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893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3 01:08
一种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其包含一扇框组、一控制驱动单元及一扇轮。该扇框组具有一流道,该流道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导风口及一第二导风口,该第一导风口及该第二导风口之间设有一基座,且该第一导风口及该第二导风口分别设有一第一静叶组及一第二静叶组;该控制驱动单元具有一定子组、一驱动电路及一正反转控制电路,该定子组结合于该扇框组的基座,该驱动电路电连接该定子组,该正反转控制电路电连接该驱动电路;该扇轮能够旋转地结合于该控制驱动单元的定子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确实可使该散热风扇于正转状态或反转状态的不同情况下,两者的驱风效果可趋于一致,以供于该第一导风口或该第二导风口作为出风用途时,皆可达成使用者的需求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ー种散热风扇,尤其是一种能够控制扇轮的正反转时机的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现有技术散热风扇大致具有ー扇框,该扇框内设置一基座,该基座结合一马达,该马达用以驱动一扇轮旋转作动;ー般而言,该基座是以数个肋条连接于该扇框的出风ロ,当该扇轮驱动气流通过该出风ロ吋,该肋条容易产生风阻,进而降低该散热风扇的效能。为此,请參照图I所示,为中国台湾公告第488497号《风扇增压导流装置》新型专利。该风扇增压导流装置9具有ー导流装置91,该导流装置91的形状近似扇叶(即俗称的静叶);又,该导流装置91可结合于散热风扇的出风ロ,且该导流装置91与该散热风扇的扇叶92呈相对设置;借此,当该扇叶92导引气流通该散热风扇的出风ロ时,即可利用该导流装置91提升该散热风扇的风压。又,市面上另掲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现有技术散热风扇;举例而言,如中国台湾新型M388570号《散热风扇结构》专利案掲示ー种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现有技术散热风扇,该现有技术散热风扇包括ー风扇叶片、一电机及ー控制器。该控制器可通过该电机控制该风扇叶片反向旋转或正向旋转,以提供如散热及自动除尘等两种功能。以上述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现有技术散热风扇而言,由于该现有技术风扇增压导流装置9仅可用以增加散热风扇的出风ロ的风压,因此,假设该风扇增压导流装置9应用于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现有技术散热风扇,当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现有技术散热风扇驱动气流通过该风扇的出风ロ时,确实可利用该现有技术风扇增压导流装置9提升整体风压;然而,当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现有技术散热风扇反向驱动气流以进行自动除尘作业时,此时,原先的出风ロ即转变为入风功能,而原先入风ロ则转变为出风功能,由于该风扇原先的入风ロ并无任何可提升风压的设计,故无法有效提升风压而造成除尘效果不佳;整体而言,现有技术风扇增压导流装置9用于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现有技术散热风扇时,容易造成该散热风扇于正转状态或反转状态的不同情况下,两者的驱风效果差距过大,产生如散热效果极佳,而除尘效果有限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使该散热风扇于正转状态或反转状态的两种不同情况下,其驱风效果可趋近于一致。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借助该散热风扇于两种旋转状态皆具有一致的驱风效果,使该散热风扇装设于电子产品时可不被局限于唯一的组装方式,以有效提升组装及使用上的便利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一种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包含ー个扇框组,具有ー个流道,该流道两端分别设有ー个第一导风ロ及ー个第二导风ロ,该第一导风ロ及该第二导风ロ之间设有ー个基座,且该第一导风ロ及该第二导风ロ分别设有ー个第一静叶组及ー个第二静叶组;一个控制驱动单元,具有ー个定子组、一个驱动电路及ー个正反转控制电路,该定子组结合于该扇框组的基座,该驱动电路电连接该定子组,该正反转控制电路电连接该驱动电路 '及,ー个扇轮,能够旋转地结合于该控制驱动单元的定子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确实可使该散热风扇于正转状态或反转状态的不同情况下,两者的驱风效果可趋于一致,以供于该第一导风ロ或该第二导风ロ作为出风用途时,皆可达成使用者的需求标准,且进一歩使得本专利技术可更方便组装于电子产品。附图说明图I :现有技术风扇增压导流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2 :本专利技术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图3 :本专利技术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图。