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式龙头出水切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37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拉出式龙头出水切换结构,是配合龙头本体、内芯管及出水装置而实施,内芯管位于龙头本体中并连接进水管,内芯管中设有进水道及连接出水装置的两功能水进水腔的两分水道;其中在内芯管的进水道与两分水道之间设有平行进水道的阀座腔;切换结构包括一中心栓、一枢接于内芯管外且横向设置的切换杆、一枢接于切换杆后端的摆杆及固定在切换杆前后部的前后按钮;前后按钮是活动的位于龙头本体上部;阀座腔前端设有第一分水道,而阀座腔侧壁上形成第二分水道;中心栓置于阀座腔中,中心栓的后端连接摆杆的下部;摆杆上部与切换杆枢接在一起。按压前后按钮带动中心栓的前后移动实现切换出水状态功能,以适用于龙头本体细长的结构,使用方便、省力。(*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拉出式水龙头结构,特别是指一种拉出式 龙头出水切换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水龙头都是设为固定式,其具有龙头本体、 一个或更多个水 流控制/混合阀及一个或更多个控制手柄。此种情况下,出水是被控 制在一个固定点上启动,或者旋转龙头在其预置的水平范围内出水。 为方便水龙头的灵活使用,便出现了拉出式龙头喷枪,其是在固定式 水龙头的出水管上接设一软管连接此拉出龙头,实现龙头可在较大范 围内灵活使用的功能。目前使用的拉出式龙头为因应使用功能的要求,特设有出水面积 较大的花洒水和出水水流较为集中的气泡水,甚至还设有具有按摩功 能的按摩水,因拉出式龙头多是使用者单手操作,如何进行各种水流 的控制与切换便是业者集中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出式龙头出水切换结构,其适用 于龙头本体细长的结构,且令切换更加方便、省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拉出式龙头出水切换结构,是配合龙头本体、内芯管及出水装置而实施,内芯管位 于龙头本体中并连接进水管,内芯管中设有进水道及两分水道,两分水道分别连接出水装置的两功能水进水腔;其中在内芯管的进水道 与两分水道之间设有平行进水道的阀座腔;而切换结构包括一中心 栓、 一枢接于内芯管外且横向设置的切换杆、 一枢接于切换杆后端的 摆杆及固定在切换杆前后部的前后按钮;前后按钮是活动的位于龙头 本体上部;阀座腔前端"i殳有第一分水道,而阀座腔侧壁上形成第二分 水道;中心;f全置于阀座腔中,前部形成阶梯面与阀座腔前部周壁呈密 封配合,而后部与阀座腔后部内壁呈密封配合,中心栓的后端连接摆 杆的下部;摆杆上部与切换杆枢接在一起。所述切换结构还包括一复位弹簧,中心栓前端顶靠复位弹簧置于 阀座腔中。所述在阀座腔前端向后延伸有一定位凸柱,复位弹簧的前端是套 置于此定位凸柱上。所述阀座腔部与进水道相通,同时阀座腔前部为第 一分水道与气 泡水进水腔相通,而阀座腔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分水道与花洒水进水腔 相通。所述切换杆为一杆体横向置于龙头本体中,且其中部是枢接在内 芯管上部的枢轴上,在切换杆的前端及后部向上设有与前后按钮配合 的凸粒。所述切换杆的后端下部设有与摆杆枢接的凸块。 所述龙头本体为一壳体,其前部接出水装置,其上部设有容置前后按4丑的配合孔。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是通过一枢接在内芯管上的切换杆及与切换杆枢接的摆杆带动中心栓的前后移动实现切换出水状态的功能,如此平行进水道设置的中心栓,使得该切换结构适用于龙头本 体细长的结构,且通过按压前后按钮即可达到轻松切换的功能,令使 用者在使用时更加方便、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组合剖一见图(出气泡水);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组合剖视图(出花洒水);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组合剖视图(暂停水状态);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组合剖一见图(出气泡水);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组合剖视图(出花洒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拉出式龙头的实施例1,其主 