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术社交网络的自动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00417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3 0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学术社交网络的自动构建方法,该自动构建方法基于由个性化推荐系统,学术社交网络自动构建系统,会议作者动态实时推荐系统及权威学者代入交流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实现;系统建立的基础为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和会议信息的数据库,使用系统的用户分为权威学者和普通学者;个性化推荐系统启动时需要用户预先输入简单的兴趣信息,通过用户对推荐论文的反应来不断更新用户的兴趣模型;权威学者的兴趣模型直接由其已经被系统收录的所有论文综合生成;系统中的任意两个用户之间都可以计算兴趣模型的相似度;建立学术网络后系统会将网络中作者的最新论文或参与会议动态推荐给用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网络技术中的社交网络服务与数据挖掘的
,具体涉及ー种学术社交网络的自动构建方法,该方法涉及个性化推荐,社交网络自动构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技术介绍
社交网络及社交网络服务,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这类服务往往是基于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如电子邮件、实时消息服务等。现在国内外较为流行的Facebook,人人网等都是较为典型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现阶段流行的社交网络服务针对用户的吸引主要集中于两点其ー是社交网络可以发现和复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其ニ是针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交网络服务提了多种多样的交流途径,从而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进一歩的归纳,上述的第一点,即社交网络对联系的建立和发现,是社交网络获得成功的最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成熟运行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中,针对联系的建立都是基于注册和主动的。即用户与之建立联系的对象必须也使用了同样的社交网络服务,并且和其他用户的联系是由用户主动建立的。但事实交网络中的联系是客观存在与现实世界中的,如果能够实现某种社交网络联系自动构建的机制将无疑会给用户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针对这一目标计算机服务届的多个公司都已经有过尝试。例如Google在发布微博社交网络Buzz是曾宣传基于Gmail以及其他服务显示出的通信记录,采用ー些算法将用户联系起来,该网络已经自动生成了。然而Google的用户对于已经建立的社交网络并不感到十分满意,并对网络中被误读而建立的社交关系反应强烈,这迫使Google降低了 Buzz中社交网络的自动生成程度,将更大的建立联系的权利交还给用户。Google的尝试鲜明的体现出了社交网络自动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即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很难从通讯记录等简单的数据中挖掘得出,并且用户有时面对过于精细的自动构建社交网络时会感到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这些问题在论文“ Inferringrelevant social networks from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orld Wide WebConference Series-Wffff,pp. 301-310,2010)中有较为详细的叙述。本专利技术针对社交网络自动构建方面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选择学术圈中的关系网络作为ー个切入点,给出了一个结合了论文推荐与论文捜索系统的学术社交网络自动构建方法。现阶段网络中已经存在了一些“类”学术社交网络自动构建系统,例如MicrosoftAcademic Search 中的 Co-author Graph 及 Co-author Path 功能。但类似的“类”学术社交网络都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即只能为研究領域中已经发表了一定数量论文的知名学者建立联系网络,而无法为随时可以新注册的普通用户或普通研究者构建学术网络。这ー缺点大大的限制了这类学术网络的应用范围,也使其失去了部分社交网络的特性。 本专利技术中的方法克服了学术社交网络只能针对权威学者以及社交网络參与对象必须在社交网络服务商处注册的两大缺点,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学术社交网络构建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相比于基于人际圈的社交网络,学术领域的社交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单一,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研究领域的相关或重合,这种关系也可以简单的由论文发表这一明确的标准确定。