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国忠专利>正文

不锈钢水表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156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水表壳,包括内部具有型腔的壳体,壳体的侧壁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下壳内具有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的进水型腔,上壳内具有出水型腔,出水型腔的底部向内弯折形成环状的分界面,上壳的底部与下壳的上部焊接在一起,上壳的顶部设有环状的罩子口面,罩子口面的外周面成型有外螺纹,进水口设置在进水型腔的侧壁上,出水口设置在出水型腔的侧壁上。上壳和下壳便可由不锈钢管件直接落料冲压加工而成,材料利用率高,加工工艺简单,适合批量标准化生产;重要的是分界面无需单独零件焊接而成,保证上壳中出水型腔的整体性和尺寸的一致性,确保水表壳加工精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表用表壳,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水表壳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水表壳体主要有塑料、铸铁、黄铜和招合金材质制成的表壳,以上表壳材料各有优缺点,但它们分别存在以下各种问题塑料表壳由于塑料的材料不同、质量层次不齐,最大的隐忧是强度不够,容易老化、开裂,表壳存在漏水的隐患;铸铁材料是传统水表的表壳使用最多的材质,但其容易氧化生锈,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后期维修、更换困难,另外采用铸造工艺的铁壳水表壳体由于需要翻砂、电炉等工艺设备,工艺落后、不利环保低碳的新要求,因此自来水表行业已经逐步取消铸铁壳体;铜壳水表由于具有易加工成型的特点,因此在高端水表市场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由于铜材料还有铅、锌等重金属元素,不适应人们不断提高的对供水水质的要求,而且铜价高且波动大,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铝合金也是最近推出的一种新的制备水表的材料,但由于铝合金易氧化,强度和韧性差,在使用寿命上有待验证。行业内的人员都知道,不锈钢材料由于其强度高、耐腐蚀及氧化性强等特性,如果采用不锈钢作为制造水表壳的材料是理想选择。正因不锈钢强度高的特性,故不锈钢较难加工成现有的结构形式的水表壳,难以大批量规模化生产;而且由于水表壳的内壁具有呈环状的分界面,分界面的存在更增加不锈钢水表壳的加工难度,一般需要单独在表壳的型腔内壁的中部焊接一圈呈环状的分界面。目前市场上也有不锈钢水表壳,这种不锈钢水表壳大多采用失蜡铸造工艺整体成型而成型腔,前述不锈钢水表壳的生产效率、费用高、不易实现批量生产,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适合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的水表壳,该水表壳结构具有加工方便、易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锈钢水表壳,包括内部具有型腔的壳体,壳体的侧壁具有与型腔相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下壳内具有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的进水型腔,所述上壳内具有上下贯穿的出水型腔,出水型腔的底部向内弯折形成环状的分界面,所述上壳的底部与下壳的上部焊接在一起,所述进水口设置在进水型腔的侧壁上与进水型腔相通,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出水型腔的侧壁上与出水型腔相通。上述上壳的下部周面设有外挡肩,所述进水型腔的上部内壁处成型有环状的内肩月甲,所述上壳向下插入进水型腔内状态下,所述外挡肩搁置在下壳的上端面上,同时上壳的底面搁置在所述内肩胛上。通过进水型腔内壁、内肩胛和外肩胛对上壳的限位,方便对上壳和下壳进行焊接加工,确保焊接精确。上述上壳的顶部设有环状的罩子口面,该罩子口面的外周面成型有内螺纹和或外螺纹。为便于加工,上述罩子口面和上壳为两个彼此独立的部件,所述罩子口面焊接固定在上壳的上部开口处。