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全斌专利>正文

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5778 阅读:19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0:43
内穿线可折叠鱼竿,至少由两段鱼竿单元沿其长度方向相互连接而成,且至少其中的尖端鱼竿单元为具有可穿过鱼线的轴向中空结构,各相邻鱼竿单元间的连接端以分别铰接于同一连接结构上的方式相互连接,在该连接部位处经限位结构还设有可沿轴向滑动以覆盖/暴露该连接部位、并配合有锁固结构的稳定加强结构。该鱼竿既可以有效避免传统鱼竿使用时易与鱼线相互缠绞的问题,也解决了解决了目前内穿线鱼竿每次使用时都需重新穿线的不便,同时大大缩短了鱼竿的长度便于携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渔具,更具体的是一种可内穿线的可折叠鱼竿。
技术介绍
钓鱼时根据垂钓距离的远近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鱼竿。传统的钓鱼竿中无轮长短,其中由鱼线轮至鱼竿尖端的鱼线都经设于竿外的过线环延伸。特别是对于较长规格的鱼竿,鱼线受环境风力影响常会与鱼竿上的过线环即线眼相互缠绞。为此,已有可使鱼线由具有轴向中空结构的鱼竿内穿过的内穿线鱼竿。此外,为兼顾较长鱼竿的携带和使用,目前也已有可折叠的鱼竿,以及可内穿线的折叠鱼竿,但其每次使用时都需向鱼竿中重新穿送鱼线,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可以满意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内穿线可折叠鱼竿的基本结构,是至少由两段鱼竿单元沿其长度方向相互连接而成,且至少其中的尖端鱼竿单元为具有可穿过鱼线的轴向中空结构。各相邻鱼竿单元间的连接端以分别铰接于同一连接结构上的方式相互连接,在相邻鱼竿单元间的该连接部位处,经限位结构(如限位环、凸、卡等)还设有可沿轴向滑动以覆盖/暴露该连接部位、并配合有锁固结构的稳定加强结构。通常情况下,本技术上述结构形式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可由2 3段、最常用的是可由2段所说的鱼竿单元连接组成。在上述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中,所说的各相邻鱼竿单元间的该连接结构,优选采用为最大周径<其所在位置处的鱼竿单元外径的柱状结构。为充分发挥内穿线功能的优势,在上述的可折叠鱼竿中,优选采用为使除手持部位外的各鱼竿单元均为可穿过鱼线的轴向贯通式的中空结构。上述结构中,所说可沿轴向滑动并配合有锁固结构的稳定加强结构,在覆盖并由锁固结构锁定后,可以避免该相邻鱼竿单元间的连接部位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和损坏,提高该连接部位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滑动稳定加强结构而使该连接部位暴露出,则可使相邻段鱼竿单元能相互折叠,便于收储或携带。为此,该稳定加强结构的具体形式可以在能实现该功能和目的的结构中有多种选择,例如,可以为滑动条、卡结构,或是封闭的或笼状非封闭形式的套筒结构等,其中优选为后者套筒形式的结构。与上述稳定加强结构相配合的锁固结构,是使稳定加强结构在覆盖住相邻鱼竿单元间的连接部位处时能被稳妥锁固定位,避免其随意滑动,保证使用状态下的稳固性,因此该锁固结构可以采用能与所使用的稳定加强结构相适应、配合的各种结构形式。例如,对于上述套筒式结构的稳定加强结构而言,可优选采用能与稳定加强结构的端部以螺纹方式相互锁紧的螺母型结构,简单可靠,又便于操作。由于鱼竿通常都是由手持的竿尾向竿尖端逐渐变细的形式,因此,本技术上述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在所说套筒结构形式的稳定加强结构中,优选的是至少其轴向的穿套孔采用为具有与其所在部位的外经渐收形式的鱼竿适应的锥度孔,有利于提高其对其所在的连接部位的稳定加强性能。进一步,为便于上述内穿线可折叠鱼竿折叠后收储和携带的稳定性,在鱼竿单元上还可按常规方式设有适当形式的折叠后鱼竿单元的锁定结构。例如,可优选采用常用的卡式夹持结构等。由于本技术上述结构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既解决了传统鱼竿使用时鱼线易与线眼发生缠绞的问题,也解决了目前内走线中通竿等内穿线鱼竿每次使用时都需要重新 穿/拆线的麻烦,其折叠功能也大大缩短了鱼竿长度,便于携带和储放。