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带扩底的抗震柱岩石锚杆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1347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扩底的抗震柱岩石锚杆基础,所述抗震柱岩石锚杆基础包括竖直的柱状基础本体,所述柱状基础本体与上部抗震柱横截面尺寸一致,并嵌入基岩,且其底部为扩大部;扩大部设有若干呈发射状分布的锚杆,柱状基础本体由混凝土原槽浇筑与基岩锚固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减小岩质地基基础的开挖量,解决工程量大、人力物力耗费大和成本高的问题,大大降低开挖成本。采用底部扩大及发射状锚杆布设的方式与基岩进行可靠连接,有效加强了柱与基岩的连接,由此增大基础的抗拔、抗剪、抗压、抗倾覆承载力,避免地震高烈度地区强震发生时柱底与基岩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水平方向或竖向的脱开或分离,从而有效提高岩质地基上建筑的抗震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岩质地基基础,尤其涉及一种带扩底的抗震柱岩石锚杆基础
技术介绍
在高烈度的地震区,人们通常会选择在地质硬度较大的地方或岩石上修建建筑,而在地质硬度较大的岩石上进行建筑施工,传统的柱基础大开挖非常不方便,不但工程量大、施工不易,耗费人力物力,未充分依托基岩以深度挖掘其综合承载性能,不能完全达到抗震的要求。因而人们选择修建建筑前进行挖孔,再浇筑桩基,然后在桩基上修砌建筑用的主支承住等。但传统的桩基一般为一根柱状的基础,其仅靠嵌入基岩的深度来实现其稳定的效果,这样嵌入越深,则要求钻井的深度越深,这样也存在工程量大、人力物力耗费大,且 成本高的问题;而若桩基深度不够,则柱底与基岩之间易产生脱离,且抗震性能差,使得安全系数不够,也无法满足抗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解决在硬度较大的地质或岩石上修建桩基存在工程量大、人力物力耗费大和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人力物力耗费等成本,并且提高抗震性能的带扩底的抗震柱岩石锚杆基础。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扩底的抗震柱岩石锚杆基础,包括竖直的柱状基础本体,所述柱状基础本体下部嵌入基岩,且其底部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扩底的抗震柱岩石锚杆基础,包括竖直的柱状基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基础本体下部嵌入基岩,且其底部为扩大部;扩大部设有若干呈发射状分布的锚杆,所述锚杆的上端与柱状基础本体中的柱状钢筋笼相交或相邻,下端锚于基岩内;所述柱状基础本体由混凝土原槽烧筑与基岩锚固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扩底的抗震柱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勇杨帅军彭川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