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宏博专利>正文

一种硬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8125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2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轮车,包括两个硬车轮和车架,所述硬车轮固定设置在车架首尾两端,所述前、后两个硬车轮中间设置有地磨盘,并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地磨盘由地磨盘转轴,摩擦块,弹性支撑架,离合凹槽,离合凹槽塞构成,摩擦块通过弹性支撑架与地磨盘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块的外部套有橡胶皮套;离合凹槽塞通过牵引丝与手动离合连接,利用车的惯性,使用地磨盘作为车的推进装置,使用地磨盘和前、后两个车轮作为制动装置;车轮摩擦阻力小,行驶更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轮车
技术介绍
车的设计,可谓是完美,它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类骑驶的体力,同时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看起来也更美观。但是车从1874年真正意义上的诞生到现在几乎从未改变过, 唯有的变化也就是人们在外观上更多的创意罢了,人们已经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看起来再普通、原理再简单不过的日常必需品了。现有的两轮车包括自行车、电动车与摩托车,且都为轮系驱动。轮系驱动的车在颠簸的路上行驶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一些一直在平整路上行驶的车来说,它们也须承担充气内胎和橡胶外胎因负载引起的弹性变形所造成的能量损耗,现有技术的车采用后轮驱动的轮系驱动方式,前后车轮制动,将推动、控制性能与刹车性能同时控制在车轮上,这在车的设计上虽然方便了一些,但存在如下缺陷消耗体力大普通车的推动、控制性能与刹车性能同时控制在车轮上,车子在行驶过程中为克服充气内胎与橡胶外胎的弹性变形将消耗很大一部分能量,这大大消耗了人的体力。车速慢车行驶过程中车轮与地面一直存在很大的摩擦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车的速度。车轮易损坏现有车轮内部是气胎,路上遇到“针”扎是很常见的事情,容易半路上爆胎,给出行带来很大不便;同时橡胶内胎容易腐烂,长期下来也会造成爆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硬轮车,利用车的惯性,使用地磨盘作为车的推进装置,使用地磨盘和前、后两个车轮作为制动装置;车轮摩擦阻力小,行驶更快速,三重刹车装置保证其能快速制动,安全性强,同时也不会出现爆胎的现象,在原有动力能量的基础上,本产品能够行驶更远、速度更快,使用耐久,节能环保,且驾驶更为舒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硬轮车,包括两个硬车轮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车轮固定设置在车架首尾两端,所述前、后两个硬车轮中间设置有地磨盘,并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地磨盘由地磨盘转轴,摩擦块,弹性支撑架,离合凹槽,离合凹槽塞构成,摩擦块通过弹性支撑架与地磨盘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块的外部套有橡胶皮套,离合凹槽塞通过牵弓I丝与手动离合连接。所述的前、后两个硬车轮的单手刹车装置通过刹车丝与前、后两个硬车轮连接。所述硬车轮由内支撑轮和套在内支撑轮外的钢皮圈构成,钢皮圈具有与地面接触的光滑平面,光滑平面的两侧外分别套有橡胶圈,橡胶圈与钢皮圈的光滑平面相接处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前、后两个硬车轮分别通过减震装置与车架相连接。所述车架还设置有脚踩刹车装置,脚踩刹车装置由脚踩刹车板、刹车棒构成,脚踩刹车板设置在车架的脚踏板上,通过刹车丝与刹车棒连接,地磨盘转轴与刹车棒连接。所述地磨盘转轴两端设有对接齿,任意比脚蹬的一端同样设有对接齿,所述的地磨盘转轴与任意比脚蹬通过对接齿进行齿式连接所述地磨盘内设置有电机,地磨盘转轴与电机连接。使用地磨盘作为硬轮车的驱动和主要制动装置,充分利用车的惯性,将普通两轮车的驱动、控向性能与刹车性能从单一的车轮上分开。地磨盘上设置有弹性装置,地磨盘在动力的驱使下转动,使其不断与地面接触、分离,弹性装置在地磨盘与地接触时不断地压缩与舒张,使摩擦块外的橡胶皮套最外层与地面接触产生大的推力;行驶过程中地磨盘转速只需比车的速度快一点,车就能依靠惯性与较小的阻力向前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速度快利用较为光滑的硬车轮作为支撑轮,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很小,同时地磨盘不断地触地、离地,只起到推动作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车速。