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内穿线可折叠鱼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的本技术内穿线可折叠鱼竿,由两段鱼竿单元,即手持单元段I和竿尖单元段9沿其长度方向相互连接而成,手持单元段I的前部及竿尖单元段9均为可穿送鱼线3的轴向中空结构。在手持单元段I中按常规设置有鱼线轮2,其鱼线3经过线环4,由手持单元段I前部的线孔5进入,并经竿尖单元段9的轴向中空结构穿送至竿尖单元段9的尖端部位送出。两鱼竿单元段间的连接端经分别设于同一(接)连接结构11两端的铰链7,12相互连接,该连接结构11为最大周径<其所在位置处的鱼竿单元外径的短柱状结构。在该连接部位处,经设于鱼竿外周的限位环等形式的限位结构10,还设有可沿轴向滑动以覆盖/暴露该连接部位、并配合有锁固结构6的套筒式稳定加强结构8,且其轴向穿套孔为与其所在部位的外径渐收式鱼竿适应的锥度孔。与其相配合的该锁固结构6为能与其端部以螺纹相互配合锁紧的螺母型结构。在鱼竿的手持单元段I的适当部位处还设有可将折叠后的竿尖单元段9锁定的卡式夹持或其它形式的锁定结构13。折叠收储或携带时,将使用状态下覆盖住鱼竿单元段连接部位的稳定加强结构8向竿尖方向推送,暴露出连接部位的连接结构11,通过其上的两鱼竿单元段的铰链7,12即可使竿尖单元段9以翻转180度的方式折向手持单元后段1,并由锁定结构13将其相互锁定(如图中双点划线所显示的状态)。使用时,将竿尖单元段9向前方展开,并向竿尾方向推送稳定加强结构8覆盖住该连接部位,并用该锁固结构6将稳定加强结构8锁紧,即可稳定可靠地进行垂钓。权利要求1.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其特征是至少由两段鱼竿单元沿其长度方向相互连接而成,且至少其中的尖端鱼竿单元(9)为具有可穿过鱼线(3)的轴向中空结构,各相邻鱼竿单元间的连接端以分别铰接于同一连接结构(11)上的方式相互连接,在该连接部位处经限位结构(10)还设有可沿轴向滑动以覆盖/暴露该连接部位、并配合有锁固结构(6)的稳定加强结构(8)。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其特征是鱼竿由2 3段所说的鱼竿单元连接组成。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其特征是所说各相邻鱼竿单元间的连接结构(11)为最大周径等于或小于其所在位置处的鱼竿单元外径的柱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其特征是除手持部位(I)外的各鱼竿单元 均为可穿过鱼线(3)的轴向贯通式中空结构。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其特征是所说的稳定加强结构(8)为套筒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其特征是与所说的稳定加强结构(8)相配合的锁固结构(6)为能与稳定加强结构(8)的端部以螺纹方式相互锁紧的螺母型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其特征是在所说套筒结构式稳定加强结构(8)中,至少其轴向的穿套孔为与其所在部位的外经渐收形式的鱼竿适应的锥度孔。8.如权利要求I至7之一所述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其特征是鱼竿单元上设有折叠后鱼竿单元的锁定结构(13)。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穿线可折叠鱼竿,其特征是所说的折叠后鱼竿单元的锁定结构(13)为卡式夹持结构。专利摘要内穿线可折叠鱼竿,至少由两段鱼竿单元沿其长度方向相互连接而成,且至少其中的尖端鱼竿单元为具有可穿过鱼线的轴向中空结构,各相邻鱼竿单元间的连接端以分别铰接于同一连接结构上的方式相互连接,在该连接部位处经限位结构还设有可沿轴向滑动以覆盖/暴露该连接部位、并配合有锁固结构的稳定加强结构。该鱼竿既可以有效避免传统鱼竿使用时易与鱼线相互缠绞的问题,也解决了解决了目前内穿线鱼竿每次使用时都需重新穿线的不便,同时大大缩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全斌
申请(专利权)人:周全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