序,便可实现两物料车的连接。优选的,所述牵引接触体两侧具有光滑倾斜面或圆弧面,且所述第一物料车本体和第二物料车本体连接时,牵引接触体顶端高于连接环。这样当侧推物料车时,牵引接触体其中ー侧的倾斜面或圆弧面与连接环相互挤压,逐步引导连接件自动脱离连接环。更进一歩的,所述牵引接触体为倒三角形结构或圆弧开ロ朝上的半圆形结构。最为简单而又节约材料的,是将所述牵引接触体制成倒三角形框架结构。第二种,所述连接件为设于第二物料车本体底部向下延伸的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的凸柱。两物料车连接时,要先用手或脚将连接环下压,两车靠近再松开手或脚,凸柱插入连接环内,实现两车的连接。分离时需要先用手或脚再次将连接环下压,然后将两车推分离。该第二种连接件与第一种相比,结构更加简单,但缺点是无法实现物料车的自动连接和分离。物料车与连接环的具体连接结构为所述第一物料车本体上设有铰接轴,所述连接环上与第一物料车本体的连接端设 有套管,套管通过其中心设置的铰接孔套于所述铰接轴上,所述扭カ弹簧套于所述套管外表面上。所述连接环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的环状结构。只要能够保证连接件可以在连接环内转动和移动,以增加连接的灵活性。在物料车不连接状态时,连接环在扭カ弹簧作用下竖直收起,为了稳固连接环收起的状态,防止其在不使用时水平伸出,在第一物料车本体和连接环的铰接位置上方,设有用于固定竖立收起时的连接环的固定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牵引机构,由于在连接环与第一物料车本体铰接处设置了扭カ弹簧,这样使得连接环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当连接件卡入连接环内时,连接环与第二物料车的车底面之间具有抵压作用,连接环不会向下摆而与连接件分离,增强了两车的连接牢固度,因此不用额外的防脱钩的结构也能够保证两车不会脱离。由于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防脱钩,因此本技术结构简単,同时不用去费时费力安装防脱钩结构,使用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两物料车连接时的立体图;图2为图I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物料车各部分的分解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物料车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物料车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ー步的说明。实施例I如图1-5所示,为本技术的物料车牵引机构结构图,包括设置在第一物料车本体11 ー侧的矩形连接环2和设置在第二物料车本体12 —侧可卡于连接环2内的连接件3。第一物料车本体11和第二物料车本体12底部均设有车轮5。如图2放大图所示,连接环2铰接于第一物料车本体11上,第一物料车本体11和连接环2的铰接处设有扭カ弹簧4,扭カ弹簧4的设置使得连接环2具有向上转动カ。第一物料车本体11与连接环的连接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物料车本体11上设有铰接轴,所述连接环2上与第一物料车本体11的连接端设有套管,套管通过其中心设置的铰接孔套于所述铰接轴上,所述扭カ弹簧4套于所述套管外表面上。连接件3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其侧面呈正“V”字形,如图7侧视图所示,包括倾斜柱31和连接于倾斜柱31末端竖直设置的牵引接触体32,所述倾斜柱31从第二物料车本体12外围向中心倾斜向下延伸。所述牵引接触体32为倒三角形的框架结构,两侧为两倾斜的支撑杆,顶部为ー横杆。两车连接时,牵引接触体31顶端高于连接环2。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当两物料车相靠近吋,连接环2在倾斜柱31的推动下向下摆动,当继续靠近吋,连接环2滑过倾斜柱31末端后向上摆动,连接件3卡于连接环2内, 牵引接触体32与连接环相抵靠,实现了连接件3自动的进入连接环2将两物料车连接。通过这样巧妙的设计,无需复杂的安装程序,便可实现两物料车的连接。而当侧推物料车时,牵引接触体其中一侧的倾斜侧面与连接环相互挤压,逐步引导连接件3自动脱离连接环2。显然,在实际操作中,每个物料车的前端和后端均分别设置了连接件和连接环,这样多个物料车可以连接到一起。由于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给连接环提供了向上转动的作用力,当第一物料车本体11和第二物料车本体12连接时,连接件3从连接环上方卡入连接环2内,连接环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物料车本体12下方。因扭カ弹簧4的作用,连接环2与第二物料车本体12的车底面具有相互抵压的作用,这样连接环2不会往下摆而与连接件3分离。同时,牵引接触体32顶端高于连接环2,使得在侧推物料车时,连接环2沿着牵引接触体32的倾斜侧面下移,轻松实现两物料车的分离。当牵引机构分离时,连接环在扭カ弹簧4作用下竖直向上收起,并通过设于物料车本体上的固定件6将其固定。所述固定件6可以通过磁力或者结构的特别设计来固定连接环2。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类似,区别仅在于,所述连接件结构不同。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件3仅是设于第二物料车本体12底部向下延伸的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的凸柱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物料车牵引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物料车本体(11) ー侧的连接环(2),所述连接环(2 )铰接于第一物料车本体(11)上,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物料车本体(11)和连接环(2)的铰接处套设有扭カ弹簧(4),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物料车本体(12)—侧可卡于连接环(2)内的连接件(3),所述第一物料车本体(11)和第二物料车本体(12)连接时,连接环(2)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物料车本体(12)的车底面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物料车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侧面呈正“V”字形,包括倾斜柱(31)和连接于倾斜柱(31)末端竖直设置的牵引接触体(32),所述倾斜柱(31)从第二物料车本体(12)的外围向中心倾斜向下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车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接触体(32)的两侧为光滑倾斜面或圆弧面,所述第一物料车本体(11)和第二物料车本体(12)连接时,牵引接触体(32)顶端高于连接环(2)。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军郑杰马龙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