行程远较为光滑的硬车轮在行驶时节省了很大一部分能量,同时可以借助惯性向前滑行,因此在原有动力能源的基础上,硬轮车的行驶距离将更远。滑行距离长当地磨盘处于与地面分离的状态时,只依靠硬车轮的光滑平面着地,与地面的摩擦力小了,车的滑行距离将很远,尤其是在顺风或下坡等情况下,更能体现其利用惯性的优势。耗能少硬轮车在行驶时克服了普通两轮车所需的橡胶内、外胎弹性能的消耗,同时还克服了不必要的多余的摩擦力损耗,因此在相同行驶路程的情况下,耗能更少。车轮不易损坏新型硬车轮完全摆脱了充气胎爆胎的可能性,不用再担心半路是否会出问题,其大部分材料都可以重新的回收利用,更环保。在原有动力能源的基础上,本产品能够行驶更远、速度更快,使用耐久,节能环保,且驾驶更为舒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硬轮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硬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地磨盘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地磨盘转轴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I至图4所示一种硬轮车,包括车架I,手动离合2,硬车轮6,前、后轮单手刹车装置9,地磨盘5 ;硬轮车的地磨盘5设在前、后两个硬车轮6中间,与车架I固定连接;地磨盘由地磨盘转轴52,摩擦块53,弹性支撑架54,离合凹槽55,离合凹槽塞56构成,摩擦块53通过弹性支撑架54与地磨盘转轴52固定连接,弹性装置可设置在摩擦块53、弹性支撑架54、转轴52的一处或多处,图示的弹性装置设置在支撑架54上,所述摩擦块53的外部套有橡胶皮套;硬轮车的手动离合装置2通过牵弓I丝21,与离合凹槽塞56连接,手勒手动离合时,收紧的离合凹槽塞56堵住离合凹槽55产生地磨盘与地分离的离合效果;硬轮车的车轮6由内支撑轮毂和套在内支撑轮毂外的钢皮圈62构成,钢皮圈62 具有与地面接触的光滑平面,此轮毂的两侧分别设有橡胶圈63,橡胶圈63与钢皮圈62的光滑平面相接处圆弧过渡连接。硬轮车的前、后轮单手刹车装置9,通过刹车丝连接到前、后车轮,通过手勒单手刹车装置,实现前、后车轮的制动;硬轮电动车/摩托车还包括有脚踩刹车装置4,硬轮自行车包括有任意比脚蹬0 ;硬轮电动车的地磨盘内含电机51,电池驱动电机51转动,电机51的转动带动地磨盘5的转动;硬轮电动车/摩托车的脚踩刹车装置由脚踩刹车板4,刹车棒41构成,脚踩刹车板4设置在车架的脚踏板3上,通过牵引丝21与刹车棒41连接,踩踏脚踩刹车板4时,刹车棒41可抵住摩擦块53产生地磨盘刹车效果;硬轮自行车的地磨盘转轴52两端设置有对接齿,由任意比脚蹬驱动;硬轮自行车任意比脚蹬0的一端设有对接齿01,对接齿01与地磨盘转轴两端的对接齿进行齿式连接,踩动任意比脚凳0时,地磨盘旋转推动硬轮自行车行驶;行车期间把脚放在左右水平位置时产生地磨盘与地摩擦的刹车效果,而放在上下垂直位置时产生地磨盘5与地分离的离合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硬轮车的前、后车轮分别通过前轮减震器8、后轮减震器7与前、后车架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钢皮圈62可以用其它光滑的有着强硬度的材料替换。硬轮车包括前后两个硬车轮,其正常着地部分为较为光滑的平面,在速度较大的情况下,两个较为光滑的平面可以借助已有的速度,依靠惯性向前行进。同时我们在新型硬车轮两端增设橡胶带,使车在转弯时以橡胶带着地,增大摩擦力,保证转弯时的安全。在车轮光滑平面与橡胶带中间以小圆弧过度,保证了转弯时的稳定与轻便。硬轮电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轮车,包括两个硬车轮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车轮固定设置在车架首尾两端,所述前、后两个硬车轮中间设置有地磨盘,并与车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磨盘由地磨盘转轴,摩擦块,弹性支撑架,离合凹槽,离合凹槽塞构成,摩擦块通过弹性支撑架与地磨盘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块的外部套有橡胶皮套,离合凹槽塞通过牵引丝与手动离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两个硬车轮的单手刹车装置通过刹车丝与前、后两个硬车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车轮由内支撑轮和套在内支撑轮外的钢皮圈构成,钢皮圈具有与地面接触的光滑平面,光滑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博
申请(专利权)人:王宏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