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江平专利>正文

一种龙骨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149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龙骨连接件,包括基板(1)、第一上侧板(4)、右侧板(2)、左侧板(3);基板(1)含有基板下侧边(11)、基板上侧边(12)、基板右侧边(13)、基板左侧边(14),第一上侧板(4)与基板上侧边(12)连接,右侧板(2)与基板右侧边(13)连接,左侧板(3)与基板左侧边(14)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基板下侧边(11)连接的底托板(6),所述底托板(6)所在平面与基板(1)所在平面垂直。该连接件能够使C形龙骨与C形龙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而且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五金零件,特别是一种能够使龙骨与龙骨连接的连接件。
技术介绍
龙骨与龙骨通过连接件连接是建筑领域常用的连接形式,龙骨按照断面形状分为U形、C形、T形、L形、H、形、V形等。现有技术中C形龙骨与C形龙骨通过连接件垂直连接时,常用的连接件很难将龙骨与龙骨永久固定,容易滑脱,使龙骨结构连接不稳 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普通连接件垂直连接C形龙骨时连接不稳容易滑脱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龙骨连接件,该连接件可以使C形龙骨与C形龙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龙骨连接件,包括基板、第一上侧板、右侧板、左侧板;基板含有基板下侧边、基板上侧边、基板右侧边、基板左侧边,第一上侧板与基板上侧边连接,右侧板与基板右侧边连接,左侧板与基板左侧边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基板下侧边连接的底托板,所述底托板所在平面与基板所在平面垂直。增加了一个底托板是为了增加一个龙骨与连接件之间的固定点,固定点增多则固定效果更好,所以可以使C形龙骨与C形龙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优选所述基板为矩形,底托板的面积比基板的面积小5% 35%。优选所述的底托板为矩形,底托板包括底托板前侧边、底托板后侧边、底托板右侧边、底托板左侧边;底托板后侧边与基板下侧边连接。优选底托板后侧边的长度是基板下侧边长度的75% 95%。优选底托板右侧边到基板右侧边的距离等于底托板左侧边到左侧边的距离。优选底托板的表面设置有孔。优选底托板的厚度与基板的厚度相同。优选第一上侧板为条形,连接件还包括与基板上侧边连接的第二上侧板。优选第一上侧板和第二上侧板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第一上侧板到基板右侧边的距离等于第二上侧板到基板左侧边的距离;第一上侧板所在平面与基板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90°,第二上侧板所在平面与基板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90°。优选右侧板所在的平面与基板所在的平面垂直,左侧板所在的平面与基板所在的平面垂直,右侧板所在的平面与左侧板所在平面平行;右侧板还含有右侧板上侧边,右侧板上侧边与基板上侧边垂直并且在同一平面内;左侧板还含有左侧板上侧边,左侧板上侧边与基板上侧边垂直并且在同一平面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C形龙骨与C形龙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而且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连接件进行具体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的连接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连接件的前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连接件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连接件的右视图。 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连接件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连接件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连接件的仰视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的连接件的第一种使用状态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的连接件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图。其中I.基板,2.右侧板,3.左侧板,4.第一上侧板,5.第二上侧板,6.底托板,7.第一龙骨,8.第二龙骨,9.螺钉,11.基板下侧边,12.基板上侧边,13.基板右侧边,14.基板左侧边,21.右侧板下侧边,22.右侧板上侧边,31.左侧板下侧边,32.左侧板上侧边,61.底托板前侧边,62.底托板后侧边,63.底托板右侧边,64.底托板左侧边。