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547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含上与下壳体、多个上端子,以及多个下端子。上与下壳体定义一第一收容槽和一第二收容槽,其中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相对。各上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第一接触部于第一收容槽内延伸,第二接触部于第二收容槽内延伸,固定部设置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并固定在上壳体。各下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第一接触部于第一收容槽内延伸,第二接触部于第二收容槽内延伸,固定部设置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并固定在下壳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关于一种可连接成对装置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第6,250,996 BI号揭露一电连接器,其设计以在一边连接一软性电路板,在相对边连接配合的电连接器。此电连接器包含一体成型的绝缘壳体,绝缘壳体上包含凹穴,各凹穴收容一对应的端子。端子具有一基部,基部宽于两相对的接触部,且在垂直方向上横贯凹穴。多个端子从绝缘壳体的一开口压推至一既定的位置上,且凭借端子上的钩刺与绝缘壳体间的干涉,固定在绝缘壳体之内。用于对接两装置的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通常是复杂的,尤其是当对接的两装置在外形上有明显差异时。一般,设计复杂的绝缘壳体不易维持一定的制作品质。此外,使用在一体成型的绝缘壳体的端子通常是依靠端子上的钩刺与绝缘壳体间的干涉来固定。在端子组装后,钩刺固定在绝缘壳体的表面上,由此将端子固定。端子主要是通过钩刺的顶端和绝缘壳体的表面间的干涉力量来固定。一般而言,此种力量不够大,从而当端子受拉或被推时,端子可能会移离开它们的既定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连接器,其具有简单的构造且可容易被制造。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连接器,其端子可被牢固固定。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上与下壳体、多个上端子,以及多个下端子。上与下壳体定义一第一收容槽和一第二收容槽,其中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相对。各上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第一接触部于第一收容槽内延伸,第二接触部于第二收容槽内延伸,固定部设置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并固定在上壳体内。各下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第一接触部于第一收容槽内延伸,第二接触部于第二收容槽内延伸,固定部设置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并固定在下壳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含一上架构件和一下架构件,其中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设置于该上架构件和该下架构件之间。进一步地,该上架构件与该上壳体是以插入成形整合一体,而该下架构件与该下壳体是以插入成形整合一体。进一步地,该上架构件与该下架构件是螺锁固定或铆接固定。进一步地,该下壳体和该上壳体是在一方向上叠设,该上壳体包含多个第一扣接件,各该第一扣接件包含一扣接部,该下壳体包含多个第二扣接件,各该第二扣接件包含一扣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扣接件和所述第二扣接件设置于该第一收容槽和该第二收容槽之间,且所述第一扣接件的所述扣接部和所述第二扣接件的所述扣接部在该方向上相卡扣。进一步地,该下壳体包含一凹槽,该上壳体包含一扣件,该扣件邻近该上壳体的相对末端之一且包含一扣接部,其中当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组合后,该扣件的该扣接部进入该凹槽。进一步地,该第一收容槽收容一卡缘模块或一子卡,而该第二收容槽收容一软排线、一软性电路板或一母卡。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一下壳体、一中壳体、一上壳体、多个第一下端子、多个第二下端子、多个第一上端子,以及多个第二上端子。中壳体设置于下壳体上,且中壳体与下壳体定义一第一下收容槽和一第二下收容槽。上壳体设置于中壳体上,且上壳体与中壳体定义一第一上收容槽和一第二上收容槽。各第一下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第一接触部于第一下收容槽内延伸,第二接触部于第二下收容槽内延伸,而固定部设置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并固定在下壳体内。各第二下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第一接触部于第一下 收容槽内延伸,第二接触部于第二下收容槽内延伸,而固定部设置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并固定在中壳体内。各第一上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第一接触部于第一上收容槽内延伸,第二接触部于第二上收容槽内延伸,而固定部设置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并固定在中壳体内。各第二上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第一接触部于第一上收容槽内延伸,第二接触部于第二上收容槽内延伸,而固定部设置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并固定在上壳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含一上架构件和一下架构件,其中该上壳体、该中壳体和该下壳体设置于该上架构件和该下架构件之间。进一步地,该上架构件与该上壳体是以插入成形整合一体,而该下架构件与该下壳体是以插入成形整合一体。进一步地,该上架构件与该下架构件是螺锁固定或铆接固定。进一步地,该下壳体、该中壳体和该上壳体是在一方向上叠设,该下壳体包含多个扣接件,该下壳体的各该扣接件包含一扣接部,及该中壳体包含多个第一扣接件,各该第一扣接件包含一扣接部,其中该下壳体的所述扣接件和该中壳体的所述第一扣接件设置于该第一和第二下收容槽之间,而且该下壳体的所述扣接件的所述扣接部和该中壳体的所述第一扣接件的所述扣接部在该方向上相卡扣;该中壳体包含多个第二扣接件,各该第二扣接件包含一扣接部,及该上壳体包含多个扣接件,各该扣接件包含一扣接部,其中该中壳体的所述第二扣接件和该上壳体的所述扣接件设置于该第一和第二上收容槽之间,而且该中壳体的所述第二扣接件的所述扣接部和该上壳体的所述扣接件的所述扣接部在该方向上相卡扣。