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切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0242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4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雾切刀装置,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切刀;切刀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第一切刀包括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刀包括第二切削面;第一切削面和第二切削面均为倾斜面,且第一切削面和第二切削面的倾斜方向相对,其中第一切削面与竖直面成第一夹角,第二切削面与竖直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值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喷雾切刀装置能够将旋转成360°的锥形液膜切开,形成前后无干扰的液膜,使得对液膜进行拍照处理时,实验结果不会被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雾测量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喷雾切刀装置
技术介绍
液膜一次雾化的研究属于雾化机理研究的范畴,经常采用的方法有阴影法、激光全息法以及背光法等。阴影法反映了流场密度梯度的变化,能够显示液膜边界信息,但是无法捕捉液膜破碎过程;激光全息法能够再现液膜的三维结构,但是设备复杂,成本较高;背光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是雾化机理研究中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背光法通常在相对相机的一侧放置高强度的光源,通过调整光强和焦距就能将液膜结构清晰成像。由于空心锥形液膜具有空间三维结构,通常的背光法显示的是三维液膜结构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液膜断裂后,在图片上呈现的液丝结构就不能清楚显示是相对两侧液膜的哪一侧,同样,相对两侧液膜表面的扰动波波长也能相互干扰,从图片上无法准确测量扰动波的波长和振幅,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此外,旋转锥形液膜从喷口喷出后,具有一定的切向速度,若以液膜形成的喷雾锥为一圆台,该速度方向与对应的圆台母线有一定的夹角,称为“速度角”,该速度角对液膜一次破碎的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因此,对于高度依赖图像处理的液膜一次破碎现象研究,常规的拍摄方法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切刀装置,以解决对旋转360°锥形液膜进行拍照处理时,两对侧的液膜表面的扰动波波长相互干扰,从图片上无法准确测量扰动波的波长和振幅,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喷雾切刀装置,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切刀;切刀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第一切刀包括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刀包括第二切削面;述第一切削面和第二切削面均为倾斜面,且第一切削面和第二切削面的倾斜方向相对,其中第一切削面与竖直面成第一夹角,第二切削面与竖直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值相等。进一步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范围均为20° 45°。进一步地,第一切刀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切刀包括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第一切刀还包括与第一接触面相对的第一止挡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一止挡面分别通过圆弧面与第一切削面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切刀还包括与第二接触面相对的第二止挡面,第二接触面和第二止挡面分别通过圆弧面与第二切削面连接。进一步地,喷雾切刀装置还包括挡板,挡板安装在支架的第一端,挡板设置有螺纹孔用于固定支架。进一步地,支架的第二端的上表面安装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进一步地,支架的第一端的厚度大于支架的第二端的厚度。进一步地,支架的第二端的两个侧端面开有多个螺栓孔,螺栓孔通过螺钉分别固定有两个连接块。进一步地,每一连接块包括固定在支架的第二端的对应侧面的面板、由面板的上端缘延伸的上压条及由面板的下端缘延伸的下压条,上压条和下压条位于面板的同一侧,且上压条抵压第一、第二切刀,使第一、第二切刀抵压在支架的第二端的上表面,下压条抵压支架的下表面。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喷雾切刀装置能够将旋转成360°的锥形液膜切开,形成前后无干扰的液膜,对液膜进行拍照处理时,实验结果不会被干扰。