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龙骨连接件,见附图说明图1,包括基板I、第一上侧板4、右侧板2、左侧板3 ;基板I含有基板下侧边11、基板上侧边12、基板右侧边13、基板左侧边14,第一上侧板4与基板上侧边12连接,右侧板2与基板右侧边13连接,左侧板3与基板左侧边14连接;还包括与基板下侧边11连接的底托板6,所述底托板6所在平面与基板I所在平面垂直。通常的连接件会含有第一上侧板4、右侧板2、左侧板3,增加了一个底托板6是为了增加一个龙骨与连接件之间的固定点,固定点增多则固定效果更好,所以可以使C形龙骨与C形龙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所述基板I为矩形,底托板6的面积比基板I的面积小5% 35%。所述的底托板6为矩形,当然底托板6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如半圆形、三角形等,底托板包括底托板前侧边61、底托板后侧边62、底托板右侧边63、底托板左侧边64 ;底托板后侧边62与基板下侧边11连接。底托板后侧边62的长度是基板下侧边11长度的75% 95%。底托板右侧边63到基板右侧边13的距离等于底托板左侧边64到左侧边14的距离。见图2 图7。为了使C形龙骨与C形龙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底托板6的表面可以设置有孔。龙骨与底托板6之间通过螺钉连接,见图9。为了便于加工制造,该连接件为一块钢板制成,即底托板6的厚度与基板I的厚度相同。第一上侧板4和第二上侧板5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第一上侧板4到基板右侧边13的距离等于第二上侧板5到基板左侧边14的距离;第一上侧板4所在平面与基板I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90°,第二上侧板5所在平面与基板I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O。 90°。上侧板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即该连接件包括第一上侧板4,第一上侧板4为条形,还包括与基板上侧边12连接的第二上侧板5。优选第一上侧板4和第二上侧板5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第一上侧板4到基板右侧边13的距离等于第二上侧板5到基板左侧边14的距离;第一上侧板4所在平面与基板I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O。 90°,第二上侧板5所在平面与基板I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 90°。进一步优选第一上侧板4所在平面与基板I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第二上侧板5所在平面与基板I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另外,右侧板2所在的平面与基板I所在的平面垂直,左侧板3所在的平面与基板I所在的平面垂直,右侧板2所在的平面与左侧板3所在平面平行;右侧板2还含有右侧板上侧边22,右侧板上侧边22与基板上侧边12垂直并且在同一平面内;左侧板3还含有左 侧板上侧边32,左侧板上侧边32与基板上侧边12垂直并且在同一平面内。使用方法包括两种I、C形龙骨与C形龙骨的开口朝向相同,见图8。第一上侧板4、第二上侧板5和底托板6与第一龙骨7连接,右侧板2与左侧板3插入第二龙骨8的插槽中,底托板6、右侧板2、左侧板3的表面设置有孔,底托板6与第一龙骨7之间通过螺钉9连接,右侧板2与左侧板3也通过螺钉9与第二龙骨8连接。2、C形龙骨与C形龙骨的开口朝向垂直,见图9。第一上侧板4、第二上侧板5和底托板6与第一龙骨7连接,右侧板2与左侧板3插入第二龙骨8的插槽中,底托板6、右侧板2、左侧板3的表面设置有孔,底托板6与第一龙骨7之间通过螺钉9连接,右侧板2与左侧板3也通过螺钉9与第二龙骨8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选择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骨连接件,包括基板(I)、第一上侧板⑷、右侧板(2)、左侧板(3);基板(I)含有基板下侧边(11)、基板上侧边(12)、基板右侧边(13)、基板左侧边(14),第一上侧板(4)与基板上侧边(12)连接,右侧板⑵与基板右侧边(13)连接,左侧板(3)与基板左侧边(14)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基板下侧边(11)连接的底托板¢),所述底托板(6)所在平面与基板(I)所在平面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基板(I)为矩形,底托板(6)的面积比基板⑴的面积小5% 3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托板(6)为矩形,底托板包括底托板前侧边¢1)、底托板后侧边¢2)、底托板右侧边¢3)、底托板左侧边¢4);底托板后侧边(62)与基板下侧边(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是底托板后侧边¢2)的长度是基板下侧边(11)长度的75% 9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是底托板右侧边¢3)到基板右侧边(13)的距离等于底托板左侧边(64)到左侧边(14)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是底托板¢)的表面设置有孔。7.根据权利要求I 6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是底托板¢)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江平
申请(专利权)人:孙江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