图4 :本专利技术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的扇框组另ー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5 :本专利技术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的静叶于不同倾斜角度的组合剖视图。图6 :本专利技术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另设有导流部的组合剖视图。其中〔本专利技术〕I 扇框组Ia 第一框体Ib第二框体Ic 第三框体11流道111第一导风ロ112第二导风ロ12 基座13第一静叶组131导流部14第二静叶组141导流部2 控制驱动单元21 定子组22驱动电路23 正反转控制电路3 扇轮31轮毂32叶片〔现有技术〕9 风扇增压导流装置91导流装置92扇叶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參照图2及3所示,本专利技术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至少包含一扇框组I、ー控制驱动单元2及ー扇轮3。该扇框组I可供该控制驱动单元2结合;该控制驱动单元2位于该扇框组I内部;该扇轮3可旋转地结合该控制驱动单元2,以便该通过该控制驱动单元2控制该扇轮3正向旋转作动或反向旋转作动。 该扇框组I是由至少一中空框体所构成,该扇框组I具有一流道11,该流道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导风ロ 111及一第二导风ロ 112 ;其中该第一导风ロ 111及该第二导风ロ 112之间设有一基座12,且该第一导风ロ 111及该第二导风ロ 112分别设有一第一静叶组13及一第二静叶组14。本实施例中,该扇框组I包含一第一框体Ia及一第二框体lb,该第一框体Ia及该第二框体Ib能够拆装的相互结合,使该第一框体Ia及该第二框体Ib的内部所形成的空间可相互串接连通以形成该流道11,且该第一导风ロ 111及该第二导风ロ 112分别设于该第ー框体Ia及该第二框体lb,该基座12则位于该第一框体Ia ;又,该第一静叶组13及该第ニ静叶组14分别由数个静叶所构成,且该第一静叶组13及该第二静叶组14各设置于该第ー框体Ia及该第二框体Ib并分别接邻于该第一导风ロ 111及该第二导风ロ 112,其中该基座12利用第一静叶组13的数个静叶连接于该第一框体Ia的内侧周壁。又,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虽掲示该扇框组I是由ー第一框体Ia及一第二框体Ib所构成;然而,本专利技术的扇框组I仍可依使用者的组装需求由其他不同数量的框体所构成;举例而言,请參照图4所示,该扇框组I也可由一第一框体la、一第二框体Ib及一第三框体Ic所构成,该第一框体Ia及第ニ框体Ib的结构特征与图2所掲示的实施方式大致相同,而该第三框体Ic用以串接结合于该第一框体Ia及第ニ框体Ib之间;整体而言,在不影响该控制驱动单元2及该扇轮3组装于该扇框组I内部的前提条件下,该扇框组I确可由至少一中空框体所构成,为所属
人员可以理解。该控制驱动单元2具有一定子组21、ー驱动电路22及一正反转控制电路23。该定子组21结合于该扇框组I的基座12,以供枢接该扇轮3 ;该驱动电路22电连接该定子组21 ;该正反转控制电路23则电连接该驱动电路22。借此,该正反转控制电路23即可通过该驱动电路22控制该扇轮3的正反转。另外,该驱动电路22及正反转控制电路23可封装为ー集成电路(1C)。该扇轮3具有ー轮毂31,该轮毂31可旋转地结合于该控制驱动单元2的定子组21 ;又,该轮毂31的外周面设有数个叶片32,以便该控制驱动单元2驱动该轮毂31旋转作动时(其原理为利用交变磁场驱动该轮毂31旋转,是所属
人员可以理解,容不赘述),各该叶片32可导引气流通过该扇框组I的第一导风ロ 111及第ニ导风ロ 112。本专利技术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于实际使用时,该控制驱动单元2可控制该扇轮3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借以选择令该扇框组I的第一导风ロ 111作为出风ロ,或者令该扇框组I的第二导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21 TW 1001056711.一种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其特征是包含 ー个扇框组,具有ー个流道,该流道两端分别设有ー个第一导风ロ及ー个第二导风ロ,该第一导风ロ及该第二导风ロ之间设有ー个基座,且该第一导风ロ及该第二导风ロ分别设有ー个第一静叶组及ー个第二静叶组; 一个控制驱动单元,具有ー个定子组、一个驱动电路及ー个正反转控制电路,该定子组结合于该扇框组的基座,该驱动电路电连接该定子组,该正反转控制电路电连接该驱动电路;及 ー个扇轮,能够旋转地结合于该控制驱动单元的定子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组包含ー个第ー框体及ー个第二框体,该第一框体及该第二框体能够拆装的相互结合并连通形成该流道,且该第一导风ロ及该第二导风ロ分别设于该第一框体及该第二框体,该基座则位于该第一框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静叶组及该第ニ静叶组分别由数个静叶所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利用第一静叶组的数个静叶连接于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征李明聪阮阮纳拉辛汉·苏思拉麦鸿钦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