因此学术社交网络的自动构建的目标就是找出所有的潜在使用者,也就是某个领域的学者之间研究领域相关或者重合的关系。本专利技术针对社交网络自动构建方面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选择学术圈中的关系网络作为一个切入点,给出了一个结合了论文推荐与论文搜索系统的学术社交网络自动构建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自动构建方法由以下几部分组成I.个性化论文推荐系统2.学术社交网络自动构建系统3.会议,作者动态实时推送系统4.权威作者代入交流系统各个系统的详细功能如下所述个性化的论文推荐系统为了便于后文的叙述,这里先给出本专利技术所实现的系统的两大类使用者权威学者和普通学者。权威学者是指在某一领域已经有一定数量较为有影响力的论文发表的学者,这类用户的研究领域兴趣模型在用户没有使用系统前就可以计算得出,用户在使用系统时只需将自己的学者身份与系统中的学者身份匹配带入即可。普通学者是权威学者之外所有学术社交网络的潜在使用者。这类用户在完成学术社交网络的自动构建之前必须先通过使用论文推荐系统来建立自己领域的兴趣模型,具体的使用模型如图I所示。论文推荐系统的目的是获取用户对于所推荐的论文的兴趣信息,从而确定用户研究领域的兴趣模型。用户研究领域的个性化兴趣模型是本专利技术中进行学术网络构建的基础。学术社交网络自动构建系统学术社交网络构建系统的实质工作为寻找系统的潜在用户与权威作者之间的联系。设学术社交网络的所有潜在使用者构成集合P,系统中所有的权威学者构成集合Px (有P; c P成立),则学术社交网络自动构建的目标为自动的确定集合R,R为集合P与集合Pf的笛卡尔积的子集。R中的一个有序偶<a,b>代表学术社交网络的潜在使用者a与权威作者b之间存在联系,即a,b两人的研究领域就较大的重合,可能具有更深一步交流与合作的空间。针对用户的不同类型,学术社交网络自动构建系统的运作方式也分为两种。对于权威学者,首先要根据系统收录其发表的全部论文归纳计算出其研究领域的兴趣模型。在得到权威学者的兴趣模型后,依次与系统内其他权威学者的兴趣模型进行相似度计算,当两名学者的相似度大于某一阈值Sn时,这两位学者就会在生成的学术社交网络中建立联系O而对于普通用户,也即是普通学者,学术社交网络自动构建系统使用个性化论文推荐系统得到的用户兴趣模型来完成网络的构建。具体的构建方法与权威学者相同。会议,作者动态实时推荐系统在针对使用系统的某一个用户求得了 R集合后,便已经找到了与之存在联系的学者集合,但是这对于学术社交网络的建立并不是足够的。因为在一般形式的社交网络中,所有处于网络中的用户都一定在此社交网络服务中中完成了注册,可以发布消息与完成实时交流。但是在本专利所叙述的学术网络中权威作者完全有可能并未注册系统,这时便需要系统实时爬取权威作者的新闻动态,如參加了某个国际会议,最新发表了某一篇论文等。并将这些动态信息实时的推送给系统的使用者,以真正实现社交网络在资讯获取上的便利。这边是本专利技术中会议、作者动态实时推荐系统的功能。权威学者代入交流系统 针对任何一名系统的潜在用户,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为其所构建的学术网络中的人员全部为系统收录的权威学者,但是这些权威学者很可能并未在同一社交网络中注册。因此权威学者带入交流系统的作用为,如果一位权威作者注册使用了本专利技术所论述的系统,系统会将所有与之建立过联系的用户信息显示出来,并提供多种的交流途径,使研究方向的两名学者能够方便的进行交流。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该方法的构建步骤如下步骤(I)、自动构建方法基于由个性化推荐系统,学术社交网络自动构建系统,会议作者动态实时推荐系统及权威学者代入交流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实现,用户在使用该综合系统前需要注册;步骤(2)、该综合系统建立的基础为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和会议信息的数据库,该综合系统所有使用系统的用户可以被分为权威学者和普通学者两类,其中,在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学术社交网络的自动构建方法,该方法的构建步骤如下 步骤(I)、自动构建方法基于由个性化推荐系统,学术社交网络自动构建系统,会议作者动态实时推荐系统及权威学者代入交流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实现,用户在使用该综合系统前需要注册; 步骤(2)、该综合系统建立的基础为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和会议信息的数据库,该综合系统所有使用系统的用户可以被分为权威学者和普通学者两类,其中,在输出库中出现次数大于某一阈值Fn的学者被定义为权威学者,其余用户均为普通学者;对于普通学者,在完成学术圈的建立之前必须先通过个性化推荐系统收集研究领域兴趣信息,权威学者则可以有选择的使用个性化推荐系统; 步骤(3)、个性化推荐系统启动时需要用户预先输入简单的兴趣信息,通过用户对推荐论文的反应来不断更新用户的兴趣模型;其中,权威学者的兴趣模型直接由其已经被上述综合系统收录的所有论文综合生成; 步骤(4)、学术社交网络构建系统的实质工作为寻找系统的潜在用户与权威作者之间的联系;设学术社交网络的所有潜在用户构成集合P,上述综合系统中所有的权威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弘田勇郭莉莎任远张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