如果要在上壳上直接加工出罩子口面,则对上壳的冲压拉伸要求更高,需要先在上壳的上端开口处形成向上延伸且略带内缩的延伸部,再在延伸部上滚丝加工出外螺纹,加工复杂,但如果先独立加工出呈环状的罩子口面部件,然后再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上壳的上端开口,明显简化加工罩子口面的冲压模具。由于水表壳为不锈钢材质,因此进水连接管道适合采用焊接方式与壳体固定,上述壳体外周对应进水口位置处焊接固定有进水连接管道,所述进水口通过该进水连接管道与外接水管连通,所述进水连接管道的外端周面设有外连接螺纹。为便于加工进水管道,简化冲压进水连接管道的冲压模具,上述进水连接管道由进水连接段和进水螺纹段两部分组成,进水连接段的内端面与壳体外周面焊接,且进水连接段的内端面为与壳体外周面的外形贴合的内凹面,进水螺纹段焊接在进水连接段的外端,外连接螺纹设置在进水螺纹段上。当然进水连接管道也可以由管件整体加工而成。 上述壳体外周对应出水口位置处焊接固定有出水连接管道,所述出水口通过该出水连接管道与外接水管连通,所述出水连接管道的外端周面设有外连接螺纹。为便于加工出水管道,简化冲压出水连接管道的冲压模具,上述出水连接管道由出水连接段和出水螺纹段两部分组成,出水连接段的内端面与壳体外周面焊接,且出水连接段的内端面为与壳体外周面的外形贴合的内凹面,出水螺纹段焊接在出水连接段的外端,外连接螺纹设置在出水螺纹段上。当然出水连接管道也可以由管件整体加工而成。上述壳体外周对应出水口位置处焊接固定有出口延伸段,该出口延伸段的外端焊接固定有阀体,阀体内设有球阀结构,出口延伸段的外端具有向外延伸的插入部,该插入部插入阀体内而形成所述球阀结构的后密封台阶,阀体的外部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与阀体外端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的内螺纹部及与外接水管连通的外螺纹部,所述内螺纹部插入阀体内而形成所述球阀结构的前密封台阶。本结构将出水连接管分成三段,在中间段内设置球阀结构,前述结构适合在中间段的阀体内设置球阀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壳体由上壳和下壳组成,这样上壳和下壳便可由不锈钢管件或板件直接落料冲压加工而成,最后只需将上壳和下壳焊接固定便完成壳体的加工,材料利用率高,加工工艺简单,适合批量标准化生产;重要的是上壳的出水型腔的底部向内弯折形成环状的分界面,因此分界面无需单独零件焊接而成,保证上壳中出水型腔的整体性和尺寸的一致性,确保水表壳加工精度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下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上壳的立体结构不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去掉球阀结构);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去掉球阀结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 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种不锈钢水表壳,包括内部具有型腔的壳体I,壳体I基本呈柱状,壳体I的侧壁具有与型腔相通的进水口 33和出水口 23。壳体I包括上壳2和下壳3,下壳3内具有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的进水型腔31,上壳2内具有上下贯穿的出水型腔21,出水型腔21的底部向内弯折形成环状的分界面22,上壳2的下部周面设有外挡肩24,进水型腔31的上部内壁处成型有环状的内肩胛32,上壳2向下插入进水型腔31内状态下,外挡肩24搁置在下壳3的上端面上,同时上壳2的底面搁置在内肩胛32上,接着将上壳2的底部与下壳3的上部焊接固定在一起,通过进水型腔31内壁、内肩胛32及外挡肩24对上壳2的限位,方便对上壳2和下壳3进行焊接加工,确保焊接精确。上壳2的顶部设有环状的罩子口面4,该罩子口面4的外周面成型有外螺纹41,罩子口面4与上壳为一体件,进水口 33设置在进水型腔31的侧壁上与进水型腔31相通,出水口 23设置在出水型腔21的侧壁上与出水型腔21相通。壳体I外周对应进水口 33位置处焊接固定有进水连接管道5,进水口 33通过该进水连接管道5与外接水管连通,进水连接管道5的外端周面设有外连接螺纹521。进水连接管道5由进水连接段51和进水螺纹段52两部分组成,进水连接段51的内端面与壳体I外周面焊接,且进水连接段51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国忠林国甫
申请(专利权)人:何国忠林国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