要包括龙头本体l、内芯管2、出水装置3及切换结构5,另外还可 加设有一控水开关4,龙头本体l为一壳体,其前部接出水装置3,其上部设有配合孔ii;内芯管2置于龙头本体1中,其后部形成一横向进水道24并连 接进水管,其前部形成两分水道22、 23分别对应出水装置3中的两 个进水腔31、 32,在进水道24与两分道之间设有一平行进水道24 的阀座腔21,阀座腔21前部与进水道24相通,同时阀座腔21前部 为第一分水道22与气泡水进水腔31相通,而阀座腔21 —侧壁上设 有第二分水道23与花洒水进水腔32相通;在阀座腔21前端向后延 伸有一定位凸柱211;出水装置3的两进水腔31、 32与内芯管2两分道22、 23密封配合;控水开关4是设置于内芯管2的进水道24中,其可实现水道中 水路的暂停,此控水开关4非本案重点,在此不详述。本技术的关键在于切换结构5的设置,该切换结构5包括一中心栓51、 一复位弹簧52、 一摆杆53、 一 切换杆54及前后4要4丑55、 56;中心栓51是活动位于阀座腔21中,中心栓51前部形成阶梯面 511,阶梯面511外缘套置密封圈6与阀座腔2前部周壁呈密封配合, 而后部套置密封圈6与阀座腔21后部内壁呈密封配合,中心栓51后 端连接位于内芯管2外部的摆杆53下部;复位弹簧52前端套置在上述的定位凸柱211上,而后端是顶靠 在中心栓51的前部;摆杆53竖向置于龙头本体1中,上部枢接在切换杆54的后端;切换杆54为一杆体横向置于龙头本体1中且其中部是枢接在内 芯管2上部的枢轴24上,在切换杆54的前端及后部向上设有与前后 按钮55、 56配合的凸粒541、 542,在切换杆54的后端下部设有与 摆杆53枢接的凸块543;左右按钮55、 56分别置于配合孔11中与切换杆54的固定在一起。正常状态,该切换结构5中的中心栓51在复位弹簧52的顶持下 是位于阀座腔21的后部,第一分水道22是处于打开状态,两按钮 55、 56是处于一个平面上。当本技术进行切换实施时,如图2所示,按动后按钮56向 下切换时,切换杆54后端向下移动,而与其枢接的摆杆53的下端即推动中心栓51向阀座腔21的前部移动,内芯管2的第一分水道22 被封堵,复位弹簧53处于压缩蓄能状态,与此同时切换杆54的前部 翘起,顶推前按钮55凸起,第二分水道23处于打开状态,则水流会 沿阀座腔21的侧壁进入花洒水进水腔32,出水装置3此时的出水状 态为出水面积较大的花洒水,此时的后按钮56是低于前按钮55。如图1所示,当再按动前按钮55向下切换复位时,则切换杆54 前部在施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其后端向上抬起,与其枢接的摆杆 53的下端即拉动中心栓51向阀座腔21的后部移动,内芯管2的第 二分水道23被封堵,第一分水道22处于打开状态,则水流会沿阀座 腔21的前部进入并流进气泡水进水腔31,出水装置3此时的出水状 态为出水较为集中的气泡水,此时的后按钮56与前按钮55是处于一 个平面上。上述的两种状态均是在控水开关4没有控制暂停水状态,即进水 道24处于正常进水状态,配合图3所示,当需要暂停水时,只需令 控水开关4将进水道24截堵即可起到暂停水的作用,同时水压的消 失会令切换结构5中的中心栓51在复位弹簧52的顶持下是位于阀座 腔21的后部,第一分水道22是处于打开状态,两4姿4丑55、 56是处 于一个平面上。如图4、图5所示,本技术的拉出式龙头的实施例2,其包 括龙头本体l、内芯管2、出水装置3、控水开关4,配合图1、 2所 示,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切换结构5中可以不 用设置复位弹簧,该切换结构5包括一中心栓51、 一摆杆53、 一切换杆54及前后 按钮55、 56;中心栓51是活动位于阀座腔21中,中心栓51前部形成阶梯面511,阶梯面511外缘套置密封圈6与阀座腔2前部周壁呈密封配合, 而后部套置密封圈6与岡座腔21后部内壁呈密封配合,中心栓51后 端连接位于内芯管2外部的摆杆53下部;摆杆53竖向置于龙头本体1中,上部枢接在切换杆54的后端; 切换杆54为一杆体横向置于龙头本体1中且其中部是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出式龙头出水切换结构,是配合龙头本体、内芯管及出水装置而实施,内芯管位于龙头本体中并连接进水管,内芯管中设有进水道及两分水道,两分水道分别连接出水装置的两功能水进水腔;其特征在于:在内芯管的进水道与两分水道之间设有平行进水道的阀座腔;而切换结构包括一中心栓、一枢接于内芯管外且横向设置的切换杆、一枢接于切换杆后端的摆杆及固定在切换杆前后部的前后按钮;前后按钮是活动的位于龙头本体上部;阀座腔前端设有第一分水道,而阀座腔侧壁上形成第二分水道;中心栓置于阀座腔中,前部形成阶梯面与阀座腔前部周壁呈密封配合,而后部与阀座腔后部内壁呈密封配合,中心栓的后端连接摆杆的下部;摆杆上部与切换杆枢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