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喷雾切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喷雾切刀装置的第一切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喷雾切刀装置的第二切刀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喷雾切刀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雾切刀装置,用来将旋转成360°的锥形液膜对半切开,形成前后无干扰的液膜,该喷雾切刀装置包括支架I、切刀2以及连接支架I和切刀2的两个连接块3。支架I为长杆,支架I的第一端连接挡板4,挡板4开有多个螺纹孔,通过螺栓与其他部件连接,可将本专利技术的喷雾切刀装置固定。切刀2安装在支架I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上表面,且该切刀2包括第一切刀21和与第一切刀21并排安装的第二切刀22。请结合参见图2,第一切刀21包括第一接触面211、与第一接触面211相对的第一止挡面212以及分别与第一接触面211和第一止挡面212圆滑连接的第一切削面213。第一接触面211与第一切削面213圆滑连接的圆弧面的半径大于第一止挡面212与第一切削面213圆滑连接的圆弧面的半径,优选地,上述的两个圆弧面分别朝里凹。第一切削面213为倾斜面,且第一切削面213的下端朝第一止挡面212倾斜,第一切削面213的上端与竖直面成第一夹角Ψ。优选地,第一夹角Ψ的范围为20° 45°。第一切刀21的与第一切削面213相对的一端延伸有凸出部214,凸出部214固定在支架I的第二端。请结合参见图3,第二切刀22包括第二接触面221、与第二接触面221相对的第二止挡面222以及与第二接触面221和第二止挡面222分别圆滑连接的第二切削面223。第二接触面221与第二切削面223圆滑接触的圆弧面和第二止挡面222与第二切削面223圆滑连接的圆弧面分别都朝里凹。第二切削面223为倾斜面,与上述的第一切削面213的倾斜方向相对,第二切削面223的上端朝第二接触面221倾斜,且第二切削面222的下端与竖直面所成的第二夹角β,且与第一切削面213与竖直面所成的第一夹角Ψ相等。优选地,第二夹角β的范围为20° 45°。优选地,第二接触面221与与第二接触面221圆滑连接的圆弧的切线所成的夹角与上述夹角β互余。第二切刀22的与第二切削面223相对的一端延伸有凸出部224,凸出部224固定在支架I的第二端上,且与第一切刀21的凸出部214抵靠并排。当第一切刀21和第二切刀22安装在支架I的第二端上时,第一切刀21的第一接触面211与第二切刀22的第二接触面221在同一水平面上。优选地,第一切刀21与第二切刀22的厚度相等。请再次参见图1,支架I的第二端的上表面稍低于支架I的第一端的上表面,优选地,支架I的第一端的厚度稍大于支架I的第二端的厚度与切刀2的厚度之和。支架I的第二端的两个侧端面上开有多个螺栓孔。两个连接块3分别安装在支架I的第二端的两侧端面,以将第一切刀21的突出部214和第二切刀22的突出部224固定在支架I的第二端。连接块3包括面板、由面板的上端缘伸出的上压条及由面板的下端缘伸出的下压条,且上压条和下压条位于面板的同一侧。面板安装在支架I的邻近第二端的侧端面,面板上开有多个与支架I的第二端的侧端面的螺栓孔相适应的螺栓孔,此时,上压条顶压第一、第二接触面211、221以抵压支架I的第二端的上表面;下压板抵压在支架I的下表面,然后分别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块3和支架1,以使第一、第二切刀21、22与支架I固定连接。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用该两个连接块3,而是将第一、第二切刀21、22的凸出部214、224可通过螺钉、螺栓或其它方式直接固定在支架I的第二端的上表面。请参见图4,本专利技术的喷雾切刀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I)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I)上的切刀(2);所述切刀(2)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切刀(21)和第二切刀(22), 所述第一切刀(21)包括第一切削面(213),所述第二切刀(22)包括第二切削面(223); 所述第一切削面(213)和所述第二切削面(223)均为倾斜面,且所述第一切削面(213)和所述第二切削面(223)的倾斜方向相对,其中所述第一切削面(213)与竖直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切削面(223)与竖直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喷雾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均为20° 4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喷雾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刀(21)包括第一接触面(211),所述第二切刀(22)包括第二接触面(221),所述第一接触面(211)和所述第二接触面(221)在同一水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刀(21)还包括与第一接触面(211)相对的第一止挡面(212),所述第一接触面(211)和所述第一止挡面(212)分别通过圆弧面与所述第一切削面(21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切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娟王振国李清廉康忠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