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9509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容易进行压入部的按压操作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具有:框体(11);按压体(13),设置于上述框体,并具备至少两个压入部(17);以及衬套(15),由弹性体构成,围绕从上述框体(11)伸出的软线(9)的周围并设置于上述框体(11),在各上述压入部(17)中的至少一个压入部(17)被按下时,该衬套(15)的一部分对被按下的上述压入部(17)施加反作用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装置,例如涉及用于双耳式耳机(headset)的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公开了具备开关装置的、带控制器的耳机(headphone),该开关装置具有独立的三个按钮在纵向(长边方向)上排列设置。在上述现有的开关装置中,上述各按钮独立设置,或者如图8所示的现有的开关装置200那样将上述各按钮排列设置在细长的按压体208的长边方向。详细说明图8所示的现有的开关装置200如下开关装置200在细长的按压体208的长边方向上排列设置有三个压入部(相当于按钮)202、204、206。另外,在各压入部202、204,206之间设置有肋条210。另外,选择三个压入部202、204、206而按下。此外,图8中的参照标记212表示开关装置200的框体,参照标记214表示开关装置200的基板,参照标记216表示开关装置200的衬套,参照标记218表示软线,参照标记220表示开关部。另外,作为与上述现有技术相关的文献,例如可以举出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953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现有的开关装置中存在难以进行按下压入部的操作的问题。即,在按下各压入部时,按压体弹性变形,但按下存在于肋条之间的正中间的压入部时所需的力大于按下两肋的压入部时所需的力,因此在操作开关时产生不舒服感。另外,在压入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存在会同时按下两个压入部的问题。另外,设置独立的三个按钮的构成导致装置结构变得复杂。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容易进行压入部的按压操作的开关装置。第一专利技术为开关装置(I),该开关装置⑴具有框体(11);按压体(13),设置于上述框体,并具备至少两个压入部(17);以及衬套(15),由弹性体构成,围绕从上述框体伸出的软线(9)的周围并设置于上述框体(11),在各上述压入部(17)中的至少一个压入部(17)被按下时,该衬套(15)的一部分对被按下的上述压入部(17)施加反作用力。第二专利技术是第一专利技术中的以下的开关装置(I),即,在上述框体(11)内设置有基板(25),施加上述反作用力的上述衬套(15)的部位(21)设置在上述基板(25)和上述压入部(17)之间。第三专利技术是第一专利技术中的以下的开关装置(I),S卩,在上述框体(11)内设置有基板(25),上述按压体(13)具备第一压入部(17)、第二压入部(17)、和设置在这些压入部(17)之间的肋条(49),施加上述反作用力的上述衬套(15)的部位(21)设置在上述基板(25)和上述压入部(17)之间,在上述基板(25)和上述肋条(49)之间设置有弹性体(59)。第四专利技术是第一专利技术中的以下的开关装置(I),S卩,在上述框体(11)内设置有基板(25),上述衬套(15)的前端部侧的部位夹住上述基板(25)的一部分,夹住的部位中的一侧的部位位于上述基板(25)和上述压入部(17)之间,从而构成产生上述反作用力的上述衬套(15)的部位(21)。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达到能够提供以简单的结构容易进行按压压入部的操作的开关装置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双耳式耳机的概略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开关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开关装置的截面图。图4是变形例涉及的开关装置的截面图。图5是另一变形例涉及的开关装置的截面图。图6是其他另一变形例涉及的开关装置的截面图。图7是图3中的概略的VIII向视图。图8是现有的开关装置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开关装置I是例如使用于双耳式耳机3的装置,双耳式耳机3具备端子部5、耳机部7、软线9和设置有麦克风(未图示)的开关装置I而构成(参照图I)。如图3所示,开关装置I具备框体11、按压体(按钮体)13和衬套15。按压体13设置于框体11,具备至少两个压入部17。另外,构成为操作者选择各压入部17中的一个压入部17而按下。衬套15由弹性体构成,例如为了保护从框体11伸出的软线9而围绕软线9的周围并设置在框体11。另外,当各压入部17中的至少一个压入部17(例如,压入部17A、17B)向图3中的下方按下时,衬套15的一部分21对被按下的压入部17施加反作用力(因弹性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朝向图3中的上方的力)。衬套15具备筒状的主体部(衬套主体部)19、和施加反作用力的部位(上述一部分)21而构成。软线9贯通衬套主体部19的贯通孔。软线9的外径稍大于贯通孔的内径。在软线9贯通衬套主体部19的贯通孔的状态下,衬套主体部19弹性变形而衬套主体部19的内径稍微变大,从而软线9的外周和贯通孔的内周具有压力而接触。衬套15设置在框体11的内部。设置有衬套15的框体的部位(形成于框体11的凹部)23的深度值与筒状的衬套主体部19的长度值大致相等。筒状(不一定必须为圆筒))的衬套主体部19的外径稍大于框体凹部23的内径。在将软线9贯通于衬套主体部19的贯通孔的衬套15设置在框体11的状态下,衬套主体部19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与框体凹部23的底面接触,衬套主体部19进入到框体凹部23内。另外,反作用力施加部位(反作用力产生部位)21相比于衬套主体部19的长边方向一端部更向框体11的内侧突出。另外,衬套主体部19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位于框体凹部23的入口处,软线9从衬套主体部19(衬套15)伸出(向离开框体11的方向伸出)。另外,衬套主体部19弹性变形而衬套主体部19的内径稍微变小,衬套主体部19的外周和框体凹部23的内周具有压力而接 触。此外,也可以设置成筒状的衬套主体部19的长度值大于框体凹部23的深度值,并在将衬套15设置在框体11的状态下,使衬套主体部19突出到框体11之外。另外,基板25设置于开关装置1,衬套15的反作用力施加部位21设置在至少一部分的压入部17 (压入部17AU7C)和基板25之间。如果进一步说明,则开关装置I的框体11和按压体13和基板25由大致可以视为刚体的硬质合成树脂、酚醛塑料(bakelite)等材料构成,衬套15由橡胶、软质合成树脂等具备弹性的材料构成。另外,框体11和按压体13和衬套19具备绝缘性。开关装置1(框体11)的外观例如形成为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为半圆状(半圆柱状)的细长的棒状(方柱状)。软线9从框体1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伸出。因此,衬套15也设置在框体1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设置在框体1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侧(在图3中为左侧)的衬套15A的、衬套主体部19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在图3中为左侧)位于框体1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的位置,衬套主体部19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在图3中为右侧)位于框体11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侧,反作用力施加部位21与衬套主体部19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相比在框体11的长边方向上位于更靠近中央侧(在图3中为更靠近右侧)。同样,设置在框体1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在图3中为右侧)的衬套15B的、衬套主体部19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在图3中为右侧)位于框体1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的位置,衬套主体部19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在图3中为左侧)位于框体11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侧,反作用力施加部位21与衬套主体部19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相比在框体11的长边方向上位于更靠近中央侧(在图3中为更靠近左侧)。框体11具备基体27和罩体29而构成。基体27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0.11.25 JP 2010-262253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框体; 按压体,设置于上述框体,并具备至少两个压入部;以及 衬套,由弹性体构成,围绕从上述框体伸出的软线的周围并设置于上述框体,在各上述压入部中的至少一个压入部被按下时,该衬套的一部分对被按下的上述压入部施加反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内设置有基板, 施加上述反作用力的上述衬套的部位设置在上述基板和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山慎之介
申请(专利权)人:JVC建伍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