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雷电定位信息的雷击线路风险判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0044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3 0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雷电定位信息的雷击线路风险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雷电统计缓冲区,平行于线路建立五个缓冲区;(2)各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统计,分区段统计排序;(3)预报的数据流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雷电定位信息的雷击线路风险判断方法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提供的准实时数据,根据线路周边落雷的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然后根据落雷区域到线路的距离和落雷的密度进行分级,可以按要求的预测时间给出受影响线路的雷击跳闸风险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电观测技术、预警技术等领域,具体涉及ー种
技术介绍
由于电カ系统线路分布广,在雷雨季节容易受到雷害的影响,目前雷电定位已经可以提供准实时的雷电监测,利用该信息可以对线路雷击实施预警。随着电カ系统的发展和线路水平的提高,雷害在线路故障跳闸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已投入运行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华东区域雷电活动情况数据。在此基础上,已绘制了华东电网雷电密度图以指导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而利用雷电定位系统数据进行线路雷击风险预测则是本项目首次尝试开展的工作。有鉴于此,寻求ー种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的追求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ー种,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提供的准实时数据,根据线路周边落雷的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然后根据落雷区域到线路的距离和落雷的密度进行分级,可以按要求的预测时间给出受影响线路的雷击跳闸风险程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ー种,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雷电统计缓冲区; 具体步骤为平行于线路建立五个缓冲区;引雷缓冲区为线路两侧引雷宽度的区域,取200m;第一缓冲区为线路两侧引雷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第二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一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第三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二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第四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三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 (2)各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统计; 具体步骤为分区段统计排序;根据准实时的落雷数据,统计I小时内各缓冲区段的落雷密度,对同一线路缓冲区中不同分段的落雷密度进行排序,最高密度作为该线路该缓冲区的雷电密度; (3)预报的数据流程。所述步骤(I)还包括以下步骤垂直于线路方向对缓冲区进行分段,沿线路方向约20km为一段,每个统计区域的面积约为400km2 ;对于小于36km的短线路,全线作为ー个缓冲区。所述步骤(2)还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线路雷击风险集的时间提前量;各线路第一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15分钟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各线路第二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30分钟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各线路第三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45分钟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各线路第四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I小时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所述步骤(3)包括通过准实时计算,每5分钟计算一次各条线路各缓冲区I小时内的 落雷密度,按小时落雷密度的分级,给出I小时内四个预报点、五个等级的线路风险集。所述步骤(3)之后还包括步骤(4):根据不同地区的落雷密度和线路情況,对线路风险等级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提供的准实时数据,根据线路周边落雷的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然后根据落雷区域到线路的距离和落雷的密度进行分级,可以按要求的预测时间给出受影响线路的雷击跳闸风险程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ー种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參看图1,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包括以下步骤 (I)建立雷电统计缓冲区。具体步骤为 (II)平行于线路建立五个缓冲区;引雷缓冲区为线路两侧引雷宽度的区域,取200m;第一缓冲区为线路两侧引雷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第二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一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第三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二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第四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三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12)垂直于线路方向对缓冲区进行分段,沿线路方向约20km为一段,每个统计区域的面积约为400km2 ;对于小于36km的短线路,全线作为一个缓冲区。(2)各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统计。具体步骤为 (21)分区段统计排序;根据准实时的落雷数据,统计I小时内各缓冲区段的落雷密度,对同一线路缓冲区中不同分段的落雷密度进行排序,最高密度作为该线路该缓冲区的雷电山I又ο(22)确定线路雷击风险集的时间提前量;各线路第一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15分钟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各线路第二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30分钟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各线路第三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45分钟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各线路第四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I小时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3)预报的数据流程。通过准实时计算,每5分钟计算一次各条线路各缓冲区I小时内的落雷密度,按小时落雷密度的分级,给出I小时内四个预报点、五个等级的线路风险集。(4)根据不同地区的落雷密度和线路情况,对线路风险等级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的具 体实施例如下 设想每5分钟进行一次前I小时指定区域500kV线路走廊雷电活动情况统计,根据各线路走廊落雷密度,分析线路遭雷击的风险,给出后I小时内每5分钟ー个时间点的雷击风险设备集。I、建立雷电统计缓冲区 线路走廊内落雷即意味着线路有遭雷击的风险,落雷越多则风险越大。由于雷云的运动,落雷点距线路的距离反映雷击线路在时间上的差异。因此考虑分区分段进行线路走廊落雷统计。I)平行于线路建立5个缓冲区 引雷缓冲区为线路两侧引雷宽度的区域,取200m ; 第一缓冲区为线路两侧引雷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 第二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一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 第三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二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 第四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三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2)垂直于线路方向对缓冲区进行分段,分段原则如下 缓冲区不宣划分过小,考虑沿线路方向约20km为一段,从而可以确保每个统计区域的面积约为400km2。对于短线路(<36km),全线作为一个缓冲区,确保无零星微小区域。2、各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统计 I)分区段统计排序 根据准实时的落雷数据,统计I小时内各缓冲区段的落雷密度。对同一线路缓冲区中不同分段的落雷密度进行排序,最高密度作为该线路该缓冲区的雷电密度。2)确定线路雷击风险集的时间提如量 各线路第一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15分钟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各线路第二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30分钟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各线路第三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45分钟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各线路第四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等级将作为I小时(60分钟)后线路雷电风险等级。3、预报的数据流程 通过准实时计算(每5分钟计算一次)各条线路各缓冲区I小时内的落雷密度,按小时落雷密度的分级,能够给出I小时内(4个预报点),5个等级的线路风险集。根据不同地区的落雷密度和线路情况,可对线路风险等级进行调整。综上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提供的准实时数据,根据线路周边落雷的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然后根据落雷区域到线路的距离和落雷的密度进行分级,可以按要求的预测时间给出受影响线路的雷击跳闸风险程度。当然,本
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用作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基于雷电定位信息的雷击线路风险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雷电统计缓冲区; 具体步骤为平行于线路建立五个缓冲区;引雷缓冲区为线路两侧引雷宽度的区域,取200m;第一缓冲区为线路两侧引雷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第二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一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第三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二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第四缓冲区为线路两侧第三缓冲区边缘外IOkm范围内的区域; (2)各缓冲区的落雷密度统计; 具体步骤为分区段统计排序;根据准实时的落雷数据,统计I小时内各缓冲区段的落雷密度,对同一线路缓冲区中不同分段的落雷密度进行排序,最高密度作为该线路该缓冲区的雷电密度; (3)预报的数据流程。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雷电定位信息的雷击线路风险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还包括以下步骤 垂直于线路方向对缓冲区进行分段,沿线路方向约20km为一段,每个统计区域的面积约为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承昱郑旭赵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