进一步地,该中壳体包含一第一凹槽,该上壳体包含一扣件,该扣件邻近该上壳体的相对末端之一且包含一扣接部,其中该上壳体的该扣件的该扣接部进入该第一凹槽;该下壳体包含一第二凹槽,该中壳体包含一扣件,该扣件邻近该中壳体的相对末端之一且包含一扣接部,其中该中壳体的该扣件的该扣接部进入该第二凹槽。进一步地,该第一上收容槽和该第一下收容槽收容一卡缘模块或一子卡,而该第二上收容槽和该第二下收容槽收容一软排线、一软性电路板或一母卡。进一步地,该上壳体和该下壳体的每一者包含相对设置的两闩臂件,各该闩臂件具有一闩锁部,各该闩锁部卡扣于该卡缘模块或该子卡的一对应凹口,各该闩臂件包含一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将该卡缘模块或该子卡固持在一插入位置。附图说明图I显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电连接器I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I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显示图I的电连接器的上视示意图;图5是图4沿5-5剖切线的剖示图;图6是图4沿6-6剖切线的剖示图;图7显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上端子、下端子和扣接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8显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上壳体的扣接件与下壳体的扣接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9显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上和下壳体的扣接件的排列示意图;图10显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扣接件的构造及上和下壳体的扣接件的组合关系不意图;图11显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扣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显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扣件和凹槽间的扣接关系的截面示意图;图13显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显示图13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5显示图13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6是截面示意图,其显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下端子及第一和第二上端子在下、中、上壳体内的排列;图17与图18显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上壳体的扣接件、中壳体的第一与第二扣接件,以及下壳体的扣接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以及图19是截面示意图,其显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上和中壳体的扣接件与凹槽的扣接。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电连接器2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0.11.23 SG 201008580-1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上与下壳体,定义一第一收容槽和一第二收容槽,其中该第一收容槽和该第二收容槽相对; 多个上端子,各该上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该第一接触部于该第一收容槽内延伸,该第二接触部于该第二收容槽内延伸,而该固定部设置于该第一接触部和该第二接触部之间并固定在该上壳体内;以及 多个下端子,各该下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该第一接触部于该第一收容槽内延伸,该第二接触部于该第二收容槽内延伸,而该固定部设置于该第一接触部和该第二接触部之间并固定在该下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一上架构件和一下架构 件,其中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设置于该上架构件和该下架构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架构件与该上壳体是以插入成形整合一体,而该下架构件与该下壳体是以插入成形整合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架构件与该下架构件是螺锁固定或铆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壳体和该上壳体是在一方向上叠设,该上壳体包含多个第一扣接件,各该第一扣接件包含一扣接部,该下壳体包含多个第二扣接件,各该第二扣接件包含一扣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扣接件和所述第二扣接件设置于该第一收容槽和该第二收容槽之间,且所述第一扣接件的所述扣接部和所述第二扣接件的所述扣接部在该方向上相卡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壳体包含一凹槽,该上壳体包含一扣件,该扣件邻近该上壳体的相对末端之一且包含一扣接部,其中当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组合后,该扣件的该扣接部进入该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收容槽收容一卡缘模块或一子卡,而该第二收容槽收容一软排线、一软性电路板或一母卡。8.—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下壳体; 一中壳体,设置于该下壳体上,该中壳体与该下壳体定义一第一下收容槽和一第二下收容槽; 一上壳体,设置于该中壳体上,该上壳体与该中壳体定义一第一上收容槽和一第二上收容槽; 多个第一下端子,各该第一下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该第一接触部于该第一下收容槽内延伸,该第二接触部于该第二下收容槽内延伸,而该固定部设置于该第一接触部和该第二接触部之间并固定在该下壳体内; 多个第二下端子,各该第二下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和一固定部,其中该第一接触部于该第一下收容槽内延伸,该第二接触部于该第二下收容槽内延伸,而该固定部设置于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扬德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